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要? ? 本文分析了夏玉米的高產潛力,介紹了其高產栽培技術,包括選用優良品種、精細播種、定苗、土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適時收獲與貯藏等方面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 玉米;高產潛力;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513.048? ? ? ? 文獻標識碼? ? B?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018-01
寧陽縣地處魯西南平原,是全國夏玉米種植高產區之一,常年播種面積逾3.87萬hm2,總產達到28.6萬t。依靠科技,開展高產創建活動,主攻單產,大力推廣玉米高產綜合配套技術,是發展玉米生產的主要途徑。大力推廣夏玉米“一增四改”技術(根據品種要求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改用耐密型品種進行種植;改用免耕精量直播技術,直播玉米密度適宜、群體整齊度好;改粗放用肥為測土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玉米機械化作業),充分展示夏玉米高產優質品種及配套技術的增產潛力,通過建立攻關田、示范區,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的玉米高產,對于實現夏玉米高產目標、提高玉米生產的科技含量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一增四改”技術的推廣應用,玉米的增產潛力被逐步挖掘出來,總產量穩定增長,進一步推動了寧陽縣玉米生產的大發展,保障了全省糧食供給,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1? ? 玉米高產潛力分析
玉米干物重大部分來自光合作用,籽粒產量的高低主要決定于光能利用率的高低,而光能利用率的高低取決于玉米群體的整齊度。
6—9月夏玉米生長期間,華北地區太陽輻射能大約為216.3 kJ/hm2,據此推算夏玉米產量潛力為28 380 kg/hm2。2018年市(縣)農業局專家組對寧陽縣實施的東疏鎮整建制高產創建玉米進行了實打測產,在東疏鎮耿莊村、孫集、大伯集,按單產水平的好、中、差各抽取了3個地塊進行了測產,通過對丈量地塊、測出籽率與水分含量等環節仔細測量、計算,確定東疏鎮3 666.67 hm2整建制推進玉米平均產量為11 821.5 kg/hm2,較產量指標(11 550 kg/hm2)增加271.5 kg/hm2,創寧陽縣玉米單產歷史紀錄,但是與玉米的理論產量相比潛力還遠沒有被挖掘出來。
2? ?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2.1? ? 選用優良品種
精選優質良種,一般選用具有高產潛力、耐密緊湊、大穗型的中晚熟品種,保證抗倒性比較強、抗病性能好。抗倒性強的品種莖稈堅硬、根系發達。
抗病性強的品種高群體下抗葉斑病,如東疏鎮種植的鄭單958、農大108、登海9號、魯單981等。選用包衣的良種,種子純度高于96%,出芽率高于85%,凈度高于98%。若實行單粒精播,種子出芽率應在94%以上[1]。
2.2? ? 精細播種
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為玉米套種改直播創造了條件,同時也有利于推廣玉米機械化播種,保證一播全苗,苗勻苗壯,提高均勻性、整齊度。適宜播種期為6月5—15日,一般播種45.0~52.5 kg/hm2,單粒播7.50萬~8.25萬粒/hm2。東疏鎮采用單粒點播機進行精量直播,一次完成施肥、播種,行距65 cm,株距18 cm,播種深度為5 cm,播種后根據土壤墑情及時澆水。
選用耐密型品種,在中等肥力地塊定苗控制為6萬株/hm2,如農大108和登海9號等大穗型品種;在高肥力地塊定苗控制為6.75萬株/hm2,如鄭單958等品種;高產攻關田、示范田還要適當增加種植密度。
套種玉米采用直播方式,要縮短玉米與小麥的共生期,盡量避免出現弱小苗。苗期需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另外,根據需要控制澆水,夏玉米生長期降雨與生長需水同步,除田間持水量小于55%外,各生育期一般不用澆水。定苗防止過密,大穗型品種一般不能超過6萬株/hm2,中穗型不能超過8.25萬株/hm2,高密度容易造成空稈、病害重、倒伏等問題,導致中后期管理困難,影響產量。
2.3? ? 定苗
玉米在三葉期叢苗疏開,5葉時可按株距定苗,要拔除病苗、弱苗、異株,留健壯苗;若遇缺苗斷壟的地方,相鄰處要留雙株補苗。
2.4? ? 土肥水管理
定苗后及時中耕,清壟滅茬,促進根部下扎。其中,防倒的關鍵性措施是增施鉀肥、苗期控水和防止過密。玉米根深才能株壯和抗倒能力強,土壤旋耕2~3年后要深翻1次[2]。深松土壤35 cm,分次施氮肥,增施有機肥。
在測土掌握地力的基礎上,根據目標產量9 000 kg/hm2以上,施肥量為速效氮150 kg/hm2以上、速效磷60 kg/hm2以上、速效鉀75 kg/hm2以上,有條件的增施硫酸鋅22.5 kg/hm2作底肥。東疏鎮施用的是測土配方控釋肥750 kg/hm2,另外再加施有機肥30 t/hm2。
肥料運籌為輕施苗肥、重施穗肥、補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節前沿幼苗一側開溝,將全部磷、鉀、硫、鋅肥與氮肥總量的30%左右深施15~20 cm,以促根壯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葉齡指數55%~60%,第11~12片葉展開)重施穗肥,追施控制在總氮量的50%,以促進穗大粒多;在籽粒灌漿期追施花粒肥,控制在總氮量的20%,以增加千粒重、增強葉?片的光合作用。施肥方式為溝施或穴施,施后埋土澆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3]。水分管理上,應均勻灌溉,推薦小畦隔溝交替灌溉的節水技術;全生育期在110 d左右,要求玉米播種后苗期、抽雄開花期、灌漿成熟期土壤相對含水量在80%以上,確保光熱資源充足。
2.5? ? 病蟲草害防治
苗期應加強蚜蟲的防治,可選用9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大喇叭口期用50%辛硫磷乳劑300 mL/hm2與7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125 g/hm2混合兌水450 kg/hm2,對病蟲害進行一次性防治,可以減少玉米生長后期病蟲害的危害程度;對玉米抽雄、吐絲期出現的雙斑螢葉甲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防治;對露雄期出現的玉米螟選用敵百蟲1 000倍液進行灌心,或辛硫磷顆粒劑22.5~30.0 kg/hm2撒入心葉防治。
及時預防玉米粗縮病,選用農大108、浚單20等抗病性強的品種;將玉米播種方式由套種改為直播,避開灰飛虱高發期;在玉米苗期多次噴施撲虱靈或氧化樂果等藥劑殺滅灰飛虱,切斷粗縮病的傳播途徑;推遲間、定苗的時間,發現粗縮病株及時拔除。灌漿期要注意防治玉米葉斑病、銹病的危害,及時澆水,保護好葉片。
化學除草可用40%乙莠水2 250 mL/hm2,兌水450 kg/hm2,在早、晚無風時均勻噴灑進行封閉除草[4]。
2.6? ? 適時收獲與貯藏
夏玉米適宜收獲期為9月底至10月初。當苞葉干枯,籽粒乳線消失、黑層出現且含水量低于32%時,選用機械收獲,秸稈粉碎還田,培肥地力。大量實踐證明,玉米晚收可增產750~1 500 kg/hm2,千粒重增加15%以上。當籽粒含水量小于14%時,選擇干燥通風的場地貯藏。
3? ? 參考文獻
[1] 胡洪林,李艷麗,夏艷龍,等.北方糯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遼寧農業科學,2018(6):84-86.
[2] 徐建.天津地區鮮食玉米兩茬高產栽培技術[J].天津農林科技,2018(6):22.
[3] 楊靜靜,季飛,胡海軍,等.玉米缽育移栽超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20):19.
[4] 水文義.玉米大壟雙行覆膜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9(1):52-53.
作者簡介? ?張霞(1974-),女,山東寧陽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