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高校的校園文化是高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組成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表層結構,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中層結構,精神文化則是高校校園文化的深層結構。
高校的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是創造一種氛圍,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本文就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法及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談點看法。
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主要有以下必要性:
一是由社會環境和高校的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許多不利于高校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盡管各級政府和高校采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時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有難度的。而高校不但是要求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培育祖國接班人的陣地,高校擔負著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因此高校的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的高校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并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二是由受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高校接受教育的青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為育人陣地的高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高校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
三是由高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國家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針后,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高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高校與高校之間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也有的高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借助道德環境長期細膩的熏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結構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刺激。這也就要求我們要加強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四是由教育“三個面向”指導思想及教育改革趨勢所決定。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礎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轉向素質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這同樣要求我們要加強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法
高校的校園文化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里主要談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高校師生所處的文化氛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高校的校園布局、建筑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衛生等。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高校的辦學水平。因此,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從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高校物質文化建設必須以“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符合本校的實際,代表師生的共同意志,體現出“四性”:一是科學性,整體規劃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成份;三是藝術性,使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給師生一種美的享受;四是經濟性,既具有時代感又因地制宜經濟、實用。
二是高校的校園環境建設要做到“四化”,即綠化、美化、凈化、靜化。充分利用校園空間進行植樹、栽花、種草,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將高校辦成“園林式單位”。校園的美化不應只局限在校園的整體布局、樓館的建筑裝修及教學設施的更新添置等純粹的物質文化的層面上,還應表現在通過對校園環境的點綴所體現出全校師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審美觀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園板報的內容形式,辦公室課室的布置,名人畫像、名言警句、藝術作品的懸掛等。要保持校園環境的潔凈,把好校門關,保證高校免受外來干擾。
三是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群策群力,師生齊動手。要發揮集體、個人甚至家長各方面的積極性,學校負責引導,由師生自己地動手參與完成,如:課室布置、環境衛生等。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優美的高校校園環境。
2、加強高校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建設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保障高校的教育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管理,而后用情境來內化自律。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高校也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在充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建立和健全高校校園文化和規章制度。高校的規章制度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
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
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
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高校文化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可按適用范圍將高校教職員工管理制度與學生管理制度分訂成冊,用知識競賽或考試的方法,督促學生學習掌握制度的內容,使大家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違反了規定要受到什么處罰,合符條件將得到什么獎勵,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
3、加強高校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高校的校園文化載體主要是由高校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組成。如果正規活動擠占的時間太多,學生就會感到校園生活單調泛味,并可能使師生形成熱衷于某些有害活動的潛流。因此,高校應適度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課外活動的開展不是盲目隨意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實踐性、愉悅性、發展性、教育性的原則,做到“五有”(有計劃、有教案、有記錄、有成就、有總結)、“四定”(定人員、定地點、定時間、定內容)、“三落實”(組織、經費、器材),成立課外活動小組,如業余學科興趣小組、文學社、田徑隊、藍球隊、小樂隊、合唱隊、舞蹈隊、書法組、美術組、扶貧組等,由老師或輔導員負責并參與其中,確保安全。
三、結束語
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是一個閉環體系,如果沒有高校校園文化的管理和考核,也就沒有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閉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與考核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育人功能的有力控制手段,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育人功能的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