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關于語言與做人的關系,汪曾祺先生有過這樣的論述:“有人說我的語言很怪,拆開來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話,放在一起,就有點味道。我想任何人的語言都是這樣,每句話都是警句,那是會叫人受不了的。語言像樹,枝干樹葉,汁液流轉,一枝動,百枝搖。就像做人一樣,還是本色的好?!?/p>
有一年,東北一所大學聘請汪曾祺擔任文化顧問,他愉快地答應了。聘請儀式上,也許考慮到汪曾祺是大家,一位發言者特意使用了許多文縐縐的話語,幾句聽下來,汪曾祺就有點受不住了,于是便邊聽邊將那些文縐縐的話“翻譯”成了平常的口語,像一個語文老師在當場改錯。當發言者剛說完這句“今天麗日高照,惠風和暢”,汪曾祺立即高聲說“請改成今天天氣不錯”;當發言者說“在場莘莘學子,一代俊彥”,汪曾祺立即回應“請改成在場學生們都挺好”……幾番改錯下來,讓與會者像是在聽一個很幽默的相聲段子,現場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那位發言者也跟著樂了起來,并以自嘲的口氣感謝汪曾祺:“您老人家已經在做文化顧問了。”
真正的功夫高手不會一邊走路一邊表演拳腳,真正擁有文化的人不會刻意扮演,而在于把人做得本色——本色給人靈魂以安妥。
適合話題:本色;踏實;大家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