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娟 楊靜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應用綜合護理干預于腦梗死患者中對其語言和肢體康復的護理效果。方法 特選我院90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成對照組(n=45)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n=45)采用綜合護理,分析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理者護滿意度為97.78%優于對照組患者的77.78%,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P<0.05。結論 應用綜合護理對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促進肢體、語言功能康復,提升治療效果,臨床價值確切。
【關鍵詞】腦梗死;綜合護理;語言康復;肢體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4..02
腦梗死臨床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或中風,其病理體現在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引發的局部腦組織病變壞死,病情嚴重時會導致血流中斷無法供血造成缺氧缺糖形成腦栓塞和腦血栓等。腦梗死可按照不同發病機制分成腦栓塞、腦血栓形成以及腔隙性腦梗死等類型,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且男性居多,由于發病前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短暫腦缺恤發作如肢體短期持續麻木、頭昏無力等就無其他特殊征兆,患者及其家屬常常會因為程度輕微、病程短而忽視;若不能對患者實施救治并施予護理干預,將會對患者語言功能和肢體障礙造成嚴重影響,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致
死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特選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間接診的9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排除嚴重精神病、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按照雙盲隨機法分成對照組(n=45)、觀察組(n=45)。其中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47歲~78歲,平均年齡(62.7±5.9)歲;觀察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齡46歲~79歲,平均年齡(63.2±6.1)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常規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所有患者均符合腦血管學術會對腦梗死判定標準,組內患者臨床資料詳細齊全,本次研究已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施予檢查引導、病情監測、健康教育、注意事項告知以及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施予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包括:①環境護理及健康教育:在保持病房整潔衛生的前提下定期進行消毒,常打開門窗通風透氣,留意調整室內溫濕度,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治療、休息環境。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接待患者及家屬,及時進行健康宣教提高疾病認知度,發放宣傳冊子加強健康防護意識,提高治療依從性。②心理護理干預:給患者灌輸“早發現早治療”、“無病一身輕”等理念,采用心理暗示法幫助患者建立起治療的自信心,消除過分緊張、焦慮的情緒,從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以及工作經驗等對其心理狀態進行綜合評估并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完善服務理念。③并發癥預防及體位護理:定期更換床單,加強巡視力度確保床單干燥干凈,手把手教會患者家屬對患者受壓部位進行按摩,協助進行翻身避免出現壓瘡事件;指導患者正確的咳嗽方式并定時進行吸痰,減少墜積性肺炎的發生率;更換并清洗置引流管患者的引流袋并沖洗膀胱,確保會陰部位干燥清潔并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分別指導患者進行仰臥位和側臥位,告知患者間隔2 h進行一次體位調整防止肌肉痙攣、關節僵直等并發癥發生[1]。④肢體康復訓練護理:依據肢體偏癱患者實際情況,協助患者在病床上按照健康肢體部位轉至患病肢體部位、大關節到小關節的方法完成腕、踝、趾、肘及肩關節的主動、被動運動,訓練時間控制在30 min~45 min/次,每天進行3~5次;拍打、按摩肌肉部位幫助恢復肌力和肢體功能,改善良好的患者知道下床活動行走[2]。⑤語言康復訓練護理:遵循先易后難、先短后長的語言訓練原則,先訓練患者進行正確發音,在看電視、雜志、聽音樂等多途徑當中引發患者對詞語、長短句子的理解,適當施予“表現不錯”、“你真棒”、“你比之前更進一步了”等鼓勵語氣增加患者治療自信心和護理依從性。⑥飲食指導護理:叮囑患者多攝入高鈣、高維生素、易吸收消化的食物,忌煙忌酒忌辛辣刺激及寒冷食物,養成營養均衡、規律飲食的良好習慣[3]。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留意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后肢體功能及語言功能康復情況并按照100分制分別對其干預前后進行評分,分值越高相關功能情況越佳。以顯效、有效、無效三個評價標準對患者治療康復效果進行評定。顯效:患者神經功能恢復>90%,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神經功能恢復>50%,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沒有變化,神經功能沒有恢復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數據進行統計并加強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用t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干預前后的語言、肢體功能情況評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語言、肢體功能評分沒有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83.5±3.6)、肢體功能評分(68.9±4.1)顯著優于對照組的(62.1±2.8)、(52.3±3.7),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康復率
觀察組患理者護滿意度為97.78%(44/45)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7.78%(34/45),組間數據進行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綜合性護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更細致全面正確對患者進行干預,第一心理疏導干預,由于病情危急,患者及家屬在就醫階段心理上難免存在壓力,有效的心理溝通能夠改善患者的情緒,有利于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真正做到換位思考及尊重,贏取患者信任;第二語言、肢體康復訓練干預,更耐心、更專業指導患者進行發音練習、活動關節,改善患者言語障礙和偏癱癥狀,擬建美好的未來生活;第三用藥及并發癥干預,詳細告知患者用藥禁忌,按時按量遵醫囑用藥,協助其進行翻身、教會其按摩手法等,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康復出院時間;第四飲食、生活干預,叮囑患者戒煙限酒,調整不良的飲食方式,養成適量運動的習慣并保持充足睡眠;第五健康宣教,認真講解疾病知識、預防手段、注意事項等,幫助患者全面認知健康,增強對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信心。
綜上所述,應用綜合護理對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促進肢體、語言功能康復,提升治療效果,臨床價值確切。
參考文獻
[1] 揭美霞.綜合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康復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6,29(13):159-160.
[2] 喬紅利.腦梗死患者應用康復護理的價值[J].醫療裝備,2017,30(13):150-151.
[3] 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校醫,2017,31(9):663-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