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騰輝
摘要? ? 本文介紹了懷洪新河灌區概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改善農業灌溉條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脫貧致富、改良農村生態環境等4個方面分析了灌區建設的必要性,以期為懷洪新河灌區工程的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懷洪新河灌區;概況;問題;建設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 ? S274?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6-0130-01
1? ? 灌區概況
懷洪新河水系流域總面積12 529 km2(含北淝河下游地區),其中下游地區逾4 000 km2為低洼地帶,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發展灌溉。20世紀七八十年代前后,沿河湖的灌區也有一定發展,但是隨著灌溉設施的老化失修,灌溉面積逐漸萎縮,截至目前,仍有逾20萬hm2耕地灌溉設施不完善,糧食單產僅為鄰地蘇北地區的1/2左右[1]。
鑒于當地的水土資源條件和水利工程條件,發展懷洪新河灌區的設想由來已久,并反映在20世紀90年代編制的懷洪新河工程和五河引淮工程等規劃中。2012年懷洪新河灌區列入《全國現代灌溉發展規劃》,2015年又列入國家“十三五”重大水利項目計劃。灌區涉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淮上區等三縣一區,分布于懷洪新河干流、北淝河、澥河、澮河及南沱河沿岸,南北約55 km,東西約100 km,設計灌溉面積22.87萬hm2。
2? ? 灌區存在的問題
懷洪新河灌區現狀灌溉工程多建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灌溉方式為利用排澇大溝深溝引水。據統計,2008年有效灌溉面積12.5萬hm2,其中水稻面積5.5萬hm2[2]。
2.1? ? 骨干調水工程缺乏,水源配置不合理
灌區水資源非常豐富,有1.2萬km2的當地徑流、淮河蚌埠閘廢棄水、引江濟淮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配給水,但因灌區內缺乏骨干調水配水工程,致使上述水源不能充分有效地用于農田灌溉。
2.2? ? 溝渠淤積嚴重,引排不暢
灌區內大溝兼有行洪、排澇和灌溉引水的任務,岸坡經過多年雨水沖刷,加上河坡不合理墾植,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溝底淤積嚴重、斷面縮小,影響了引水和排澇能力。灌區渠道大多為土渠,土渠邊坡雨水沖蝕、水流沖刷嚴重,形成水溝,小規模土體塌滑嚴重,特別是在汛期經常造成滑坡和坍塌現象,嚴重影響灌溉效益。
2.3? ? 泵站老化,提水能力不足,影響灌溉用水
灌區內泵站多建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受當時社會經濟及技術條件的制約,工程標準低,泵站質量較差,運行效率低。經過40余年的運行,泵站逐漸出現各種問題,例如排灌站泵房基礎、進出水池發生不同程度的下沉,機電設備老化,機房嚴重破損、傾斜。泵站出現的上述問題,不僅影響其提水能力,而且時時威脅著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2.4? ? 渠系建筑物配套差,影響用水的科學管理
灌區內的渠道引水建筑物和控制建筑物嚴重不配套,導致上下游用戶之間發生用水矛盾。灌溉高峰期,無法實施分區輪灌、計劃用水,造成水資源嚴重浪費,同時影響水費制度的實施,導致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經營管理無法實現良性循環。
現有的干、支渠渠系及渠系建筑物配套不完善,造成灌溉輸水中斷。如輸水渡槽進出口及接縫處漏水嚴重,常出現槽頭淘空,造成缺堤;支渠分水閘、泄洪閘閘墩存在孔洞,閘底塌陷;跨渠人行橋斷面偏小,形成卡流等。
2.5? ? 灌溉水利用系數低
灌區土壤質地主要為砂壤土,輸水渠道多為土渠,加之建筑物和田間工程配套差,漏水、跑水嚴重。據測算,灌區現狀渠系水利用系數約為0.52,灌溉水利用系數<0.50。
3? ? 灌區建設的必要性
3.1? ? 發展懷洪新河灌區是盤活現有水利設施、改善農業灌溉條件的重要途徑
近30年來,懷洪新河灌區內先后實施了懷洪新河、包澮河初步治理、重點平原洼地治理、五河及新集泵站和淮水北調等工程建設,具備了良好引水、蓄水和輸水條件,加之引江濟淮工程正在實施,這些都為發展懷洪新河灌區奠定了良好的工程基礎,也為盤活和提升已建水利設施綜合利用效益創造了條件。灌區的建設減少了渠道水利損失,使水的利用率得到顯著提高;解決了灌區存在的問題,使水資源得到了合理配置;整合了現有水利工程,使當地農業灌溉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
3.2? ? 發展懷洪新河灌區是挖掘水土資源潛力、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懷洪新河下游有近26.67萬hm2,雖有當地過境多年平均徑流量25.4億m3、與之連通的淮河干流蚌埠閘多年平均棄水量達196億m3、南水北調東線配給安徽水量3.25億m3和引江濟淮配置過境水量5.06億m3等多種水源可供配置利用,因缺乏面上灌溉設施,抗旱能力薄弱,糧食生產潛力較大。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3]。灌區的建設既充分挖掘了當地水土資源潛力,又發揮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3.3? ? 發展懷洪新河灌區是完善平原洼地治理、促進農民脫貧
致富的重要舉措
灌區內地勢低洼平坦,適合種植水稻以抵御澇災,但因缺少灌溉設施,發展水稻又不能得到灌溉,群眾被迫改種耐旱不耐澇的旱作,導致農田旱澇災害并發,農作物單產長期較低。適當發展水稻是變對抗性農業為適應性農業的重要舉措,但灌溉設施必須同步跟進,以有效減輕平原洼地澇災和旱災。灌區所在地蚌埠市是安徽省經濟洼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位于全省中下游水平。因此,發展灌溉可以改善種植結構,提高當地農業產量,增長農民收入,脫貧致富潛力大。灌區的建設一方面完善了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另一方面又促進了農民脫貧致富[4]。
3.4? ? 發展懷洪新河灌區是修復河湖水系連通、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方式
通過懷洪新河灌區建設,河湖水源與干支渠道暢通,面上溝渠塘壩連通,形成蓄、引、提相結合的“長藤結瓜式”灌區水系網絡,一方面為灌區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河渠水體流動和補充河渠沿線地下水,有利于推動農村水環境改善,促進灌區生態系統修復[5-6]。
4? ? 結語
綜上所述,懷洪新河灌區工程在加快沿淮地區脫貧致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維護國家糧食油料安全、修復河湖水系生態環境、支撐農業鄉村經濟振興、建設人水和諧優美家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依托懷洪新河水系下游地區較為完善的水利工程體系和較為優越的水土資源條件,通過灌排設施配套建設和高效農業節水灌溉,挖掘區內豐富的水土資源潛力,實現以灌為主、結合排澇和水生態環境改善為目標的懷洪新河灌區工程建設非常必要。
5? ? 參考文獻
[1] 儲正氣.懷洪新河灌區建設規模及效益探討[J].江淮水利科技,2018(2):8-9.
[2] 懷洪新河灌區規劃報告[R].合肥: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2013.
[3] 謝振婷.卡中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探討[J].吉林水利,2018(11):54-56.
[4] 孫清平.灌區節水改造技術措施探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8,46(4):154-155.
[5] 吳永鵬.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的建設管理[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7,46(9):69.
[6] 薛雨.全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作探討[J].河北水利,2017(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