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旭
摘要:現實教學過程中,很多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都表示自己在物理學習方面非常的吃力,究其原因,是因為初中和高中的物理知識結構差異巨大,高中的物理知識內容更豐富,對學生的物理能力要求更高,倘若中學生不能積極轉換自己的原有物理學習態度、思維和方法,就很容易被初高中物理銜接的臺階攔住。本文從當前初高中物理銜接的臺階出發,結合初高中物理銜接的臺階產生的原因,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探討接下來該如何跨越初高中物理銜接的臺階法。
關鍵詞:初高中物理;銜接教育;課程
一、初高中物理銜接的臺階
相關調查數據表明,初高中的物理教學過渡上出現了障礙性的“臺階”,導致很多學生感覺高中物理難學。這個“臺階”具體表現在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物理思維方法、物理學習方法、物理學習心理特點等因素上。區別于初中時期的物理學習,高中時期的物理學習無論是在深度、廣度還是速度上,都大大增加了難度,高中所研究的物理現象和物理解題的過程更加的復雜與抽象,通常還需要結合物理實驗或者是物理模型來輔助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高中物理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綜合思維>片面思維,動態思維>靜態思維,學生需要用更加復雜的推理和演繹方法去應對和解決這些物理問題。
二、初高中物理銜接的臺階產生的原因
不可回避的,初高中物理銜接的臺階問題是客觀存在的,阻礙著高中物理教學的進程,筆者認為,初高中物理銜接的臺階產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初高中物理知識體系原因。首先,初中的物理知識強調形象思維,高中的物理知識則側重于抽象思維。其次,初中的物理強調定量分析,配以簡單的定量計算,高中的物理則不僅要定量分析,學習和解題過程中還摻雜著大量的定量計算。最后,初中物理學習的目的是打基礎,以簡單的理論學習和簡單的物理計算為主,高中物理學習則強調物理邏輯推理和繁雜的物理計算。②學生物理學習的主觀心理臺階。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非常困難,現實中,大多數的高一學生物理學習思維會從經驗型慢慢向理論型思維過渡,不過速度非常緩慢,且必須依靠簡單的經驗材料來輔助學習。其次,先入為主的應激性障礙,導致學生的高中物理學習畏懼心理嚴重。最后,從初中到高中的物理銜接面臨著的最大問題就是認知結構重建。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學生快速且準確地摒棄從前物理學習的經驗和原有知識的負面影響。③中學生物理學習方法的臺階。初中的物理學習方法比較簡單,在理性理解的基礎上輔助一些運算。而高中的物理學習則更強調自主學習和探索,從自身的角度建立物理場景,獨立思考和總結,培養自身的物理能力。
三、如何跨越初高中物理銜接的臺階
初高中的物理學習分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習階段,教學側重點不同,不過二者之間雖有理論和實踐斷層,存在著物理學習的“臺階”,但是仍然有一些可以銜接的規律,如何找出跨越初高中物理銜接的臺階的有效條件和辦法,是每一位初高中物理教師所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新舊知識同化,強化物理教學效果
所謂初高中的物理新舊知識其實也并沒有很明顯的界限,高中物理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主動地去銜接一些初中時期的物理知識,在學生原有的或者是相似的物理知識結構和內涵上加以延展,注意物理知識的同化和保持,有效降低高中物理知識的難度,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點和物理技能,強化物理學習的效果。如在學習彈力的時候,教師首先引入初中時期同學們所學過的壓力、支持力和拉力等都是一種彈力。教師請學生到黑板上畫出書本在桌子上,桌子所收到的壓力和書本所受到的支持力的圖示,以此為切入點來揭示和講解彈力的性質,幫助學生理解。
(二)轉變教學思路,先直觀再抽象性物理教學
對于過渡時期的初中生來說,其物理學習思維還停留在初中的階段,對教師的高中物理教學思維模式不適應,對新的知識和技能吸收程度低,學習效果不明顯。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這一點,應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模式,去幫助學生學習和跨越初高中物理銜接的臺階,待學生的硬性和軟性素質都達標的時候再開展抽象性高中物理教學。譬如,除了要結合學科教學要求的物理演示試驗外,教師還可以充分結合幻燈片、掛圖、物理模型等直觀形象的工具去幫助學生理解,等學生轉變了學習思維和具備一定的高中物理學習基礎之后,教師再開始無實物的抽象物理習題教學和練習。
三、教學目標拆解,循序漸進地開展物理教學
跨越初高中物理銜接的臺階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首先根據教學計劃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做教學目標拆解,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高中物理教學工作,盡可能地控制教學速度,降低中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知識和技能的難度。譬如,在學習參考系的時候,教師首先將教學的內容和目標拆解為概念—例子說明—參考系的選擇原則,循序漸進的講解,參考系的選擇不是沒有規律的,通常以方便觀察和使運動描述盡量簡單為原則。
參考文獻
[1]楊平安.新課改的高中物理教學需轉變方式[J].新課程學習(中學),2009(05).
[2]周濤.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12).
[3]李永榮.對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的反思[J].新課程學習(中),2011(11).
[4]鄧健釗.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