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潔
[提要] 中國在進出口貿易中長期處于貿易順差地位,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時代潮流的推動,國家提出擴大進口戰略。本文從我國向貿易進口大國轉型已具備的條件入手,分析轉型可能帶來的影響,最后提出推動平穩轉型所要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進口貿易大國;轉型條件;影響;平穩轉型的措施
中圖分類號:F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3月28日
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在會上他提出:“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同時,他還具體指出在擴大開放方面需要采取的措施,其中有一條就是要“擴大進口”。包括隨后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都標志著我國在向貿易進口大國轉型,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將進一步探析。
一、中國向貿易進口大國轉型的條件分析
(一)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我國由生產大國向消費大國邁進。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85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據測算,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消費繼續穩居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隨著消費群體的年輕化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國內的產品和服務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們各種各樣的需求。國內市場供給穩定增長的同時,消費品進口也保持較快增長。據海關統計,2018年,我國消費品進口比上年增長10.9%,保持較快增長。
此外,我國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并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為邁進消費大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激起了農村居民的消費活力,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導致收入水平的提高從而增強了消費需求,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也激發了農村居民的購買欲望,加上城鄉基本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成,人們解決“衣食住行”后,就會尋求精神上的需求,各種服務消費勢如破竹,發展迅速,有著13億人口的中國已是一個消費大國。
(二)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關于收入與消費的關系,西方經濟學理論認為收入的提高會使消費也相應提高,對照我國的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動著消費意識以及消費習慣的轉變,我國居民的消費從基本必需品轉向了高品質商品,不僅是物美價廉的商品,那些質量好、價格高的商品也深受我國國民喜愛。另外,服務性的消費,比如旅游業的高速增長,不僅提高了我國國內的消費,大量的出國游也同時給世界市場帶來了消費動力。還有文化教育、信息、衛生健康等服務性質的消費也在快速提升。
(三)世界開放融通的潮流。科技的發展使得各國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原本浩瀚的地球現在只是一個“地球村”,在這個村子里只有相互合作、和平共處才能實現共贏,而那些只顧自身利益想要稱霸世界的只會四處碰壁,最終被世界孤立。
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受各國歡迎,“一帶一路”的建設成功促進我國與參與國的經濟發展,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也讓世界看到了我國始終堅定開放融通的立場。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
二、中國向貿易進口大國轉型的影響
(一)有利的影響
1、導致進口關稅的降低。2018年我國進口關稅下調了兩次,綜合關稅從9.8%降低到7.5%,并且在2019年還會再繼續下降,最終可能會降至3%。
對于企業來說,進口關稅的降低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如果我國企業經營的是最終品那么進口的最終品的關稅降低會促使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技術,加強自身競爭力并且淘汰掉一批競爭力薄弱的企業,減少資源的浪費,讓優質企業能夠脫穎而出;另一方面如果我國企業經營的是中間品,那么中間品的進口關稅降低即企業生產成本降低,可以使企業的利潤空間得以擴大。
對于老百姓而言,進口關稅的降低尤其是日用消費品進口稅的下調可以很好地滿足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口商品的進入門檻變低使得進口成本降低,這可以讓老百姓購買更實惠。此外,2018年5月1日起我國取消了28項進口藥品的進口稅,這讓人們在購買藥品時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
2、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進口的擴大最能帶動的就是物流產業的發展。目前,我國物流業信息化水平低,相應的管理體系不完善,同時還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進口的擴大可以使國內的物流業“走出去”,在與我國長期進行貿易往來的國家設置網點擴大經營規模,了解熟悉各地的物流習慣和文化習俗,學習他們成熟的管理經驗以便制定自身內部的交易規則。
同時,隨著進口數量和種類的不斷增加,可以不斷完善物流業存在的漏洞,積累更多的經驗,使其學會站在全球的視角上看待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我國物流業的國際化水平。
3、增強自由貿易陣營的信心。我國2018年的四大主場外交都體現我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和擁護貿易自由化的堅定立場。4月在海南舉行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主旋律是改革開放并展示新時代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前景;6月在青島舉行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主旋律是弘揚“上海精神”,開啟上合組織發展壯大的新征程;9月在北京舉行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主旋律是“一帶一路”,為中非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注入新動力;12月在上海首次舉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旋律是市場開放,積極打開國內市場堅持共贏理念。
這些無不有力地回擊了美國所謂的我國是有意謀求貿易順差的無理指責,我國始終支持自由貿易,反對單邊主義,并且時刻謹記自己的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為自由貿易主義陣營增添了很大的信心。
4、引導消費升級。2018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28.4%,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再創新低。恩格爾系數的不斷降低,反映出我國的消費結構在不斷升級,2018年我國的服務消費增長迅速,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1.4%,營業利潤增長6.5%,人們花在非食物上的支出變多,越來越注重文化娛樂這方面的享受。
此外,人們的消費觀也在發生轉變,以前大家都青睞物美價廉的商品,現在不僅是物美價廉的商品受歡迎,一些質量好價格高的商品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中高收入家庭中。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像LV、GUCCI、愛馬仕等奢侈品在中國區每年的銷量增長率都在20%以上。
(二)不利的影響
1、加重國內失業率。擴大進口也就意味著涌現出更多的替代品,它們不僅質量好而且在國家鼓勵進口的政策優惠下價格也具有一定優勢,這將對我國國內的一些相關企業造成沖擊,在短期內會減少生產,相應的就會減少勞動力,失業危機就會加重。此外,由生產的邊際技術替代遞減規律可知,投入的資本增加則勞動力會減少,隨著進口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增加,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人員必定面臨裁員危機。
2、沖擊國內自主品牌。擴大進口確實可以使我們獲得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提升國民的生活水平,但是這對國內的一些自主品牌卻存在著很大的沖擊。這些自主品牌自身還不具備很強的競爭能力,但他們只要有適度的保護是具有潛在優勢的,而國家擴大進口無形之中就會形成一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淘汰機制,這些弱小的自主品牌則首當其沖。比如巴西當年積極引進外資進入汽車行業,最終卻使自己國內的汽車自主品牌全部被消滅,正是由于他們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引進外資而忽視了自主品牌的建立,整個汽車行業都被外來資本和技術充斥,當那些外來資本重新找到新興的可投資國家時,巴西也就被拋棄了。
3、引起貿易條件的惡化。在傳統的經濟假設模型中,如果進口國經濟發展的規模較小,其進出口不會對國際市場的價格產生影響,因此其進口貿易只能接受價格,然而我國是GDP總額位居世界第二的貿易大國,一旦在貿易上采取一些措施對于整個世界的貿易條件都會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我國擴大進口會使有關商品進口數量急劇上升從而導致有關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價格同步上升,使我國及相關國家的貿易條件惡化,而我國又處于生產價值鏈的最底端,加工貿易和制造業的成本會因此上升,賺取利潤的空間也會縮小。
4、市場管控難度加大。進口額的不斷增加,進入我國市場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以至于在監管方面存在漏洞這就很有可能產生一系列的潛在風險。目前,我國進口商品的銷售渠道主要是商場專柜、各大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海外代購,隨著進口市場越來越開闊很多不良商戶想要從中獲取利益,他們讓貨物先出關再轉口進關冒充進口,或直接貼進口標簽冒充進口,由于缺少完整的檢查貨物來源的體系,消費者無法有效辨別真偽,現有的市場監管系統掌握的信息還很不完備,進口的不斷擴大無疑會給市場監管帶來更大的壓力,難以營造出健康的市場交易環境。
三、推動平穩轉型的措施
(一)科學選擇東道國。要選擇政治上國內政局穩定,民主體制成熟和法制健全,且執政黨具有影響力;經濟上生產技術及基礎設施完善,市場對外開發環境健康;文化上有一定特色,愿與我國進行文化交流;國際關系上是中國盟友或與中國外交關系和諧穩定,支持中國國際立場,能與中國展開自由、民主、互惠、供應的外貿合作活動的國家作為進口貿易的東道國。
(二)健全市場監管體系。面對品種多樣的外來商品,需要不斷根據實際情況完善現有的監管體制,對于不到位的地方加以修改,對于從前未進口過的商品編寫相應的監管準則,減少監管制度存在的漏洞。同時,也要培訓相關實施監管的人員,提高整體素質,嚴格把控各產品的進口,創造健康貿易環境。
(三)政府適當保護國內幼稚產業。對于那些具有潛在優勢但目前實力薄弱在擴大進口后受到極大沖擊的企業,政府可以進行暫時適當的保護,比如可以給這些企業一些生產補貼,提供貸款,在技術上也提供一些支持,派遣技術人員去幫忙培訓指導等。
(四)以促進自主品牌發展為前提。在不斷擴大進口的過程中我們會對外國的資本、技術和市場產生很大的依賴性,不注重民族獨有品牌的發展,使民族資本被打壓殆盡。因此,我們需要以發展自主品牌為前提進行擴大進口,時刻謹記擴大進口的目的是為了引進外資和整合全球資源為我們所用以便更好地推動本國產業的發展。既要保護和扶持自主品牌給他們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成長,也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
主要參考文獻:
[1]毛中根,洪濤.從生產大國到消費大國:現狀、機制與政策[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1.48(3).
[2]藺濤.消費市場提質擴容消費結構優化升級[EB/OL].中國經濟網,2019.1.24.
[3]呂佳麗.居民收入與消費關系的統計探討[J].中國商論,2019(3).
[4]瑞紅.降低進口關稅進一步推動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J].稅收征納,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