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樂


【摘要】目的 對皮膚鏡聯合Mohs手術治療皮膚基底細胞癌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皮膚基底細胞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按照所采取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研究組(皮膚鏡聯合Mohs手術治療)和對照組(Mohs手術治療),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各項手術治療指標及切除腫瘤的相關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皮膚基底細胞癌患者實施皮膚鏡聯合Mohs手術治療的療效顯著,治療后患者的預后更好,臨床可以考慮大力推廣。
【關鍵詞】皮膚鏡;Mohs手術;皮膚基底細胞癌;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4..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用日本NIDEK皮膚鏡進行研究,選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患者數量為120例,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被選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組(60例)中,研究組患者年齡20~76歲,平均(48.9±6.4)歲;男女比例為6:4;對照組患者年齡28~78歲,平均(49.2±7.4)歲;男女比例為7:3。被選患者病情、病程及其他一般資料均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經醫學檢查后疾病確診,依從性高,能夠配合本次研究,并在醫務人員的輔助下,配合治療工作,并完成研究相關的診療項目。排除標下:合并嚴重心、肝、腎等慢性疾病,患者在一個月內因同一原因超過兩次入院接受治療,聾啞人患者和文盲患者,排除外地無法隨訪患者,排除依從性欠佳患者。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許可后方正常開展研究。
1.3 治療方法
首次手術切除腫瘤邊緣肉眼間隔1 mm,在皮膚鏡下確認腫瘤位置,據此繪制Mohs模式圖,常規消毒手術部位并鋪巾后開始手術,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后逐層切開皮膚組織,切開深度達到筋膜層,將腫瘤徹底切除后將其轉移到繪制好的Mohs模式圖上,對其進行術中冰凍病理檢查,如切緣及基底呈陰性,需進行創面修復,如為陽性,需擴大切除面積后再次送檢直至檢查結果為陰性。此后再根據創面具體情形進行皮瓣轉移或直接縫合處理。其中對照組僅在肉眼觀察下完成切除。
1.4 統計學方法
針對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數據信息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針對出現的計數資料運用x2進行檢驗,并采用(%)加以表示,檢驗結果顯示P<0.05,那么本次研究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在各項手術治療指標上的比較(見表1)
2.2 兩組患者在腫瘤相關指標上的比較(見表2)
3 討 論
皮膚基底細胞癌是臨床常見皮膚惡性腫瘤,局部浸潤,生長緩慢,幾乎不會轉移,目前主要通過手術治療。皮膚鏡是一種無創的皮膚檢查手段,可有效過濾皮膚表面漫反射光線,觀察到真皮層等細微結構。檢查因為無創,患者無痛苦,對檢查的接受度更高。肉眼觀察腫瘤位置時,因為腫瘤下血管不規則分布,皮膚破損,邊緣難以看清。而通過皮膚鏡檢查時,視野清晰,可以更好的確認腫瘤大小及位置,手術切除時更為精準。皮膚鏡聯合Mohs手術治療后,手術中將腫瘤切除更為徹底,術后病理送檢次數減少,患者花費少,經濟壓力小,同時也可以節約醫療資源。
綜上所述:對皮膚基底細胞癌患者實施皮膚鏡聯合Mohs手術治療的療效顯著,治療后患者的預后更好,臨床可以考慮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 晶,于英瑤,馬 欣,等.皮膚鏡聯合Mohs手術治療皮膚基底細胞癌臨床效果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8,40(8):975-977.
[2] 楊嘉裕.基底細胞癌邊界的皮膚鏡測定與中醫體質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