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蘭
作文學習對聾生溝通交流以及思維方式,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聾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然而,聾生怕寫作文,已成為普遍現象。聾生在作文中存在著許多問題,現歸類如下:
1.害怕作文,對作文沒有興趣,存在嚴重的心理障礙。這一問題與聾生對寫作文的目的不明確有很大關系。作文是一種生活需要,然而在平時作文教學中,我們往往給作文帶上神秘面紗。作文前不做準備,聾生被動作文,作文越寫越呆板。久而久之,聾生對作文失去了興趣,談“作文”變色。
2.觀察少,缺少素材積累。許多聾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想寫點什么,可是又寫不出什么內容。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少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
3.語言貧乏,聽力缺損,在課堂上所學的詞語有限,且真正能學會,并學以致用的少之又少。課外不喜歡看書,甚至一本書都不看。隨著電視網絡盛行,大多數聾生迷戀上了看電視、玩電腦游戲,語言積累少,語言貧乏。所以,寫作時往往詞不達意,句子不通順,或總是干巴巴那幾個詞,寫一件事情就像記流水賬。
對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有針對性采取了一些辦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1.培養聾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樂于表達
開始指導聾生寫作時不要有過多的條條框框,要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消除寫作的畏難情緒;先“說”后寫,怎么“說”就怎么寫,讓他們知道寫作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需要,是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鼓勵他們多寫,勤寫,想寫時就寫;提供和創造更多的寫作機會,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辦法,如給滿分、組織佳作展示等。
比如,讓聾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一開始學生可能不適應,或者找不到寫作內容,或者不知道從何處下筆。對此,教師可以進行引導啟發,比如,讓聾生將一天中最讓自己有感觸的事情用簡單的語言記錄下來。也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自己這一天的收獲,或者是遇到的一些困難等。這種開放自由的寫作形式和寫作訓練要求,一般來說學生比較容易適應與接受。教師可以定期檢查學生的日記完成情況,了解學生的語言應用水平,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寫作狀況調整與轉變日記訓練的要求和側重點。隨著這類訓練的不斷深入,學生對語言應用和表達會越來越熟悉,能夠逐漸感受到寫作的樂趣。這不僅是對學生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激活學生的寫作信心。
2.培養聾生觀察的能力,培養觀察習慣
在平時作文教學中教授一些觀察方法,指導聾生留心觀察生活。“生活處處皆學問”“身邊事事皆可入文”,啟發聾生捕捉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最有意義的事物和感受,寫成日記或周記,養成觀察習慣,積累寫作素材。
聾生雖然有聽力障礙,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觀察與感知外部世界,相反,很多學生會對于外部世界更加敏感,并且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教師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了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并且熟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便更好地進行寫作訓練。比如,春天來了,教師可以讓大家在課余時間多到自然中去,用心觀察事物的變化,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做記錄。這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感受能力的有效的作文訓練方法,既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能積累作文素材。
3.指導聾生課外閱讀,增加語言積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讀書,讀好書,是積累語言、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引導聾生多看課外書,適時教給聾生一些讀書方法,如瀏覽性閱讀,細品型閱讀,并用“手抄報展評”“讀書筆記展評”等活動鞏固成效。
針對聾生的寫作教學,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非常重要,這也是提升學生寫作技能和綜合語用水平的教學重點。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時采取的方法要合適,避免強制性的要求,要多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比如,學生普遍對于寓言故事或者童話、神話等題材感興趣,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這類文章或書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待學生的語言積累慢慢豐富了,閱讀素養逐漸提升后,可以推薦一些文學作品,讓學生的課外閱讀逐漸進階。這種循序漸進的閱讀訓練更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為作文教學打好基礎,使學生的寫作能力素養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