俞歡歡
【摘? 要】幼兒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為了實現幼兒的健康、全面發展,有效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能力,幼兒園組織開展科學活動至關重要。因此,在組織開展幼兒科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合理的指導方式,明確主題,準備豐富的材料等,保證科學活動順利開展。首先,本文針對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其次,從多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希望能夠提升科學活動的有效性。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幼兒;科學活動
現階段,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在學前教育中,科學活動已經成為重要的組成內容之一。與其他學科相比,幼兒園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和內容豐富多樣的科學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和感知整個世界,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動手操作,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事物的緊密聯系性,使幼兒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這對幼兒健康、全面的成長與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一、當前幼兒園實施科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指導方式缺乏靈活性和啟發性
通過對幼兒園科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進行深入分析,可知教師普遍采用的教學指導方式為直接解答方式和闡釋講解方式,這兩種指導方式較為單調和傳統,可能會給學生帶來枯燥、乏味的體驗,使其參與度不高。所謂直接解答方式,就是在科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直接向學生給出答案,使自身的引導作用得不到充分的體現。例如,在科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在探究或者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錯誤,教師直接動手解決幼兒的問題,或者直接作出正確的答案,讓幼兒進行模仿。這種指導方式將會導致整個科學活動缺乏趣味性和探索性,幼兒可能會失去興趣。闡釋講解方式主要是指,在開展科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有關的科學原理及現象,教師主要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處于被動的狀態。這種指導方式缺乏啟發性特征,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所起到的作用甚小。
(二)科學活動內容選擇時出現的問題
在開展科學活動過程中,選擇的活動主題和內容至關重要,直接決定著科學活動是否能夠成功。通過調查分析,幼兒園教師在選擇科學活動的內容時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選題范圍太大,涉及到的內容較為繁雜和零散,定位不夠明確和清晰。由于部分幼兒園教師對大班學生的認知能力及發展狀況等缺乏足夠、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時對選擇的科學內容并未進行深入的研究,導致在一個非常大的主題下,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是對這些內容的探究均停留于表面層次,導致探究活動缺乏有效性。例如,在開展“我們怎樣過冬”這一科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了不同動物過冬的習性,又向學生講述了人類過冬的問題。這些繁雜的問題交織起來,導致定位較為模糊,學生很容易會出現迷茫的狀態,導致探究活動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二,組織科學活動存在畏難情緒,只圖簡便。對幼兒而言,親自動手操作以及深入探究是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有效途徑。因此,在組織開展科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幼兒準備大量的、豐富的活動材料。但是,部分教師認為準備材料非常復雜和繁瑣,常常會產生一定的畏難情緒,只選取部分容易獲得的材料開展活動。由于缺乏必要的材料,將會導致整個科學活動沉悶枯燥,學生缺乏足夠的興趣,導致科學活動效果不佳。
二、幼兒園科學活動實施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掌握不同的教學策略,提高指導水平
在組織開展科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指導方式,充分掌握各類指導方式的適用情況、特點等,促使幼兒的主體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充分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教師必須要學會反思,對自身所采用的指導方式進行深入的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并作出合理的調整。其次,對有關幼兒教育的書籍進行深入研究,為自身所采用的指導方式提供理論依據。充分借鑒優秀教師的指導方式,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運用,全面提升科學指導能力水平。
(二)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明確選題以及廣泛搜集活動材料
針對在科學活動的主題內容選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解決策略:第一,號召幼兒園園長、組長以及教師等加強溝通交流,共同分析主題。通過相互交流和互動,可以讓每一位幼兒教師明確所選擇主題的深層次內涵,并明確科學活動需要哪些必備材料。第二,幼兒園應該鼓勵教師開展比較嘗試,分別為幼兒準備不同的操作性材料,更加深刻理解材料對于科學活動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克服準備材料時的畏難情緒。
(三)以問題為導向,提高科學活動的有效性
為了提高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導向按照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來保障科學活動有序進行。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問題。在某些時候,發現問題要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發現問題是開展探究活動的起點,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自主發現問題。例如,在開展“有趣的不倒娃娃”主題科學活動過程中,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與不倒娃娃進行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就會發現,充滿氣的不倒娃娃倒在地上后會自己站起來。當游戲結束后,教師向學生提問:在游戲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此時,幼兒紛紛踴躍發言,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二,引導幼兒去探索問題,讓科學活動綻放精彩。科學活動本質上屬于探索的過程,具有非常鮮明的開放性、自由性和民主性的特征。在該環節,教師應該引導幼兒自主探究不倒娃娃不倒的主要原因。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這些娃娃真調皮,推倒它們卻又會立馬站起來,這是為什么呢?此時,教師讓學生自主觀察,分析這些不倒娃娃與平常所見的充氣娃娃有何區別。由此可知,幼兒探索答案的過程是在教師的鼓勵和支持下生成的。第三,引導幼兒有效解決問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解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是指幼兒運用其已經具備的生活經驗和新掌握的知識獨立完成具體的任務。由于幼兒存在個體性差異,這也導致幼兒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呈現出非常鮮明的個性化特征,這種個性化特征也是科學活動的亮點所在。仍然以“有趣的不倒娃娃”為例,在該環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如雞蛋殼、橡皮泥等親自動手完成一個不倒娃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豐富的、有益的經驗,并且在循環漸進的過程中不斷鞏固和提升所學的經驗,然后再利用這些經驗去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以問題為導向,可以有效提升科學活動的實效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學活動作為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對鍛煉和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及操作能力等有非常顯著的作用。因此,幼兒園可以定期組織開展不同主題的科學活動,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提高幼兒的參與度,實現高效學習,在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同時,實現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仁.貼近生活寓教于樂——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活動之我見[J].新課程(綜合版),2018(12):173
[2]盧艷會.淺析幼師的科學素養與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開展[J].中華少年,2018(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