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 范錚
摘 要:本文以傳統科技出版單位為例,結合行業特點,分析行業政策、發展痛點、國內外發展現狀,就數碼印刷的必要性和發展前景,提出具體實施的可行性方案,建議相關單位從全流程數字化的融合出版目標出發,考量綜合效益,積極思考數碼印刷問題。
數碼印刷是指印刷技術的數碼化,泛指全流程的部分或全部的數碼化。數碼印刷的特點包括省去了傳統印刷的出片、曬版、打樣、審驗、改曬版等環節,一張起印,立等可取,即時糾錯,可變印刷,按需印刷等。數碼印刷是以電子文本為載體,沒有時間、空間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傳遞給各地數碼印刷設備,實現直接印刷。隨著近年來數碼印刷系統的蓬勃發展,在短版印刷領域,數碼印刷以價格、周期、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對出版單位的生產和商業模式改革,降低綜合出版成本,增加銷售利潤,實現出版單位零庫存概念,發揮了新技術、新手段的強勁作用,很好地滿足了市場上的絕版、斷版和長尾圖書的需求。
傳統科技出版單位一般具有圖書印數較少、銷售周期長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著大生產、大發貨、大庫存、大退貨、大報廢的產銷難題,需要緊跟融合發展的步伐推行數碼印刷。
一、傳統科技出版社數碼印刷的必要性
新聞出版業數字化不斷深入,全流程數字化呼聲不斷加強。對于傳統科技出版社而言,數碼印刷服務備受關注。
1.政策推動出版單位業務的融合發展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把傳統出版的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是出版業鞏固壯大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的迫切需要,也是各出版單位自身生存發展的迫切需要。
根據融合發展“堅持強化互聯網思維,積極推進理念觀念、管理體制、經營機制、生產方式創新;堅持一體化發展,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實現出版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等”基本原則,對內徹底解決傳統出版、新興出版在出版資源、生產要素等方面的有效整合。需要根據融合發展“堅持正確處理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關系,以傳統出版為根基實現并行并重、優勢互補、此長彼長”的基本原則,利用新技術徹底解決實際中大生產、大發貨、大庫存、大退貨、大報廢的產銷難題,使出版單位實現專業出版從粗放式經營模式向精細化經營模式的轉變,需要提高出版業務投資回報率,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為我國傳統出版數字化升級和專業出版經營模式創新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2.自身業務發展迫切需要傳統科技出版單位應用數碼印刷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二維碼、數字技術、互聯網等的飛速發展,各傳統科技出版單位紛紛利用傳統出版的品牌、資源、人才、技術、市場等優勢,探索數字化升級,提升出版單位在互聯網環境下的整合數據能力、市場響應能力、敏捷制造能力,建立起用戶需求驅動的專業出版新型增長模式。例如:傳統科技出版單位的印制環節與發行環節在數據的融合利用、在市場能力響應方面需要來改善;部分出版單位開展了數字出版工作,但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工作發展相對獨立,資源無法實現有效聚合與利用,在資源、成本、時間等多方面消耗較為嚴重。
以上都需要出版單位進行全流程數字化改革,實現各環節融合融通。需要出版單位研究互聯網時代的工作模式,需要做好新生產模式與傳統生產模式的融合,做實印制環節的創新,繼而強化服務編輯,助力圖書銷售。印制環節的數字化工作也是出版單位的全流程數字化,解決數據流和文件流等必需基礎性工作。而圖書印制環節應用數碼印刷又是實現印制環節數字化的必需。例如,數碼印刷可實現異地印制,短距離發貨;可利用可變數據技術,實現一書一碼的二維碼技術,推動掃碼技術的營銷工作等。
二、傳統科技出版單位數碼印刷的現狀
數碼印刷發展至今,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模式也呈多樣化。
(一)數碼印刷市場現狀
國外數碼印刷起步較早,技術先進且模式完善。國內數碼印刷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幾年發展迅速,實現多種模式的探索和實踐。
圖書出版發行機構投身按需出版業務,是開展按需出版印刷最為積極、最為活躍的一股力量。歐美一些大型圖書出版機構,如泰勒&弗朗西斯公司(Taylor & Francis)、西蒙&舒斯特公司(Simon & Schuster)等,早已開展了按需出版印刷業務。在日本,三菱書房等8家出版單位合作,將部分絕版書通過“書王”網上書店以POD方式出版發行。美國最大的發行商英格拉姆公司(Ingram)投資成立按需數碼印刷公司與全球3200多家出版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傳統圖書出版單位、按需出版機構、書店和圖書館提供按需印制和發行服務。著名網絡公司亞馬遜專門提供按需出版印刷服務。美國最大的書店集團之一鮑德斯(Borders Group)在部分連鎖店中提供按需出版印刷服務。
近年來,我國出版產業面臨改革,出版機構開始出版多品種、印量少的圖書來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并增加營業規模。鳳凰出版集團旗下的江蘇鳳凰新華印務有限公司,于2011年率先構建亞洲第一條圖書POD按需印刷生產線,打造“鳳凰印”云計算中心,以“零距離”的數字印刷系統為推手,有序實施從理念、技術、構架到營銷模式等多層面的變革。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等單位先后引進先進的噴墨印刷技術設備,與國外的按需印刷服務商展開合作,為國內外出版單位提供按需印刷服務。最近幾年,按需出版做得比較好的是科學出版社,堪稱充分利用數碼印刷的典范。該社于2014年成立了專門的數字印刷部門,同時加大對編輯使用數碼印刷的獎勵力度,大力推進按需出版,出版單位庫存從2014年的6.7億元下降到2017年的4億元。人民郵電出版社近些年也積極推動按需出版的建設,不僅自己投入數碼印刷設備,更結合大數據應用,用兩年時間打造完成“基于大數據的專業出版經營模式創新示范項目”,顯著提升了庫存周轉率,從2016年的2.36次提高到2017年的3.14次。
可見數碼工藝流程和生產模式歷經多年被逐漸探索和實踐之后,出版單位進行數碼印刷無疑是恰逢時機。
(二)主要的圖書印刷工藝
傳統膠片印刷由于環保問題已是即將淘汰工藝,本文不再討論,現有的主要的圖書印數工藝有傳統CTP印刷、碳粉數碼印刷和噴墨輪轉數碼印刷三種。表1簡單列舉三種圖書出版生產型印刷全系統(含裝訂)特點(按一般情況簡單估算,準確數據要以各出版單位具體情況及出版單位和各印刷企業議定的具體價格定),供參考。
表1 ?圖書印刷工藝特點對比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傳統CTP印刷適合印數較大圖書。由于傳統CTP印刷市場成熟度高,各工藝配套也相對齊全。碳粉數碼印刷適合印數較小圖書,具有投資較少、靈活、快捷的特點。
噴墨輪轉數碼印刷設備要充分發揮最優效果,單系統需要一次性投資。如國內較大上線噴墨輪轉數碼印刷系統的印刷企業一次性投資都幾千萬元甚至幾個億。由于噴墨輪轉數碼印刷系統的巨額投資和設備高速全連線特性,以及尚未完全解決封面與正文匹配問題,決定了其適合紙張品種集中、適量印數、無特殊工藝的圖書。
(三)出版單位數碼印刷可采取的幾種模式及分析
數碼印刷是個復雜的系統性過程,現階段還沒有一套適用所有出版單位的完備方案,各出版單位應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制定數碼印刷系統模式方案,下面簡單探討幾種模式。
1.自建數碼印刷系統
出版單位出書品種較大(適合數碼印刷的新書加重印約1000種以上),有場地和人員可以自辦數碼印刷系統,但一定要把自辦數碼印刷系統和外協數碼印刷系統及傳統CTP印刷系統融合使用,實現效益和服務最優化。
當然在一定條件下的中小型出版單位也可考慮自辦數碼印刷系統,解決庫存和營銷等問題,實現綜合效益提升。
該方案的優點是:完全自主可控,易于融入全流程數字化;易于實現社廠一體化、廠庫一體化或社廠庫一體化,無論實現哪個一體化都大大降低管理難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任務飽滿時可實現利潤最大化;服務保障性好。缺點是:需要出版單位投資和參與,鑒于印刷行業有其運營的獨特規律,管理需要專業人員和配套的機制;出版單位和印刷部門關注點不同,容易相互干擾;出版單位業務不足時,可能造成生產能力冗余,單就數碼印數系統來說可能很難盈利。
2.出版單位和印刷企業合作建數碼印刷系統
出版單位和印刷企業合作辦數碼印刷系統方案,適用情況為,出版單位出書品種較大,愿意投資(或申請到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又信譽好、有場地,對合作數碼印刷有興趣的傳統印刷企業或數碼印刷企業。
該方案的優點是:合作順利時形成優勢互補;自主可控;易于融入全流程數字化;任務飽滿時可實現利潤較大;服務保障性好。缺點是:出版單位需要投資和參與工作;合作不順利時存在各種風險。
3.全權委托數碼印刷企業
全權委托數碼印刷企業生產方案適合各類型科技出版單位。
該方案的優點是:出版單位不用投資;可以專注自身出版業務發展;可靈活選擇數碼印刷企業;自動享受印刷企業升級成果。缺點是:出版單位不能實現自主可控;不易于全流程數字化;需被動對接印刷企業系統;印刷成本會加大;生產高峰期服務保障性差。
三、傳統科技出版社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傳統科技出版單位具體情況不同,在發展過程中也會產生很多不同的問題。由于大多數科技圖書實際需求的不穩定、不確定和需求面窄,傳統科技出版單位的大部分圖書都存在印數小、銷售周期長等特點。近年來部分大型出版單位(如中國標準出版社和科學出版社)利用數碼印刷技術有效解決營銷和庫存問題。大多數科技出版單位都突出存在產銷難題和大庫存病問題,下面就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如何利用數碼印刷來解決問題。
(一)傳統科技出版單位存在的產銷難題和大庫存病問題
傳統科技出版單位在原有品種規模型增長模式下,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很多不同的問題。
1.傳統科技出版單位的產銷難題
傳統科技出版單位在缺少有效數據情況下,難以把握市場的特點、用戶的需求,而秉持“以生產為中心,試錯式出版”的經營思路帶來極低的庫存周轉率以及極高的報廢率。由于很多科技圖書市場銷售預測較難,實際工作中為了防止小批量重印帶來的浪費和服務不及時,出版社都是按較大印數預估生產,再全面鋪貨銷售。為了保障供貨,每個品種都保留足夠庫存而導致庫房逐年增大,全面鋪貨導致不適銷對路的書大量退貨,大庫房病導致退貨回庫難,為減速擴大庫房需定期進行大量報廢。即使保有大品種庫房,依然在部分滯銷圖書(定量稍大于庫存和微小定數)及斷版圖書的服務上面臨難以滿足客戶要求的尷尬。
2.傳統科技出版單位的大庫存病
庫房面積過大導致配書和退貨回位復雜性和強度加大,在此過程中由于部分滯銷圖書已倒庫到偏遠庫位,這類圖書往往訂數很小,配書可能性下降(庫房配書人員為一兩本圖書到偏遠庫位取書,配書效率極低),如不配上,進一步導致該圖書庫存數得不到減少,購買需求得不到滿足,影響出版單位在讀者和作者方面的聲譽,同時因為數據顯示有訂貨,還影響報廢決策,導致圖書品種越集越多,庫房面積逐年擴大。同理,圖書退貨的部分庫位偏遠,圖書也可能得不到有效歸庫位,進而影響庫房整體數據的不準確。同時還存在面積和庫存過大導致庫存管理復雜度逐年增大,管理成本也逐年增多。
(二)按需數碼印刷解決方案
解決傳統科技出版單位的產銷難題和大庫房病首先就是從首印數和日常庫存數抓起。融合利用現有的傳統CTP印刷、碳粉數碼印刷和噴墨輪轉數碼印刷三種系統,利用各自的優勢進行印刷。依據出版單位圖書具體情況、庫房物流情況等,并結合各類設備特點,融合利用傳統和數碼設備,力求實現全社綜合效益提升。
熱銷的長版圖書可以采用傳統印刷。如這類圖書量較少且偶發(如季節性的),可采用托管(物流公司或印刷企業)方式,解決庫存問題。
絕版、斷版圖書經過適度改造(去除特殊工藝、特殊用紙等),變為適合數碼印刷的產品(如中國科學出版集團的簡書)后,采用數碼印刷實現(因日常定數較少,建議使用數碼碳粉印刷機系統),這部分圖書就是實行零庫存管理。當然此類圖書也可利用現有的解決方案(如虎彩公司與京東網合作的按需印刷項目),全權委托第三方解決絕版、斷版圖書服務問題。
日常中短版圖書采用短庫存概念解決庫存與營銷問題。短庫存是利用數碼印刷小批量、多印次帶來的試錯成本低、可快速補貨、尾庫存小等優勢,解決大生產、大發貨、大庫存、大退貨、大報廢的產銷難題。中短版圖書運作時選擇短庫存模式,每次生產時保持一定的印數,出版單位進行小批量的備貨。
在首印(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傳統印刷)合理印數并進行一段時間銷售后,后期圖書按設定的“保留庫存數”(依情況可實時調整)存庫。再依據定單及時進行數碼印制補貨,保持“保留庫存數”,當庫存數低于設定的“最小庫存數”時,自動產生補貨需求,補貨到“保留庫存數”。日常或定期依據營銷數據分析將滯銷圖書轉為斷版書,銷毀庫存,轉入斷版書流程。
后期圖書不再按照傳統的方法庫存,而是采用立體二維碼貨架的方式存放,將使庫房的面積大幅減少,小區域集中庫房管理效率將大大提升。
這類圖書主體建議使用噴墨輪轉數碼印刷系統,發揮其快速、低價等特點。面對噴墨輪轉數碼印刷現實情況,考慮到數碼印刷企業生產產能配套和效率問題,有一定庫存即可及時發貨,生產環節也可以進行適度錯峰印制。這種短庫存模式為降低工價、保障供貨提供了基礎,是符合現實市場環境的,能實現出版單位和印刷企業的互利共贏,良性共生發展。
四、數碼印刷改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傳統科技出版單位數碼印刷改革會在營銷和庫房方面帶來實實在在的變革和提升,也會推進出版單位全系統數字化進程,但作為需要過硬信息技術支撐的復雜系統改革,其改革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數碼印刷需要綜合考量和施策
首先,國內出版界、印刷界借助各種資金的扶植快速上馬大而全的數碼印刷設備,其發展規模雖快而大,但數碼印刷相對傳統印刷其經營模式及創收盈利不容樂觀。這也是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比如,出版單位的文件不一定合規,還需要做毛樣審定;出版單位還按傳統圖書那樣設計,包含許多不適合數碼印刷的“非標設計”,導致數碼印刷機不能發揮正常生產優勢造成效率低下。數碼印刷方案改革需要出版單位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如資金情況、場地情況、庫房情況,精確計算改革前后各項成本的增減數,考量改革后帶來的業務和服務水平的升降,選擇全社綜合效益最大化的可行性方案。
其次,數碼印刷涉及全社和全流程一盤棋改革。除了為實現全流程數字化,保障印刷電子文件和相關各項數據準確流暢外,還要改變出版單位形成的一些傳統的規則,從產生印刷文件的源頭做起。例如,規范圖書的標準,如紙張、圖書規格等,減少印刷過程中被稱為“非標”的品種,這將便于印裝設備全程連線,自動化程度高,改善和提高數碼印刷效率,實現全流程綜合效益提升。
再者,絕版、斷版圖書銷售注意著作權問題。出版的本質是生產知識資源,圖書只是其中一種具體形式。現階段各出版社在與作者協商著作權合同時,都已考慮到相關衍生數字產品的授權。但數碼印刷后的絕版、斷版圖書銷售,由于部分圖書沒有授權或授權過期,需要與作者補簽著作權協議。
2.數碼印刷需要分階段推進
當下多數科技出版單位數碼印刷應用情況是,在價格平衡點以下印數的圖書印刷選擇數碼印刷,這雖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數碼印刷,但已能實現電子印刷文件單位間的安全傳遞。進一步全面有效地推進數碼印刷需要分階段實施,建議按如下三個階段實施數碼印刷。
數碼印刷第一階段(資源和技術準備階段):數碼印刷第一步要實現圖書印刷文件的規范化,首先是圖書原始排版、印刷文件的規范化收繳或上傳,再利用配套軟件技術手段檢查印刷文件的完整性、通用性、規范性,使印刷文件達到國際通用標準,能適應各類數碼印刷設備和傳統CTP印刷;建設有效的、完整準確的圖書電子資源庫,配套軟件實現圖書電子資源庫可動態準確修改等維護功能(這階段工作本身也是出版單位必須做好的基礎性工作,標準、準確、完備的圖書排版、印刷文件資源庫是出版單位進一步進行多媒體融合出版的基礎);通過加工出版單位原有圖書電子文檔,進行圖書的按需印刷改造,陸續實現部分絕版、斷版圖書的銷售服務(也可交由虎彩公司和京東電商等第三方實現);按一定原則進行斷版書確認,同時報廢多余圖書達到減庫存和清庫效果;確定各種庫存圖書的“保留庫存數”和“最小庫存數”;出版單位和印刷企業間的數據和文件連通,實現通過網絡直接下印單印刷功能。
數碼印刷第二階段(實施和常態化運營階段):實現全部可銷售絕版、斷版圖書的銷售服務;庫房進行全面數字化改造,全面減少庫存,大幅減少庫房面積;實現依據需要實現異地印刷點直接配送業務接口功能;實現一書一碼等增值應用。
數碼印刷第三階段(升級融通階段):在出版單位實現全流程數字過程中積極融入,實現出版單位紙質媒體的智能化數碼印刷。
對出版單位而言,融合出版改革要求各項業務的融合發展和數字化升級。實現全流程數字化必將大大提升出版單位競爭力,推動全行業供給側改革,實現傳統出版業向新興出版業改革。按需數碼印刷是出版單位利用新技術推動經營模式轉變的一項工作,更是融合出版改革系統工程的一個部分。總體上說,數碼印刷較為復雜,涉及資金及人員較多,需要調整及協調的制度和事物較多。各出版單位應結合自身特點,從全流程數字化的融合出版目標出發,長遠規劃,考量其帶來的綜合效益提升,積極思考數碼印刷問題。
參考文獻:
[1]沈延偉.河南新華智能化按需印刷探索與應用[J].數字印刷,2018(11).
[2]王京濤.編輯視角的館配會及其發展新動向[J].中國出版,2017(18):57-59.
[3]陳黎鷗.虎彩:變革創新 躍遷成長[J].印刷技術,2019(3).
[4]印小畢.按需印刷在出版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J].廣東印刷,2018(12).
(作者單位系國防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