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媛,胡 健,倪 斌
(上海金楓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501)
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對于酒類產品消費的多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更加關注酒的營養與健康等因素[1-2]。福建紅曲黃酒是采用糯米、大米為主要原料,與紅曲、藥白曲混合釀造而成,酒體呈紅褐色,具有酯香,酒味醇厚、回味久長[3-5]。在紅曲黃酒釀制過程中,紅曲菌除了提供豐富的酶系之外,菌體合成的洛伐他汀、γ-氨基丁酸等活性成分可以有效地溶解在酒中,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6-8]。
本試驗旨在研究出一種新型紅曲黃酒發酵工藝和開發出口味清爽、營養豐富的新型紅曲黃酒產品。
原料:紅曲米、大米,市售。
培養基:酵母、麥曲、麥芽汁培養基,公司自制。
酶制劑:諾維信酶制劑。
儀器設備:電位滴定儀785,Metrohm瑞士萬通;酒精計,上海華辰醫用儀表有限公司;UV-2102 PC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美國UNICO;1 mL比色皿;高壓滅菌鍋;恒溫培養箱;超凈臺等。
1.2.1 優良抗逆性酵母的篩選[9-11]
以黃酒發酵醪作為菌源,吸取1 mL到50 mL麥芽汁液體培養基于28℃條件下培養24 h,然后稀釋分離涂布于TTC平板顯色,在28℃條件下培養48 h,挑取呈紅色的單菌落于固體斜面。然后對篩選出的酵母菌株進行CO2失重法試驗和耐酒精能力測試。
1.2.2 優良曲霉的篩選[12-14]
以純種生麥曲、自然塊曲等作為菌源,取5 g加入50 mL無菌水制成均勻分散的菌液,稀釋分離涂布于平板培養基,在30℃條件下培養48 h,挑取單菌落于固體斜面。對初篩得到的霉菌進行制曲實驗復篩,然后再進行混合菌種制曲試驗以及發酵試驗。測定混合菌種的糖化酶、液化酶酶活,確定最佳混合菌種的組合。
試驗采用工藝流程如下:


表1 發酵試驗配方
1.5.1 紅曲米糖化、液化
為保證發酵安全性,需要將紅曲米進行糖化、液化后再進行投料。首先,紅曲米洗凈除雜后,按照紅曲米∶水為1∶3,添加1‰的糖化酶、液化酶,55~65℃條件下糖化、液化4 h,然后冷卻至30℃以下備用。
1.5.2 浸米、蒸煮
大米篩選除雜,放入清水中,15~30℃浸泡24~48 h。米粒瀝干后蒸煮25 min左右,冷卻至35~55℃后投料。
1.5.3 發酵
按照發酵試驗配方將大米、水、酒母、混合曲添加到紅曲米糖化液中,充分攪拌均勻后進行發酵。發酵溫度控制在25℃左右,發酵時間2周左右。
1.5.4 壓榨、澄清、煎酒
發酵結束后進行壓榨,酒液冷凍澄清24 h,然后以85~90℃煎酒20 min左右,灌壇貯存。
1.6.1 理化指標檢測
檢測方法參見國標GB/T 13662—2008。
1.6.2 色調檢測
吸取10 mL紅曲黃酒樣品于100 mL具塞刻度試管中,用15%的乙醇溶液定容至100 mL。以15%的乙醇溶液作為空白對照,于505 nm(紅色)及410 nm(黃色)處測吸光度值A。將測得樣品的平均吸光度值乘以10(稀釋倍數),即為樣品的色價。
色調=紅色價/黃色價,數值越大越偏紅色,大于0.5顯示為偏紅,小于0.4顯示為偏黃。
2.1.1 優良抗逆性酵母的篩選
通過TTC平板顯色實驗,初步挑選得到10株具有高產酒精能力的黃酒酵母Y1—Y10,然后利用CO2失重法進一步篩選得到4株具有較優發酵速率及產酒精能力的酵母。4株酵母的耐酒精能力測試結果如表2,最終篩選出可耐受18%vol酒精濃度的Y2菌株。

表2 4株酵母的耐酒精能力
2.1.2 優良曲霉的篩選
通過稀釋分離初篩出20株霉菌M1—M20,進行制曲試驗后篩選出3株酶活較高的M8、M10、M20。然后,對霉菌M8+M10、M8+M20、M10+M20進行混合菌培養,糖化酶和液化酶活如圖1。結果表明,M8和M10菌株混合制曲有最高的酶活力,糖化酶、液化酶活分別為1066.8 U/g、70.7 U/g。混合菌種制曲既能提高原料利用率、增加營養,而且保留了傳統的工藝特色。

圖1 混合菌株制曲的酶活力
對紅曲黃酒發酵過程中的理化指標進行了跟蹤檢測,測定其酒精度、總糖、總酸以及氨態氮等指標,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紅曲米直接用于投料發酵時,不容易被酒母利用,發酵速率較慢,總糖和總酸均較高,原料利用率和出酒率均較低,而且在大生產過程中染菌的概率比較高,存在安全風險[14]。所以,本試驗中紅曲米經過糖化、液化后,與米飯一起作為發酵原料可以很好的被酒母利用,發酵速率較快,表現為發酵第2天酒精度已經達到9.8%vol,總糖迅速降至8.9 g/L。發酵結束澄清后(14 d)酒精度達到12.9%vol,此時總糖含量僅為1.8 g/L。整個發酵過程安全可控,沒有出現染雜菌酸敗現象,總酸在4.23~5.10 g/L之間。

表3 紅曲黃酒發酵過程中理化指標變化
2.3.1 感官指標
酒體橙紅色,清亮透明,有光澤,無沉淀無懸浮物;具有紅曲酒特有的清雅醇香,無異香。口味柔和,新鮮清爽,無異味;酒體協調,風格獨特。
2.3.2 理化指標
測定紅曲黃酒的酒精度、總酸、氨基酸態氮、總糖、β-苯乙醇[15]、色調等指標,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紅曲黃酒的各項理化指標均在合格范圍內,色調為0.560偏紅色。

表4 成品理化指標
2.3.3 微生物指標
測定紅曲黃酒的菌落總數、大腸桿菌、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標,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紅曲黃酒的各項微生物指標均在合格范圍內。

表5 成品微生物指標
篩選得到1株具有較優發酵速率及產酒精能力的酵母菌株Y2,以及混合制曲有最高酶活力的霉菌M8和M10,作為此次試驗的糖化發酵劑,保證發酵過程的安全性,提供豐富的酶系以及風味前體物質,改善紅曲黃酒的風味。
本試驗所研究的新型紅曲黃酒的釀造工藝為:以紅曲米、大米為主要原料,先將紅曲米在55~65℃條件下糖化、液化4 h,冷卻至30℃以下,按照配方中的比例添加蒸熟的大米、酒母、混合曲、酶制劑,投料發酵。結果表明,該工藝操作簡單、發酵過程安全可控,釀造得到的紅曲黃酒酒精度能達到12.9%vol,β-苯乙醇含量能達到68.9 mg/L。成品酒體為橙紅色,口味柔和清爽,具有紅曲黃酒特有的清雅醇香,酒度適宜,風味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