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蘇金
作文是初中教學的重難點,在中考語文中的分數(shù)比較高。按理來說,我們都會說漢語寫漢字,寫個幾百字的作文誰不會呢?在這樣的認識下,長期以來傳統(tǒng)語文教學往往忽略了對學生寫作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將語文課堂的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總結段落大意,分析中心思想上。所以說,當前我們要想提高初中生的寫作效率,就得從心理上重視寫作教育和寫作積累,讓學生掌握更多寫作的素材和技巧,這樣才能在遇到寫作問題時迅速構思、整理,寫出優(yōu)秀的習作。鑒于此,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說一說如何切實提高初中生寫作效率。
一、做好積累,厚積薄發(fā)
生火需要柴,蓋房需要磚瓦,寫作文需要素材,因此初中生要想寫好作文就必須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會積累作文素材。平時在寫作訓練或考試中,很多學生看到寫作要求就不知道如何下筆,找不到鮮活的素材,最后只能編寫一些假大空的材料,這樣的文章必然缺乏可信度和可讀性。那么怎樣指導學生積累素材呢?
1.課堂知識積累
語文課堂是語文知識的淵藪,也是學生掌握基礎語文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上一定要完成基礎知識的積累:一方面通過學習課文掌握基本的字、詞、句;另一方面通過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和分析學習寫作技巧。比如,學習部編版第七冊《貓》時,學生通過基礎學習,掌握憂郁、懶惰、慫恿、悵然、蜷伏、悲楚等新詞匯的意義和用法。另外還要學習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寫貓的:來歷、外形、性情等等。我們平時在寫作或考試過程中也會遇到寫小動物的題目,我們可以按照這個思路來寫。當然,為了文章更有趣,可以寫一兩個故事。
2.生活素材積累
常言道:實踐出真知。寫作文需要的素材從哪里來?肯定是從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中來,因此,要想寫出內(nèi)容充實的作文,就得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多了解和分析事情發(fā)展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積累成寫作素材,在將來遇到相關話題時就可以信手拈來。
比如,平時考試后自己的成績怎樣,想法如何,老師和家長是怎樣鼓勵或批評的;之后有一次超長(或失常)發(fā)揮后,獲得了怎樣的成績,老師和家長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如果教師提醒學生重視對這些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瑣事,學生就會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很多素材,有關于父母之愛的、有關于遲到早退的、有關于誠信故事的……每一次積累都要求同學以簡練的文筆寫出來,然后教師再給予指導和整合,作為素材以備不時之需,這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就不愁沒有素材了。
二、學會審題,找準方向
俗話說:干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平時寫作練習和日常考試中都有寫作文跑題的學生,一旦跑題就會被扣掉比較高的分數(shù),因此指導初中生寫作必須要指導他們學會審題,找準題目要考的寫作方向,才能準確立意,寫出好作文。通常考試中常見的作文要求有幾大類,我們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總結出不同文題的審題技巧:
漫畫類一般是兩到四幅圖,這幾幅圖有一定邏輯關系,通過這個邏輯關系,我們就能找準寫作的方向。比如,有一個作文題目是兩組圖,一組圖的男孩一百分時臉上有個吻痕,98分的時候有個巴掌印;二組圖的男孩55分時臉上有巴掌印,61分時有個吻痕。這樣的圖很顯然寓意性很強,肯定不是讓我們寫說明文,要通過對比分析挖掘其中的寓意來寫,這樣寫出的文章不但充實,還有趣味性,不會跑題。
還有一類文題是給一個開放性的話題,比如以“信任”為話題作文,文體不限。這樣的題目只要抓住話題寫作就行。可以寫一個或幾個關于信任的故事,也可以寫關于“信任”議論文,都不算跑題。還有一種半命題作文,有自由發(fā)揮空間,我們可以搭配好選定的關鍵詞;一方面關鍵詞要和前面搭配恰當,另一方面要選我們熟悉的話題,這樣才能下筆如有神,寫出的作文才符合要求。
三、整合素材,構建框架
教學中有部分學生說平時也積累了不少生活素材,但是寫作時不知道用哪個,怎么用。寫作文就好比蓋房子,水泥、磚瓦都有了,還要有整合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寫作之前就要有基本的寫作目的和寫作框架,有了大的框架就可以在不同的框架內(nèi)完善詳實的資料,填充豐富的素材。
比如,以“誠信”這個主題寫一個800字的記敘文,可以這樣安排結構:首段先扣題,概括性地指出“誠信是立身之本”“人無信不立”,先扣住主題,然后再用幾句話引出故事,核心內(nèi)容可以通過一個誠信和一個不誠信兩個故事,讓讀者通過鮮明的對比,認識到誠信為本才能在生活或經(jīng)營中立于不敗之地,而沒有誠信不但會被人們唾棄,甚至會觸犯法律,鋃鐺入獄。最后,總結誠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照應主題。
為了強化學生對素材的整合能力,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素材進行分類。同一個故事如何不同主題的作文,一個主題中怎么鏈接不同的素材,學生掌握了這些技巧就不愁寫不出好文章。
四、細節(jié)訓練,重點突出
審準題目,確定文章框架后,下一步就需要豐富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了,這就需要很多細節(jié)描寫等知識。比如寫人的時候,肯定要寫人的音容笑貌,穿什么衣服,做什么事;寫故事的時候也要寫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但是這些細節(jié)怎么寫?怎么布局呢?我們要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以經(jīng)典課文為例引導學生學習細節(jié)描寫的技巧。
比如教學《濟南的冬天》時,要講解老舍是如何抓住濟南冬天的特點的:作者開篇先通過與北平、倫敦、熱帶的冬天做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 “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的特點。濟南的山“秀氣”,山上臥著一些村莊,屋頂上臥著一點雪,用擬人的手法寫濟南雪的靜謐。平時教學過程中我們就給學生滲透細節(jié)描寫技巧,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注意細節(jié)描寫的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能力的提高。
五、小結
本文是我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指導初中生提高寫作效率的幾點探索。總的來說,寫作是對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考查,這就從客觀上決定了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夯實基礎,積累素材;然后再結合實例和訓練,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和整合素材的技巧,這樣才能理論結合實踐寫出內(nèi)容充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