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菠 周天紅
【摘要】 目的:探究對小兒缺鐵性貧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采用小劑量間歇補鐵法進行治療的具體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50例IDA患兒進行研究,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26例及對照組24例。對照組采取每日常規劑量補鐵治療,觀察組采取小劑量間歇補鐵治療,觀察其治療后血紅蛋白(Hb)、血清鐵蛋白(SF)、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Hb水平分別為(98.28±4.63)、(98.36±4.59)g/L,SF水平分別為(9.13±4.03)、(9.09±4.10)μg/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Hb水平分別為(125.68±10.69)、(124.47±10.92)g/L,SF水平分別為(69.57±10.68)、(68.32±9.29)μg/L,兩組Hb、SF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所提高,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6.15%、95.8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7.69%、37.50%,觀察組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IDA采用小劑量間歇補鐵法進行治療具有明顯效果,不僅能提高其Hb、SF水平,還可以減少其不良反應的發生,促進其恢復,值得臨床廣泛采用。
【關鍵詞】 小劑量間歇補鐵法; 缺鐵性貧血; 不良反應率; 治療有效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4.01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4-00-03
小兒缺鐵性貧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是嬰幼兒時期十分常見的一種營養缺乏性疾病,在6個月~3歲小兒中發病率較高,大量失血、小兒生長發育速度快、飲食缺鐵及出生時體內鐵含量少等均為該病的常見病因,而心功能不全、心臟擴大、吸收不良、萎縮性胃炎、記憶力減退、異食癖是其常見的并發癥類型,會造成其免疫力低下,對其生長發育和智力產生嚴重影響[1]。研究表明,嬰兒期和兒童時期缺鐵性貧血或單純缺鐵而無貧血,也可對神經發育產生較大影響[2]。患兒臨床特征是皮膚黏膜病變、神經及精神癥狀、免疫功能低下、循環功能障礙、消化道功能損傷等[3]。IDA按血紅蛋白濃度具體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種程度,血紅蛋白90~110 g/L屬于輕度貧血,血紅蛋白60~90 g/L屬于中度貧血,血紅蛋白小于60 g/L屬于重度貧血[4],大多數患兒起病緩慢,未受到重視,導致就診時已發展為中度貧血[5]。小兒出生3個月內主要是從母體中攝取鐵,若第4個月未采取添加輔食等補鐵措施易使其患IDA,導致組織無法供氧,胃腸器官血供明顯減少及消化功能明顯減弱等,嚴重影響其體內系統正常循環和工作[6]。鐵劑是臨床治療IDA效果最好的藥物,但其味道難以被患兒接受,導致患兒依從性較差,對治療效果產生一定影響[7]。本文分析筆者所在醫院采用小劑量間歇補鐵治療的IDA患兒,觀察其治療后血紅蛋白(Hb)、血清鐵蛋白(SF)、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50例缺鐵性貧血患兒進行研究,納入標準:符合IDA臨床診斷標準者,診斷標準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下冊(第7版)》[8]。排除標準:
(1)合并中間型或重型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者及其他惡性血液病者[9];(2)肝腎急慢性疾病者;(3)近期服用鐵劑者;(4)存在慢性和急性感染征象者或嚴重感染者;
(5)伴有精神疾病者。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26例及對照組24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7例,年齡0.4~2.5歲,平均(1.25±0.39)歲;病程0.6~3個月,平均(1.36±0.29)個月。對照組中,男18例,女6例,年齡0.6~2.8歲,平均(1.29±0.32)歲;病程0.7~4個月,平均(1.38±0.28)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復方枸櫞酸鐵銨糖漿(海南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548,規格:100 ml/瓶)進行治療。
對照組以復方枸櫞酸鐵銨糖漿5 mg/(kg·d)于每日飯后口服,3次/d,囑患兒家屬每隔3周攜患兒前往醫院復查一次Hb,并注意觀察查其用藥后有無食欲減退、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治療時間為2個月。
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采用小劑量間歇口服鐵劑治療,以
2 mg/(kg·d)劑量于兩餐之間口服,2次/d,每周周一至周五口服,周六和周日間歇停藥,用藥后注意觀察其有無不良反應發生,治療時間為2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后Hb、SF水平、治療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通過2個月治療后隨訪評估患兒的治療效果,顯效:病情完全恢復且無任何臨床特征;有效:病情基本恢復但有輕微臨床特征;無效:病情無任何改善,臨床特征明顯[10]。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Hb和SF水平
治療前,兩組Hb、S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Hb、SF水平均治療前顯著提高,但兩組間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6.15%、95.83%,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率分別為7.69%、37.50%,觀察組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IDA在6個月~3歲小兒中發病率極高[11]。兒童貧血通常為多發性,年齡、營養狀況、炎癥、感染等均為其重要影響因素,年齡被廣泛認為是造成2歲以下兒童貧血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同時營養缺乏也會造成兒童貧血,其中缺鐵是最常見的原因[12-14]。
鐵是臨床治療IDA常用的特效藥物,而復方枸櫞酸鐵胺糖漿作為一種復方制劑,其組成部分包含咖啡因0.08 g、甘油磷酸鈉0.02 g、維生素B1 0.02 g、枸櫞酸鐵銨2 g等,而枸櫞酸鐵銨受熱后可分離出Fe3+,鐵劑是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成分[15]。對缺鐵患兒及時補充鐵劑,能加快其血紅蛋白合成速度,并能糾正指甲病變、皮膚和黏膜組織變化、體力不足、行為舉止異常、生長發育遲緩等臨床癥狀,而維生素B1具有改善和維持胃腸道功能的作用[16]。由于嬰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極快的階段,若體內儲存鐵被消耗完畢且未及時添加輔食補充鐵劑,會造成消化道吸收鐵量不足以補充紅細胞和血容量增加,從而發生貧血,同時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消化不良及十二指腸潰瘍也是兒童發生IDA的重要原因[17-18]。去除病因的同時及時補充鐵劑是治療IDA的一種有效方式,但由于大多數IDA患兒年齡較小,易產生不良反應,因此,需要找到一種治療效果較好又不易產生不良反應的治療方法。有研究表明,采用小劑量間歇補鐵治療IDA患兒能不會對其治療效果產生影響,該方法患兒每周只需服用5d藥物,且每日也只需服用2次,更易被患兒接受,其原理機制與腸道吸收鐵元素的組織效應有關,同時該方法能降低患兒發生腹痛、嘔吐、食欲減退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有效避免其進食量減少導致鐵攝入量不足,而加重貧血這一惡性循環[19]。還有研究顯示,SF是機體中的急性反應蛋白,其易受眾多因素影響,如慢性感染、肝腎疾病、惡性腫瘤、白血病等,其能反映出人體體內鐵的貯存情況[20]。本文分析對筆者所在醫院IDA患兒采用小劑量間歇補鐵治療,結果表明,觀察組、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采用該方法治療IDA患兒不僅能確保治療效果,還能減少其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治療后兩組Hb、SF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所提高,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兩種方法治療IDA均有一定效果。
綜上所述,對IDA患兒采用小劑量間歇補鐵法進行治療具有明顯效果,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廣泛采用。
參考文獻
[1]黃肯,蒙振剛,游金勇,等.小劑量間歇補鐵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療效分析[J].江西醫藥,2013,48(11):1056-1057.
[2] Baker R D,Greer F R.Clinical Report-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d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0-3 years of age)[J].Pediatrics,2010,126(5):1040-1050.
[3]龐清華,吳勇.小劑量間歇補鐵法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5,8(4):349-351.
[4]陳現慧.140例小劑量間歇補鐵法在小兒缺鐵性貧血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5):163.
[5]陳劍旭.四君子湯聯合補鐵法治療缺鐵性貧血的效果觀察[J/OL].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5):154-155.
[6]高廣義,姚炳華.間隔補鐵法在小兒缺鐵性貧血治療中的應用[J].安徽醫藥,2015,18(3):534-536.
[7]李廣義.間隔補鐵法應用于小兒缺鐵性貧血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37(24):278-279.
[8]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下冊[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714-1720.
[9]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85.
[10]唐瑩,吳娜,王歡,等.右旋糖酐鐵間斷補鐵法對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8):90-92.
[11] Gao W,Yan H,Dang S,et al.Severity of anemia among children under 36 months old in rural western China[J].PloS one,2013,8(4):e62883.
[12] Benoist B D,Mclean E,Egli I.Worldwide prevalence of anaemia 1993-2005[J].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8,2(3):97-100.
[13] Balarajan Y,Ramakrishnan U,?zaltin E,et al.Anaemia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J].The Lancet,2011,378(9809):2123-2135.
[14]邊志華.間隔補鐵法應用于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療效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30):56-57.
[15]舒國琴,楊梅,馬玉.小劑量鐵劑口服治療嬰幼兒中重度營養性缺鐵性貧血86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9):153-154.
[16]李玉玲.小劑量間斷補鐵配合食療治療幼兒缺鐵性貧血的療效觀察[J].甘肅醫藥,2015,34(3):201-202.
[17] Barabino A,Dufour C,Marino C E,et al.Unexplained refractory iron-deficiency anemia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c infection in children:further clinical evidence[J].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1999,33(1):116-119.
[18] Baysoy G,Ertem D,Ademoglu E,et al.Gastric histopathology,iron status and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children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2004,38(2):146-151.
[19]寇艷婷,王瑩.缺鐵性貧血及其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23):165-168.
[20]趙紅.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預防中小劑量鐵劑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23(3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