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飛 王睿 林玲 鄭偉 王如 許晶 孫衍湯



摘要:記錄了海南省5個地區(屯昌縣、瓊海市、海口市、樂東縣、五指山市)金線蓮種植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及其他災害:金線蓮病害主要為莖腐病、軟腐病、白霉病;蟲害主要為蛞蝓、蝸牛等軟體動物與蛾類幼蟲;其他災害主要為鼠害、高溫、風害等。隨后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方法進行總結,為海南省今后的金線蓮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金線蓮;病蟲害;災害;防治
金線蓮,又名金線蘭(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為蘭科(Orchidaceae)開唇蘭屬(Anoectochilus)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民間的珍稀藥材,全草可入藥,素有“藥王”、“金草”等美稱,產于我國浙江、福建、湖南、廣東、海南等地[1-2]。因其較高的藥用價值,導致金線蓮野生資源采挖現象嚴重,野生金線蓮瀕臨滅絕,因此人工栽培的金線蓮成為了當今市場的主要來源[3]。福建省的人工栽培技術已日趨成熟[4],在金線蓮栽培過程中出現的病害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樣作為金線蓮原產地的海南省,幾乎沒有金線蓮人工栽培成功的報道,據筆者走訪了解,有很多本地藥農曾嘗試過人工種植金線蓮,但罕見地成功案例。
福建省人工栽培過程中,發現金線蓮的病害主要有黑腐病、軟腐病、猝倒病、立枯病、莖腐病[5];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螨類、小地老虎、螻蛄等[6]。福建省氣候與海南省差異較大,海南省氣候炎熱。筆者在海南省5個地區(屯昌縣、瓊海市、海口市、樂東縣、五指山市)的金線蓮栽培試驗中發現,金線蓮病蟲害及其他災害很嚴重,極大程度地降低了金線蓮的成活率以及品質,這也成為了海南省人工種植金線蓮道路上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記錄試驗中出現的各類災害,并相應地采取解決措施,根據防治效果總結出一套綜合防治辦法,擬解決金線蓮人工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及災害,為海南省探索開發金線蓮資源提供參考。
1 試驗材料及試驗地概況
1.1 試驗材料
供試樣品經鑒定為福建金線蓮(分為5個品種)與臺灣銀線蘭(A.formosanus)小苗,均來源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的4個月生組培苗。選取長勢良好、無感染,鮮重基本一致的植株進行試驗。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海南省的5個市縣,分別為:屯昌縣楓木鎮(海南省中北部)、瓊海市石壁鎮(海南省東部)、海口市云龍鎮(海南省北部)、樂東縣尖峰鎮(海南省西部)、五指山市市區及毛道鄉(海南省中南部),地理坐標分布于18°78′N~20°05′N,109°19′E~110°46′E。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6℃,≥10℃積溫為8200℃,最冷的1、2月份溫度仍達16~21℃,年光照為1750~2650h,光溫充足。
2 金線蓮主要病蟲害及其他災害
2.1 金線蓮病害
金線蓮病害在海南省5個種植地點均有發現,其中五指山市試驗點病害較輕,其他地點發病嚴重。病害危害情況由重到輕分別為莖腐病、軟腐病(圖1)、白霉病(圖2),自11月金線蓮種植開始,病害暴發時間開始于翌年3月底。莖腐病與軟腐病多為莖基部發病,病勢發展迅速,發現后植株基本無法繼續成活,需拔除以防止病原菌擴散。
2.2 金線蓮蟲害
金線蓮蟲害除屯昌縣與五指山市高海拔次生林下種植危害較輕外,其他較為嚴重,蟲害危害情況由重到輕分別為蝸牛(圖3)等軟體動物、蛾類(圖4)幼蟲。蟲害多集中在夏季,蝸牛等軟體動物優先啃食金線蓮幼嫩新葉,導致金線蓮葉片受損,嚴重時會導致全株無葉片。蛾類幼蟲同樣啃食金線蓮葉片,蛹化時還會將葉片向上表面卷曲成卷,影響金線蓮光合作用。
2.3 金線蓮鼠害
金線蓮鼠害(圖5)是所有災害中最為嚴重的,瓊海市試驗點因鼠害防治不到位,一夜間上千株金線蓮小苗被老鼠咬斷莖部,損失率達90%,導致金線蓮地上部分無法繼續存活。實驗中發現,絕大多數金線蓮在老鼠咬斷莖部后未被啃食,即老鼠對金線蓮植株的破壞性遠大于進食量。
2.4 金線蓮其他災害
除以上3種災害外,也存在著其他災害危脅著金線蓮的生存。試驗中發現,高溫、連續陰雨天及風害也直接或間接威脅著金線蓮的生長。在瓊海市試驗點發生鼠害后,筆者做好鼠害防治工作并重新試驗,消毒基質、消毒組培苗后種植,時間正值海南省的4月底,正午氣溫高于35℃。栽植后澆足定根水,放于蔭棚中。但補種結果不佳,數日后金線蓮大面積發病,雖采取噴藥、拔除病苗等補救辦法,但1個月內成活率不足10%,補植未取得成功。
海南省年均降水量大,連續的陰雨天會導致土壤過于潮濕,土傳病害泛濫。在五指山市種植點試驗中,連續1個月的陰雨天使成活率已基本穩定、生長健壯的金線蓮再次出現死亡,金線蓮葉片由綠轉紅最后腐爛,莖腐病、軟腐病暴發,地上部分死亡。成活率在單月內下降約20%。
海南省多臺風的氣候條件對于大棚栽培金線蓮不利,因金線蓮在長期陰雨天易感染病害,故考慮大棚栽培,人工簡易大棚成本雖低,但抗風能力弱,棚布易被大風撕裂,過量降水使土壤過于潮濕,最終導致病害發生。大風對大棚等基礎設施的直接危害可間接影響金線蓮的生長。
3 綜合防治措施
3.1 選擇優良品種
在福建金線蓮的5個品種與臺灣銀線蘭的種植試驗中,筆者發現福建金線蓮大圓葉品種不僅抗病性強,且有一定耐病性,其莖部因病腐爛可能自愈并繼續生長;莖部下半部分腐爛后上半部分莖可再生根并繼續生長。福建金線蘭大圓葉品種的萌蘗能力強于其他品種,節間處與基質接觸易生根,因其葉片較厚、主莖較粗,耐熱耐旱能力也強于其他種。相反,福建金線蓮小圓葉品種與臺灣銀線蘭抗逆性差,在海南島不建議首選種植。
3.2 栽植前后做好充分準備
栽植時間以10月初至翌年清明節前為佳,此段時間臺風、高溫天氣較少,降水也明顯少于夏、秋季。金線蓮枝葉較為脆弱,易感病也易受外力折損,林下栽植前需整地起壟并除草,壟寬1.0~1.2m,高15cm,林下基質以濕潤腐殖土為宜,并噴施50%多菌靈50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苗圃種植同樣需要對基質進行消毒,可采用高錳酸鉀1000倍稀釋溶液進行消毒。消毒后基質晾曬7d即可種植,種植的金線蓮需通過21~28d的煉苗處理,將金線蓮組培苗的根部沖洗干凈,在50%多菌靈500倍液中浸泡根部5min,栽植宜淺不宜深,根部不會暴露即可。栽好后澆定根水,隨后用25%甲霜·霜霉威500倍液噴施于葉表面及土壤表面。下一步布置防蟲網,100目防蟲網既可以防治絕大多數昆蟲,也可以起到一定防鼠作用,以每壟或一定面積為單位蓋上防蟲網,可選竹條或鐵絲拱作為支撐。最后在四周圍好鐵絲網,可減少鼠害與人畜損壞。
3.3 養護管理做到位
金線蓮病蟲鼠害要以預防為主,并且有針對性地防治。在金線蓮栽植后,需要每周噴施農藥預防病害,連續進行4~5次,農藥可選用50%戊唑醇粉劑1000倍液、25%甲霜·霜霉威5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蝸牛等軟體動物可采用四聚乙醛防治,但要注意對蝸牛嚴重片區應每天檢查藥物是否吃光,并及時補充藥物。老鼠可采用誘鼠盒中放毒鼠谷(溴敵隆)的辦法誘殺,試驗中發現,老鼠會優先進食毒鼠谷,食用后會在4天左右死亡。對于人工大棚種植金線蓮應避雨種植,表土變干后再澆水,在梅雨季節可根據光照強度調節遮陰網層數,即有利于減少土壤濕度又有利于補光。金線蓮施肥可考慮用花多多1號,沼液肥等,其效果明顯優于復合肥與固體有機肥。
參考文獻:
[1]郎楷永.中國植物志(第17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220-221.
[2]黃小風.珍稀藥用植物金線蓮及其栽培技術[J].廣東農業科學2005,5:80-81.
[3]魯成巍,冉景丞.金線蓮研究進展及保護利用研究[J].農技服務,2010,08:1040-1042.
[4]熊飛.秦巴山區金線蓮林下仿野生栽培技術[J].經濟作物,2018,2:20.
[5]羅輝.金線蓮大棚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5.8:24~25.
[6]葉慶榮.珍稀中草藥金線蓮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