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梅
【摘要】如何上好音樂課,是每個音樂教師都在探討的問題。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音樂呢?就教學實踐談幾點方法。
【關鍵詞】音樂課 音樂興趣 師生關系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習興趣
老師要做到與孩子間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老師,學生就會對老師教的這門課產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音樂課時面對缺乏自制力的學生時,教師不要當著其他學生的面大聲呵斥他們,可以先找他們談心,表明雖然他們有些不太好的習慣,但老師依然關愛他們,如果他們能把壞習慣改正,肯定會成為讓老師和同學們引以為榮的學生。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可取之處,教師要十分注意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努力使其能得到正面引導和鼓勵。要讓每一名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真心愛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還是他們的知心朋友。
二、使用精妙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師上課使用精妙的語言,會使學生學習輕松愉快,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令課堂更活躍。
如在學習《媽媽格桑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孩子,教師扮演媽媽。演唱歌曲時,學生用不同的表情表達著自己對媽媽的愛,不用多說,最后在學生們輕柔優美的歌聲中學會了歌曲。教師充滿情趣的語言,尤其是對于初學歌曲的學生來說,其作用是事半功倍的。
三、巧妙的導入方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復習導入等,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欣賞馬頭琴獨奏曲《嘎達梅林》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歌曲的氣氛,再現歌曲的場景,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根據節奏邊聽邊模仿蒙古人跳舞的情景。霎時間,課堂氣氛活躍,隨著音樂的起伏,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完全投入到音樂情境當中,這樣的情境導入使得動靜交替,直觀形象,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謎語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之一,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歌曲內容來設計有趣的謎語作為課堂導入。在講《小蜜蜂》時,可以設計謎語:“小小蟲兒真可愛,飛到東來飛到西。飛來飛去采花粉,釀出蜜來人人夸。”這樣的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無論同學們猜得對與錯,熱情都非常高漲,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師的導入方法真正把學生帶入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四、課堂有效提問,發展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每周只有兩節音樂課,課堂上40分鐘是很寶貴的,所以,在教學提問時要注意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所提的問題要精心設計,語言精練準確,還可以以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鞏固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蝸牛與黃鸝鳥》一課的教學,當學生在游戲中熟悉了曲調、體驗了歌曲的意境、享受了合作的快樂后,教師可以這樣對學生說:“蝸牛與黃鸝鳥誰能先爬到葡萄樹上啊?誰能先吃到葡萄啊?”學生開始議論,有的說“蝸牛先爬上樹”,有的說“黃鸝鳥先吃著葡萄”“可能蝸牛先吃著葡萄”……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地討論起來。只有有效提問,才能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并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五、音樂課的精辟小結,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音樂課的精辟小結,讓學生在思考中結束教學,發展自己的音樂潛能,建立自信,促使學生在音樂感知、表現和創造力方面得到不斷發展,我們就會不斷實現課程的價值目標。如我們在學習《紅蜻蜓》這課時,當學生學好歌曲后,我們可以邀請學生唱著歌,踏著節奏,模仿蜻蜓一起飛舞,當學生情緒高漲時結束教學。這樣給學生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無窮的回味、無盡的思索,進一步增加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了音樂課的教學魅力。
六、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例如,教學《森林的歌聲》這課時,可以以森林里的花香、鳥語、蟲鳴、溪流為基調制作視頻,在本課開始階段,充滿動感的“森林畫面”在《森林的歌聲》悠揚的旋律中緩緩呈現,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學生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很快將他們帶入了生機勃勃的森林中。從學生閃光的眸子里,看出學生們已為音樂的旋律之美而陶醉,也對大森林心馳神往。
在教學中適時、適度、恰當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改變了以往學生只能面對教師和黑板的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創設了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到一個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當中,把學生帶入積極的思維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智力、非智力因素,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學習知識、培養能力,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總之,激發學生對音樂課學習的興趣還有很多,只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并在教學實踐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音樂學科的特點,積極、努力創造愉悅的學習情境,盡可能使每一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激勵性,著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切實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就一定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全面提高音樂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