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龍?王慧燕
摘要: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重點從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四個向度協同推進。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科研中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引領,促進科學管理與道德涵育的有機結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師生服務中去,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和效益。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四維向度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9)05-0108-0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目標性強、涉及面廣、挑戰難度大、發力點多、協同性高的系統工程,既涉及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還包括教育管理與師生服務。在這個復雜的系統中,目標問題是一個帶有方向性、全局性的根本問題,它反映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要求,規定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內容,制約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方向,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這一論斷為我們厘清了思想政治工作與教育教學的辯證關系,指明了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這一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要求。
(一)思想政治工作與教育教學在目標指向上具有高度契合性
教育教學是學校的立校之本,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教育教學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礎地位與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而任何一種形式的教育教學都是德性教育,因為“教育活動不是一種價值無涉的活動,而是一種廣受價值左右的活動。教育從不在道德上保持中立。”[2]沒有正確價值引領和道德支撐的教育教學一定是不科學、不健全的教育教學活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旨在鑄魂育人的系統工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所說: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3],“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教育教學從根本上說都是做人的工作,二者在目標指向上具有內在一致性,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理應將思想政治工作這一“生命線”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二)在顯課程與潛課程相統一的教育教學中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通過顯課程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強化政治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利用思政課這一主渠道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刻闡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與精神實質,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進而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潛課程教學中注入思想政治工作元素。無論是文、法、經、管,還是理、工、農、醫,每一個專業課程教師“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構建科學合理的思政課程群和課程思政群,切實承擔起、發揮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獨特功能。
二、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在科研中的價值引領
作為大學的一項主要職責和重要使命,科學研究必須服務于人才培養、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
(一)重視科學研究的育人功能
科學研究是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統一,既考量著科研工作者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又表征著科研工作者的科學精神和與價值追求。
優良的科研作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高等學校實現科學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載體。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是高等教育事業興旺發達的前提和基石,理應成為衡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和水平的重要依據。簡言之,科學研究本身也是一個育人的過程,必須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指出要“發揮科研育人功能……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學術導向,培養師生至誠報國的理想追求、敢為人先的科學精神、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4]這一論斷闡明了科學研究與育人之間的關系,強調了恪守學術道德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為高校師生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了目標要求和價值遵循。
(二)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到科學研究全過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要“改進科研環節和程序,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選題設計、科研立項、項目研究、成果運用全過程,把思想政治表現作為組建科研團隊的底線要求。”[4]這就進一步明確了科學研究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樹人之間的內在關系。
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到科學研究全過程,是一個關涉教育倫理、科研倫理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也是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選擇和具體目標之一。高校的科學研究工作具有主體知名度高、學術時代性強、成果影響力大等顯著特點,科研工作者處于高校人才梯隊的高端。無疑,他們也是廣大師生學習的榜樣,他們的科研態度、方法及水平對其他師生的科學研究工作有著深遠的示范效應。以研究生導師為例,作為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和研究生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導師在科學研究等方面的言行勢必直接而深刻地影響著研究生日后的科學研究態度、能力和水平。然而,近年來研究生導師在科學研究等方面師德失范的行為時有發生。為此,教育部先后印發了《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明確了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規制了研究生導師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應發揮的立德樹人使命與重任。
三、促進科學管理與道德涵育的有機結合
大學管理者能否正確發揮管理職能,直接關系著高校的內部治理機制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關系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水平。
(一)大學管理者要擔負起管理育人的職責
大學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組織,是傳播文化和引領文化的思想高地。大學組織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管理形式與其它任何組織的管理形式有所差別,這一差異性主要表現在大學管理的對象是高校教師和大學生等知識群體,職能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即管理的文化特性極強。
大學管理者既包括學校政策的決策者和制定者即高層管理人員,也包括學校政策的執行者和推進者即中層管理人員,還包括傳遞信息和處理具體事務的基層管理人員。雖然大學管理者有分工、有層次,但從育人的角度來看,他們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成員。正如《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所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黨務工作隊伍具有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研究梳理高校各管理崗位的育人元素……把育人功能發揮納入管理崗位考核評價范圍,作為評獎評優條件。”[6]
(二)強化管理育人必須注重思想道德建設
大學管理者要發揮管理育人的功能就必須將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與思想道德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要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管理育人就是“將學校日常管理與育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日常管理中體現育人功能,尤其是德育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現在管理中,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立專門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不斷加強黨在學校的領導以推動各項管理工作,在管理中強化育人功能。”[7]管理育人是“管理”和“育人”的辯證統一,管理是育人的手段和途徑,育人是管理的目的和歸宿。培育什么樣的時代新人,是新時代大學管理者不能回避且必須作出科學回答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大學管理者要發揮管理育人的功能首先必須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突出強調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必須達到“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要求和好干部標準”[7],這既是對新時代大學管理者綜合素質的新要求,也是對管理對象思想政治素質的新期待。無論是政治家、教育家還是好干部,其首要的、基本的素質便是有道德,大學管理者和他們所培育的人首先必須是有道德的人。道德對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教育發展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道德支撐和人文關懷的大學管理是僵硬的、枯燥的,在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上也必將是事倍功半。總而言之,強化管理育人必須注重思想道德建設,深入挖掘和整合高校各管理崗位的育人元素,在不同的管理崗位上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服務師生中去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服務師生中去,本質上就是服務育人。服務育人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的主要內容,也是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達到的目標之一。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服務育人的內在融通性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強調和構建的是一種“大思政”格局,不僅包含思想政治教育,還包括黨建、宣傳、組織、維穩等其他相關工作。也就是說“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圍要廣于“思想政治教育”[8]。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受政治制約的思想教育和側重思想理論灌輸的政治教育的綜合體。
“服務育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服務育人”是指教輔后勤部門的工作人員為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把黨和國家對師生的尊重、關心和愛護體現在具體工作中,進而達到育人目的的過程。廣義的“服務育人”強調“大服務”的理念,擴大了服務的內涵和外延,包括教書育人和管理育人。[6]這里指稱的是狹義層面的“服務育人”,也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所界定的“服務育人”的范疇即后勤保障服務、圖書資料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和安全保衛服務等。從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務育人的概念不難看出,二者都是對高等教育本質的回歸,都是立德樹人的教育實踐活動。
(二)在整合高校服務中突出育人功能
服務育人是服務和育人的有機統一體,服務的過程同時也是育人的過程,育人的目的也是服務所要達到的目的,二者在立德樹人層面是同向同行、相輔相成的。具體而言,服務可以為育人提供環境支持,也是實現育人目的的重要方式,還是衡量育人效果的主要標尺。高校能否為師生提供后勤保障、圖書資料、醫療衛生和安全保衛等細致周到的服務,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直接關系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鑄魂育人的成效。倘若沒有促進學生成長進步的舒適的學校環境或健全的服務體系,即使對學生進行再好的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學生也不會完全滿足或欣然接受。為此,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結合起來,因為“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此外,必須把握師生成長發展需要,從尊重師生的個體價值和尊嚴入手,“提供靶向服務,增強供給能力,積極幫助解決師生工作學習中的合理訴求,在關心人、幫助人、服務人中教育人、引導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
[2]黃向陽.德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4]中共教育部.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EB/OL].
http://education.news.cn/2017-12/06/c_129758619_2.htm.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
[6]彭曉琳,陳鈞.創新驅動下的高校服務育人模式研究:成都學院學生事務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8.
[7]馮剛,曾永平.“思想政治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辨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8(1).
[8](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