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許歡
全國兩會期間,民革中央提交了“關于推動優質供給,杜絕劣質校服的提案”,建議改進校服美感,幫助中小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深化質量管理等,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針對這份提案,在2019全國纖維及其制品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幾位校服企業代表也對此話題展開了討論。
武漢蒙爾斯服裝有限公司代表林宇在發言中表示:多年前,校服市場還未完全放開,僅由一少部分人決定。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行業標準興起,行業秩序逐漸形成,學生和家長對校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校服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種市場環境下,作為校服企業不得不做更多考慮,因為當市場發生變化時,企業一定要有反應和想法。就目前來看,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能夠做好款式、滿足學生和家長審美需求的校服企業,更容易獲得市場認可。不過,當多數校服企業都做到時,企業要領先市場,則是更具挑戰的問題?,F在市場正處于以款式決定市場的時期,很多家長受日韓文化影響,在款式選擇上更偏向西服、禮服的款式,覺得這就是學院風,其實都是受外來文化影響。的確,西式校服很漂亮,起碼比較為普遍的運動校服好看,但作為中國人,卻不可能真正理解和認同外來文化,因此更應該在校服中融入中國文化。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便教育我,凡是家里有字的物件都不能采在腳下,如果不用的書或本子沒地方放,要找個火盆燒掉,因為字字通神明。正是這些細節教育使我明白,對知識要尊敬、要敬畏。所以傳統文化教育可以產生積極的作用。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能在校服上體現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每個地域能根據地方文化特色,找到相應的文化元素制作校服,那將會是“百花齊放、和諧共處”的文化盛景。這條路我至今還在探索,也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陜西大秦學士服飾有限公司代表雷剛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他看來,學生的文化自信應從校服開始。如何把一套簡單的校服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達到養人育人的目的,是校服應有的作用,但要建立在守住校服質量底線的基礎上。
但他同時認為,雖然保證了質量,卻無法解決滿意的問題,因為就算質檢報告合格了,如果學生不滿意、家長不滿意也是徒勞。因此不僅要能保障質量,也要在人文層面,讓學生和家長滿意。另外,校服也需要創立品牌。時下年輕人都追求品牌,已充分說明了品牌的魅力。那么該如何從設計等各環節打造校服的時尚魅力、教育魅力、文化魅力?是各校服企業能證明自身實力的機會。
在林宇和雷剛表達了各自的觀點后,也有代表認為,傳統文化雖然有其可貴之處,但也不能把傳統文化簡單融入進去了事,還需在時尚方面進行創新,才能真正滿足當下學生對校服的需求。
湖北宜昌市葛洲壩騰飛服飾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從事校服生產已近30年,最初也只是一家小微校服企業。騰飛服飾有限公司代表蔣小虎在談到企業多年發展時表示,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千萬消費者的健康與生活,一定要嚴格把控好各生產環節的質量。過去,企業采購是以物美價廉為導向,但自2015年國家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之后,便嚴格按照GB 18401《國家紡織品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安全技術規范》、GB/T 31888《中小學校服》等國家標準采購面料,已從選擇價格優先變為選擇面料品質優先。為了找到優質面輔料生產供應商,我們曾花3年時間進行全國調研篩選,最終選定了若干家面輔料供應商,實施定制定做。隨著對上游面料供應商把控日趨嚴格及服裝生產各環節的精細化、標準化的質量管理,校服品質也越來越好。

在談到當初面對校服質量監管的心態時,蔣小虎坦言,企業最初也經歷過從抵觸到歡迎的過程。起初認為監督部門就是增添麻煩,直到后來在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督中,學習了大量品控知識,解決了很多生產與質量相關的問題后,才明白質量監督的意義。此外,在校服售后上,由于學生長得快又好動,校服磨損和丟失率非常高,每學期都有補單的情況發生。因此,企業在售后上,針對不同市場產品分別立檔并定期尋訪,迅速響應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反饋,以最快速度改進產品,解決了家長的煩惱。而在產品設計上,蔣小虎認為,過去校服普遍被看作是低端產品,受到家長和學生詬病。后來又一味跟風日韓、歐美風格的服裝,并沒有體現出中國的文化?,F在騰飛服飾在設計時,會衡量不同的市場需求,以契合當地風格的自主設計為主。為此還與武漢紡織大學和武漢藝術與設計學院合作,解決了公司設計能力不足的問題。他透露,在產品投放市場之前,企業還會去實地考察調研,并不定期舉行時裝秀,以獲得實時的市場意見與建議并進行調整,最終將本地特色很好地融合到校服中去。
無獨有偶,山西久冠服飾有限公司20多年前是以校服加工起家,現已發展為擁有員工400多人,年產校服、被服70多萬套的山西省校服龍頭企業。
久冠服飾代表郭雷回憶:20多年前,我從山西一家國有企業辭職,與愛人白手起家創辦了校服加工廠,當時租用了山西晉華紡織廠6臺工業電動縫紉機和2臺家用縫紉機,開始了校服加工。事實上,久冠服飾在發展中的每一次跨越,都是在產品質量的提升階段。久冠服飾的第一階段是從做工抓起。20多年前,學校對校服的要求并不高,加上機器陳舊,跳針斷線的情況常有。這種情況公辦學校還能應付,但民辦學校在看了樣品后便直接否決,讓我深受刺激。后來我們不僅更新了設備,還花大本錢培訓職工,要求工人嚴格按工藝要求生產。經過一系列改進,產品質量得到了提升。第二階段是狠抓面料品質提升。做工規范后,我們便開始了面料比拼,每年都到浙江柯橋中國輕紡城、廣州中大輕紡城、福建石獅面料批發城等城市走訪考察,尋找新的、適合的校服面料。后來在不斷摸索時發現,與正規面料生產廠家結盟,才是保證校服面料品質的正確途徑。第三階段是注重產品的時尚性。為此企業入駐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學輕工工程學院辦公,并與該學院共同成立了山西省學生裝研發中心,增強校服設計的時尚性,滿足了新時代學生對校服的需求。
哈爾濱愛雨寢具制造有限公司在面臨企業打價格戰,生意難做、利潤微薄、生存難以為繼的局面時,同樣想到了“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而不是壓縮成本。成立于2007年的哈爾濱愛雨寢具,主要生產高校寢具用品及民政救災棉制品。為了做好原材料質量把控,甚至不遠萬里引進新疆棉花,還成立了檢驗室,并由黑龍江省纖維檢驗局來企業做指導培訓,杜絕不合格原材料進入生產線。
哈爾濱愛雨寢具代表胡麗娟表示,除了原材料上把好關,公司每年都到高校調研,制作出讓學生滿意的樣式。不似從前那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不考慮市場需求。她回憶,一次學校招標2000套床品,卻只賣出了500套。讓她意識到,產品并不符合學生需求,只有讓學生們滿意,把最優質的產品送到學生手中,企業自身才能生存。從那以后,愛雨寢具除為學生提供優質產品外,每年都到時尚最前沿地區向知名品牌學習,打破了原有一成不變的校園寢具樣式。因此即使在行業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下,仍能做到逆市上揚。
胡麗娟感慨說,在企業的發展中,最不能變的原則就是“對質量的堅守”,因為工藝會變、設備會變,但原材料的考究和產品純粹的品質不能變,否則就無法守住企業的根本,更動搖了企業生存的基石。只有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企業才能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