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云
近期不斷火爆熒屏的古裝電視劇,將古代刺繡藝術帶入大眾視野,劇中各種精美的繡品以及精湛的刺繡技法,令人目不暇接。然而,蘇州美女姚建萍的刺繡技藝,與劇中人物相比毫不遜色。她的精美蘇繡《歲月如歌》,被習主席作為國禮贈送給英國女王;彭麗媛親自體驗做“繡娘”,繡制了《絲綢之路——滿載而歸》中心大黑馬的流蘇飄帶,一時成為美談……如今被譽為“蘇繡皇后”的姚建萍,一件繡品動輒幾千萬元,高的價值過億元!2019年下半年,她還將應邀帶作品到歐洲巡展。
長相清麗秀美,一口的吳儂軟語的姚建萍是一名江南女子。她于1967年出生在蘇州鎮湖一個刺繡世家。當地向來有“家家閨閣架繡棚,婦姑人人習巧針”的民俗,是傳統蘇繡的發源地。姚建萍7歲時,便在媽媽的影響下拿起了繡花針。因為喜愛,她最期待在假期里跟著祖母學刺繡。十幾歲時,姚建萍的刺繡就凸顯出不凡的天賦,繡品常常被人稱贊。
由于對刺繡的執著與熱愛,姚建萍主動放棄高考,到蘇州工藝美術學校刺繡班學習3年。隨后,她又成為蘇繡大師徐志慧的關門弟子,在大師家里學習了4年。其間,無論酷暑嚴寒,姚建萍每天練習技藝超過12個小時,蘇繡的千變萬化也在一針一線中呈現得淋漓盡致,連徐志慧都常常感嘆姚建萍的領悟力。在大師的教導下,姚建萍在傳統的仕女、花、草、魚、蟲等題材上,練得獨門絕活。
姚建萍20多歲時,一位音樂家看到她創作的一幅小狗刺繡,特別喜歡,于是掏出身上帶的所有錢買了下來。自己的作品得到藝術家贊賞,這讓姚建萍自信了很多。
姚建萍說:“刺繡是一種修行,心凝聚于針尖,人的呼吸均勻了,眼睛會越用越亮。”27歲那年,她基本將蘇繡技藝練得爐火純青,并且掌握了其中的頂尖技法:雙面繡三異繡。雙面繡三異繡是中國傳統刺繡的獨門絕活。如果把刺繡比作工藝美術中的皇冠,那么雙面繡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同一件繡品,正反兩面呈現截然不同的畫面,卻絲毫不露破綻。同行看到姚建萍竟然繡出這樣的作品,都會露出羨慕的目光,贊一聲:“建萍,你真厲害!”
29歲時,姚建萍開始創作刺繡中最有挑戰性的人物肖像,為了在周總理的人物肖像繡上尋求突破,姚建萍花了整整8個月時間,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她傾盡心血繡制的這個大幅繡像,給人強烈的藝術震撼。畫面上的周恩來身著水灰色中山裝,面容清癯,安詳地側坐在紫紅色沙發里,憂國憂民的高風亮節躍然于絲帛之上,她把這幅作品命名為《沉思》。
這幅繡像完成時,過度消耗精神和體力的姚建萍,體重竟然下降了7公斤。當時有人提出用萬元買下收藏,這筆錢在當時是個不小的數目,但卻被家庭并不富裕的姚建萍婉言謝絕。她覺得這件作品傾注了自己太多的心血,怎么也舍不得出售。
1998年,姚建萍帶著這幅作品進京參加中國首屆民間藝術博覽會,當時,許多老一輩的人在作品前都激動得熱淚盈眶。令姚建萍感到驚喜的是,《沉思》這幅繡像在首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和第四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上,均獲金獎。
當時,姚建萍同期的另一幅作品《吹簫引鳳》也受到了高度關注,現場就有人掏出身上全部的8000元錢對她說:“你愿不愿把這幅作品給我?真是巧奪天工!”細膩的姚建萍聽出這位藝術家的語氣,與市場上的交易腔調截然不同,那是一種懇求,是一種對她技藝的深深折服。姚建萍不禁微笑著點了點頭。收獲了金獎和感動,從此,姚建萍對蘇繡更平添了一份難得的自信。
《沉思》繡像一舉成名后,姚建萍成立了鎮湖刺繡研究所,致力于研究蘇繡的未來發展。她還求學北大,學習繪畫、攝影,刺繡技藝日趨精湛。經過漫長且艱苦的學習,姚建萍領悟到刺繡要把繪畫的美學、攝影的光影變化、透視與色彩的表現手法融會貫通。
繡的針法上主要有平針繡和亂針繡兩大繡法,姚建萍拓展了傳統刺繡路徑,并以“平針繡”“仿真繡”“亂針繡”絲理、畫理的互用,逐漸形成了姚派的“融針繡”。姚建萍的作品包羅萬象,開闔有度,動靜得法,從動物花草、仕女佛像,到水鄉人家、亭臺樓閣、江南山水……借助針線絲理,生動流利地書寫著故鄉的情與景,創造著一個絲綢上的夢里江南。30歲,姚建萍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2011年,姚建萍的《富春山居圖》和《百鴿圖》兩幅作品,在天津文交所正式上市,發售額高達3300萬元與2600萬元,蘇繡的價值在市場中得到體現。
姚建萍說,要想讓畫面上的內容繡“活”,就必須要有“絕活”。姚建萍在刺繡技法上潛心鉆研,比如人物肖像繡,她會根據人物的特點,運用光線以施針的方法,構造出陰影輪廓配以各種色調絲線,呈現出巧妙自然的過渡,最終得到一幅幅爐火純青的作品。許多中外名人的風采神韻,在她的一針一線下栩栩如生。
2012年,姚建萍受邀為英國紀念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慶典創作一幅作品。姚建萍非常重視,在搜集大量英國女王公開的圖片資料的基礎上,選擇了一張最適合用刺繡形式來表現的伊麗莎白二世照片,進行設計創稿,使刺繡稿最能體現女王慈愛、睿智、堅毅的神態。在繡制過程中,姚建萍反復研究、摸索,嘗試新的針法,力求把女王母儀天下的氣派表達準確。作品中的女王氣派威儀,華麗服裝上點綴著華美的飾品,雍容富貴一覽無余。
當女王的繡像最終完成并呈現在王室成員面前時,女王和家人們都對這幅作品贊不絕口。姚建萍全家被邀請到白金漢宮做客,安德魯王子對這位中國藝術大師說:“我徹底被你的藝術征服。原來女王眼角的皺紋是這樣長的,你比我這個做兒子的觀察得還要仔細!”6月7日,這件蘇繡作品被英國王室正式收藏,安德魯王子告訴姚建萍:“這是白金漢宮首次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自己的創作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姚建萍開心之余依然保有一顆平常心,傾盡全力精心創作每一幅作品。
2014年8月16日,彭麗媛女士同出席青奧會開幕式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夫人、布隆迪總統恩庫倫齊扎夫人、瓦努阿圖總理納圖曼夫人、黑山總統武亞諾維奇夫人等,來到南京博物院,共同參觀并親手體驗了姚建萍刺繡藝術。彭麗媛稱贊姚建萍的《中國夢·花韻系列》,“把現代手法融入到傳統題材中,有非常好的藝術表現力,很美。”當時,彭麗媛還向一旁的領導人夫人們發出熱情邀請:“有沒有興趣來體驗一下我們中國的蘇繡?”一開始,大家還有些拘謹,但在姚建萍團隊禮貌地讓出刺繡工位后,她們一一落座。技師們每人輔導一位領導人夫人,為她們做刺繡示范。彭麗媛試著繡制了《絲綢之路——滿載而歸》中心大黑馬的流蘇飄帶。
彭麗媛女士看到,這幅作品以大唐盛世為基準點,著力表現胡商駝隊在長安采購完畢,滿載貨物翻越帕米爾高原的情景,體現了當時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場景。這是姚建萍《絲綢之路》系列作品中的一幅,花了3年時間才完成。在表現手法上,該作品是姚派“融針繡”的代表作之一,通過彩線的巧妙疊加來打造豐富斑斕的色調,仿佛用針線雕刻了時光,讓悠久的歷史畫卷更加鮮活而靈動起來。彭麗媛了解到這些后,高興地說:“蘇繡是我國的大繡種,有優秀年輕人的參與,一定能夠傳承好!”
1個月后,姚建萍帶著這幅作品隨劉延東副總理赴巴黎,參加中國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的“絲綢之路與創意城市”展覽,當天,中國蘇繡成為整個展覽的一大亮點。如今,該作品的價值早已超過億元。
姚建萍的作品曾多次隨國家領導人出訪,作為國禮贈送給各國領袖。2015年10月20日,來英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在白金漢宮贈送給英國女王一幅精美的蘇繡——夫婦肖像《歲月如歌》。它描繪了伊麗莎白二世和菲利普親王笑容可掬、歲月相伴的美好畫面,整幅作品細膩雋永,飽含著歲月沉淀的動人情懷。
這幅長達1.18米的刺繡作品,由姚建萍帶領4名最得力的助手,用時3個多月才創作完成。為了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動針之前,姚建萍首先用素描手法對人物輪廓進行了精準的勾繪,以確保每個創作細節的精確傳神。創作過程中,她綜合了多種傳統針法和現代針法,力圖形象地表現出女王夫婦高貴非凡的神韻和氣質。
姚建萍說,以繡制女王的眼睛為例,最精微的細節部位需要將一根絲線劈分成六十四分之一繡制,局部的色彩和光影效果也是通過十幾套色系的絲線層層疊加才能融合而出。另外,姚建萍選用了256種顏色的天然蠶絲線進行巧妙配色,才達到了滿意的光影色彩效果,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2017年1月18日,習主席向國際奧委會贈送國寶級蘇繡《仕女蹴鞠圖》。習近平向巴赫主席介紹:“蹴鞠運動起源于2300年前的中國。”作品深深打動了巴赫,他說:“我們要在博物館里找一個最好的地方,把這件珍貴的禮物陳列出來。”經媒體報道后,《仕女蹴鞠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創作這幅作品時,姚建萍采用的是蘇繡中最古典和精粹的平針繡,針法古樸細膩,畫面典雅脫俗,線條簡勁圓渾,色彩流暢鮮明,她帶著一位助手花了整整7個月才完成。整幅作品寬60厘米、高40厘米,一根絲線往往要劈開2股至128股,針法多達上百種,往復上億針,作為姚建萍的頂尖之作,堪稱“一座蘇繡博物館”。姚建萍對于自己的作品也頗感自豪。該作品原圖為明代畫家杜堇所作的中國女性蹴鞠圖,畫中的仕女們并未被裹腳所限,在花園里盡情蹴鞠。姚建萍說:“足球是當前世界的流行文化,是世界通行語,而蹴鞠和現代足球的淵源正是東西方文化融匯發展的一次輝煌見證。”
近年來,多部大型古裝電視劇火爆熒屏,將古代刺繡藝術帶入大眾視野。劇中各種精美的繡品以及精湛的刺繡技法,令人目不暇接。恰好這時,有人把姚建萍的雙面蘇繡作品《韓熙載夜宴圖》、巨幅蘇繡作品《江山如此多嬌》、《搗練圖》等放到網上,震驚了中外網友。
由于姚建萍的刺繡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如今已被數十幾位國家元首收藏,不少國內外博物館,更是以能擁有她的作品為榮。現在她尺寸最小的作品也要幾百萬元,一件繡品動輒幾千萬元,高的過億元!
一根小小繡針,幾縷細柔絲線,經過姚建萍的纖纖素手,繡出人間百態,世相萬千。作為國家非遺傳人,有著“蘇繡皇后”美譽的姚建萍,2019年下半年還將應邀帶著《絲綢之路》等作品到歐洲巡展。屆時,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首的蘇繡藝術必然會驚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