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如今,孩子往往是一個家庭的中心,父母一旦離婚,勢必會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孩子歸誰撫養,應以孩子利益最大化為原則。
2013年秋,王云和章天翼攜手走進婚姻殿堂,第二年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然而,4年后,因矛盾頻出,原本幸福的婚姻出現裂痕,王云訴至法院要求離婚。可是,關于女兒歸誰撫養,兩人不能達成一致,離婚訴訟沒能得到法院支持。
章天翼要是把孩子帶走了可怎么辦?這個想法一出來,敏感多疑的王云寢食難安。于是,她把5歲的女兒藏了起來。章天翼多次聯系王云想看女兒,王云都拒絕了。半年后,王云第二次向法院起訴離婚,雙方仍在女兒的撫養權問題上寸步不讓。
庭審中,王云痛哭流涕:“我懷胎十月生下女兒,辛辛苦苦照顧女兒這么多年,我和女兒不能分開,女兒應當由我撫養。”
章天翼十分不滿:“以前都是我們一起帶女兒,我付出的心血并不比你少。這次你不顧孩子的身心健康,硬把女兒從家里帶走。我多想看看女兒啊,可是你卻百般阻撓,你這是對女兒好嗎?”說著說著,章天翼的眼眶濕潤了。
經過審理,法院準予雙方離婚,并對財產作出分割。有關撫養權問題,法院對王云作出了懲罰性判決,判決女兒由章天翼撫養,王云按月支付女兒撫養費800元,至其能獨立生活時止。
父愛和母愛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本案中,男女方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當,即便王云與孩子生活時間較長,但在分居期間,王云惡意阻撓孩子父親、祖父母對孩子的撫養和探望,導致孩子缺失父愛和家庭溫暖,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法院作出了懲罰性判決。
主要原則是從子女利益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子女的年齡、雙方的身體狀況、主觀意愿、經濟條件、對子女的責任感、家庭環境、父母與子女的感情、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子女的主觀意愿等因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對此有詳細的規定。
得知丈夫張墨有了外遇,鄔曉琴經過痛苦的心理掙扎,決定訴訟離婚。此前,鄔曉琴通過調查取證,獲得了張墨與情人共同居住的小區的物業證明、出行記錄以及張墨給情人打款的憑證等。面對這一切,張墨同意離婚,卻不愿放棄孩子的撫養權。
庭審中,鄔曉琴認為,兒子才2歲,一直由她照顧,而張墨總說生意忙,幾乎對兒子不聞不問。況且,張墨對婚姻有過錯,缺乏家庭責任感,不適合撫養孩子。鄔曉琴請求法院判決孩子歸自己撫養,并要求張墨每月支付撫養費5000元。
“你每月就賺那么幾千元錢,養得起孩子嗎?”身為公司老板的張墨認為自己收入高,能為孩子提供更加優越的生活條件,孩子歸他撫養,是理所應當的。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鄔曉琴的證據已經證明張墨與他人同居,在婚姻中存在過錯,缺乏家庭責任感。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及以前的撫養情況等,判決孩子歸鄔曉琴撫養;判決張墨每月支付撫養費3000元,按月支付至孩子18周歲止。
雖然張墨收入很高,但經濟因素并非決定性因素,而且張墨對婚姻的解體有過錯責任,法院認為張墨對孩子和家庭的責任感不夠,未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
法院在處理子女撫養權問題上,會從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保障孩子合法權益出發。離婚夫妻一方有過錯,將會增加無過錯方爭取到孩子撫養權的籌碼。
離婚夫妻一方因婚外情、賭博、虐待、暴力等導致夫妻感情破裂,都算一方有過錯。因可能會對子女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依據誰對孩子健康成長更有利就跟誰生活的原則,法院很可能將子女的撫養權判歸無過錯方。
韋家袁是一家私企高管,經常出差,而李慧則全職在家帶孩子,兩人因感情日漸疏遠,決定離婚。結婚7年,他們育有兩個孩子,兒子6歲,女兒1歲。關于孩子的撫養權問題,兩人起了爭執,鬧上法庭。
韋家袁認為,自己收入高,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而李慧是全職主婦,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自己更適合撫養兩個孩子。
李慧當庭痛哭,自己一直照顧兩個孩子,對孩子的性格、習慣更了解。雖然自己沒有收入,但自己的父母身體健康,有穩定的退休金,可以幫助她照顧兒女。
法院經審理認為,雙方在婚姻生活中均沒有過錯,韋家袁經濟條件較為優越,能為孩子提供較好的學習環境,但李慧一直撫養孩子,具有撫養優勢。綜合考量雙方的情況,判決兒子的撫養權歸男方,女兒的撫養權歸女方。
父母一旦離婚,勢必會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孩子歸誰撫養,應以孩子利益最大化為原則,撫養費的數額則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實際生活水平確定。
在本案中,雙方均無過錯,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當,所以法院將兩個孩子的撫養權分別判給了父母雙方。之所以將女兒的撫養權判歸李慧,是考慮到2周歲以下的孩子更需要母親的照顧。
一般而言,2周歲以下的子女隨母方生活。對于2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親和母親均要求隨其生活,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可以優先考慮與子女生活時間較長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