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棟
“國家得綠,林農得利”——17年前,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下稱“林改”)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為生態文明建設與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
然而,“靠山吃不著山”的尷尬局面并未隨著林權明晰到戶而得到全面化解。長期以來,中國為數眾多的林農始終被林業生產周期長、見效慢、林權變現難等問題困擾。
為了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福建省順昌縣去年在全國率先啟動“森林生態銀行”試點工作,應對林改后森林資源碎片化、分散化、單家獨戶經營成本高、收益低等問題。
事實上,順昌縣“森林生態銀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銀行,其依托的主體是順昌縣國有林場成立的順昌林業資源運營有限公司。
作為“森林生態銀行”的操盤人,順昌縣國有林場場長趙剛源將“森林生態銀行”的本質概括為“以森林資源為根本,以存儲業務為紐帶,借鑒銀行運營模式搭建的資源運作平臺”。
在順昌縣“森林生態銀行”業務大廳,工作人員打開的林業資源圖展示了殷實的“林業家底”:林業用地占國土面積的83.3%,境內有杉木林108萬畝、竹林66萬畝、闊葉林45.75萬畝,森林覆蓋率79.9%……
順昌縣在全國林改中有過多項創新實踐,其中“預期均山”的明晰產權方式曾受到國家層面的首肯與推廣。“當時是為了穩人心,解決‘山已有主,無山可均’的問題,是明確期權的。現在的‘森林生態銀行’是為了解決農民林權變現與提高產出效益,是為了增強林權的流動性。” 順昌縣分管林業工作的縣委常委陳光興說。
“我們是借鑒商業銀行‘分散化輸入、整體化輸出’的模式,將分散的林業資源集中到‘森林生態銀行’,同時構建以林權交易平臺、擔保公司、產業基金為主的林業金融服務體系,將金融資本導入林業及相關產業。”趙剛源說。
“森林生態銀行”的業務流程分前端和后端兩個環節。前端通過林權抵押擔保、合作經營、贖買收儲、托管經營等方式,“儲存”林農碎片化、分散化的森林資源。后端對吸收的森林資源進行造林撫育、集約經營、綜合開發,形成優質高效的資源資產包,通過項目收益、抵押貸款、資本運作等方式轉化為資金。
“‘森林生態銀行’可化解以前林改過渡期遺留下的歷史問題,是打通自然資源變資產為資本的通道,探索‘青山’轉‘金山’的路徑。” “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在順昌調研后這樣點評。
2018年12月3日是“森林生態銀行”開業的日子,順昌縣雙溪街道水南村貧困戶夏六妹將自家的9畝杉木幼林存入“森林生態銀行”。此后每月,她的存折都將收到310元的預期收益。
由于丈夫殘疾、兒女長期在外務工,無力管護林子的夏六妹與“森林生態銀行”簽訂了經營托管協議。根據協議,夏六妹在今后20年,每年可從“森林生態銀行”領到3720元的預期收益。托管期滿,根據林木價值,在扣除管護成本后,夏六妹還能拿到六成收益。
憑借林業管護的專業優勢與管家式服務,“森林生態銀行”與林權所有人的合作經營模式也受到認可。

2017年,洋口鎮謝坊村580畝集體林地進入第二輪分山,由于面積不大,全村1000多口人每人只能分到幾分面積,分山方案無法達成。“森林生態銀行”與謝坊村達成一致,同意以租賃的形式合作經營,租期30年,謝坊村持30%股份,由“森林生態銀行”逐年支付保底收益。
除了貧困戶夏六妹及謝坊村村民,具有一定林地規模與管護能力的林業大戶也在“森林生態銀行”解了燃眉之急。
55歲的曹光華是順昌縣富金農林竹木合作社負責人,這個由62人組成的專業合作社,擁有7000余畝杉樹林。自“森林生態銀行”成立以來,該合作社已先后辦理了兩筆業務。一筆是去年870畝杉樹林的贖買,一次性變現近千萬元;另一筆是剛剛辦理的抵押貸款,抵押了800畝杉樹林,貸款總額300多萬元。
“原來我們變現只能通過采伐木材,想在商業銀行辦理林權抵押貸款,銀行既沒有專業團隊評估,也看不懂圖紙,還擔心出現火情等意外情況,所以一般不受理。”曹光華坦陳,“森林生態銀行”不僅為林農提供了專業化服務,還有放款快、利率低等優點。
“‘森林生態銀行’打破‘砍伐木頭’‘林木買賣’等傳統變現方式,有力地促進了森林資源保護。”陳光興說。
近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林區的矛盾開始顯現——林農承包撫育的林子被劃入重點生態區位,限伐甚至禁伐。
“現有的天然闊葉林、重點區位林,在第一輪分山到戶時作為一般商品用材林分給林農,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天然闊葉林實行禁伐,省上給予每畝15元補貼;重點區位林實行限伐,沒有任何補償,林農利益受到損害。”在林業系統工作了39年的“林二代”趙剛源對林農的處境感同身受。
不砍,林農利益受損;砍了,生態效益受損。針對這一矛盾,“森林生態銀行”立足生態,正在盡最大能力通過贖買去實現重點區位林的國有化。
趙剛源說:“我們已贖買了一部分,但量還不大。我們買回來也不能砍,如果是人工起源的重點區位林可以砍伐60%,可以套種一些楠木、紅豆杉等名貴樹種。天然闊葉林就沒辦法了,只能搞一些林下經濟補充。省里給每畝1000元補貼,但我們向林農贖買都在每畝6000元以上,資金缺口很大。”
在“森林生態銀行”業務大廳,工作人員用數據佐證了“森林生態銀行”贖買工作的艱巨性。截至目前,導入“森林生態銀行”的5.8萬畝林地林木中,重點區位林共計7000多畝,占比不到15%,而順昌縣一般商品用材林被劃為天然闊葉林與重點區位林的面積總計高達12.6萬畝。
自“森林生態銀行”運行以來,贖買難題始終困擾著“行長”趙剛源。
趙剛源認為,贖買重點生態區位林,僅依靠縣國有林場無法持續進行,“現在我們咬咬牙,才買了7、8千畝,如果12萬畝都買,根本做不到。”
趙剛源希望加大對重點生態區位林贖買補助標準,逐步將重點生態區位林國有化,為持續改善森林結構、提升森林生態承載能力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