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乙 付建 顧華



【摘要】 目的:探討骨小梁金屬髖臼杯聯合低分子肝素鈉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THA)治療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選擇2014年6月-2016年7月100例行THA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0例,患者均采用骨小梁金屬髖臼杯,研究組在術后予低分子肝素鈉皮下注射,術后1、10 d分別檢測血液流變學指標及凝血功能指標。術后10 d彩色多普勒檢測判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發生情況,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末次隨訪時采用Harris髖關節評分評估髖關節恢復的優良情況。結果:兩組術后1 d的血流變學指標及凝血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0 d對照組無明顯變化,而研究組的全血黏度(高切)、紅細胞聚集指數、血漿黏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及部分凝血酶活化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DVT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肺栓塞、感染、神經損害等其他明顯不良反應發生。末次隨訪,兩組Harris髖關節評分及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影像學隨訪,所有患者術后均無明顯假體移位等情況發生,假體固定穩定。42例在假體與界面之間顯示有骨長入征象。結論:THA中應用骨小梁金屬髖臼杯近期療效較好,術后加用低分子肝素鈉可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與凝血功能,降低DVT發生率,安全性高,減少患者痛苦,值得應用。
【關鍵詞】 骨小梁金屬髖臼杯; 低分子肝素鈉;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深靜脈血栓形成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4.02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4-00-03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通常被用來治療髖關節疾病,假體的使用是臨床需著重考慮的要素之一,過去術后常并發無菌性松動、假體下沉等情況。骨小梁金屬髖臼杯因其機械特性以及骨長入明顯等優勢,成為臨床理想的髖臼假體。國外中短期的隨訪報道一致對其做出了較高的評價[1]。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各種下肢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亦是患者關節置換術后死亡的重要原因。據報道,THA患者術后發生DVT的概率可達到40%~60%,發生肺栓塞的風險可達到10%~20%,死亡率高達2%[2]。近些年,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的日益突出,THA在臨床上的開展日益廣泛,從而導致術后DVT的發生率也不斷升高。由于DVT起病不明顯,早期發現與診斷的難度較大,故術后應通過有效的方法進行早期干預,以改善患者的預后。本研究采用骨小梁金屬髖臼杯行THA,術后加用低分子肝素鈉預防DVT,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6年7月100例行THA患者,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檢查證實為髖關節病變;(2)術前彩色多普勒檢查排除DVT;(3)無活動性消化性潰瘍;(4)無凝血功能障礙;(5)簽訂知情同意書。隨機分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71~89歲,平均(77.4±4.1)歲;股骨頭壞死32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10例,股骨頸骨折8例;單髖
39例,雙髖11例。研究組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70~88歲,
平均(79.1±4.3)歲;股骨頭壞死28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14例,股骨頸骨折8例;單髖41例,雙髖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健側臥位,腰硬聯合麻醉或全麻,以改良Hardinge入路,在髖關節病變位置皮膚作切口,長12~16 cm,切開闊筋膜張肌,在大粗隆上臀中肌中前1/3的位置進行分離并牽開兩側,將臀小肌暴露后,再在其后緣前1 cm的位置進行分離并牽開兩側,將一塊大紗布塞入肌間隙內。然后將股外側肌、臀中肌、臀小肌銳性分離,將關節囊暴露后切開,將患肢屈曲外展外旋,使髖關節脫位,將小粗隆暴露后,在其上1 cm的位置用擺鋸將股骨頸截骨,將股骨頭取出后磨髖臼,直到可見髖臼松質骨面及均勻的磨砂樣滲血。置入合適的骨小梁金屬杯髖臼假體,然后切除股骨近端松質骨,擴髓后置入股骨柄假體,然后再將減號股骨頭置入,髖關節復位,檢查關節的松緊度及下肢長度,最后安裝股骨頭假體。關閉切口術畢。
1.2.2 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研究組在以上基礎上給予皮下低分子肝素鈉皮下注射(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0)5 000 IU/次,1次/d,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兩組患者均給藥10 d。
1.3 觀察指標
術后1、10 d分別檢測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黏度(高切)、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及凝血功能指標(血漿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酶活化時間)。術后10 d彩色多普勒檢測判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發生情況,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末次隨訪時采用Harris髖關節評分評估髖關節恢復的優良情況(優:評分≥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3]。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血流變學指標及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術后1 d的血流變學指標及凝血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0 d對照組無明顯變化,而研究組的全血黏度(高切)、紅細胞聚集指數、血漿黏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及部分凝血酶活化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DVT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DVT 0例,發生率為0,對照組術后DVT 8例,發生率為16.0%;研究組DVT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011,P=0.001)。兩組均無肺栓塞、感染、神經損害等其他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2.3 兩組術后隨訪
術后隨訪6~16個月,平均(10.6±2.1)個月,兩組隨訪期間無死亡病例。末次隨訪,兩組Harris髖關節評分及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影像學隨訪,5例患者在術后X線檢查示髖部Ⅱ區可見透亮帶,均在末次隨訪消失。所有患者術后均無明顯假體移位等情況發生,假體固定穩定。42例在假體與界面之間顯示有骨長入征象,術前術后X線片見圖1、圖2。
3 討論
THA可有效緩解髖部疼痛,改善髖關節功能,是臨床治療髖關節疾病的常規手段。在20世紀80年代,髖關節假體的結構設計具有表面多孔的特點,以望宿主骨可通過這些孔長入假體,進而延長假體的使用壽命。骨水泥固定術后常常會出現假體松動以及骨溶解,而采取生物固定方法則有效克服了這些問題,目前大量長期隨訪結果顯示,非骨水泥假體的骨長入以及使用壽命都比較滿意,假體固定穩固可靠[4]。然而生物固定方法仍具有一個頗具挑戰性的發展未來,因為對于年齡偏小、活動量大的患者來說,他們需要一個骨長入與假體使用壽命都更加滿意的假體。
骨小梁金屬中含有關鍵的鉭金屬。鉭金屬是公認的理想的生物適應性材料,具有生物學惰性、抗腐蝕性、延伸性及高疲勞強度等特點。美國FDA在20世紀與21世紀交尾準許了在人工髖臼假體制造中可應用多孔鉭。骨小梁金屬的組織相容性很好,不會對人體產生明顯的刺激與影響,故受到醫學領域的高度青睞,其特性主要包括:(1)孔隙率相近80%,多孔特性十分接近骨小梁,且平均孔徑為547 μm,具有支持血管化的作用[5];(2)抗松質骨的摩擦系數較高,將近是其他涂層材料摩擦系數的2倍[6],大大提高了假體植入后的初始穩定性。(3)鉭的彈性模量較低為3 Gp,鈦金屬為110 Gp,而人的松質、皮質骨分別為0.8 Gpa、1.5 Gpa,相比之下,鉭與人體的符合度更高。
Nakashima等[7]通過對24例患者2~10年的隨訪發現,Harris評分優良率為91%,髖臼杯存活率為98%,未見無菌性松動翻修病例。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的Harris評分優良率無統計學差異,療效顯著,術后假體固定穩定,末次隨訪時42例在假體與界面之間顯示有骨長入征象。假體松動、骨溶解、患者自身因素、術者手術技能高低及假體的選擇是影響假體使用壽命的主要因素。趙俊華等[8]研究顯示,84例患者在行骨小梁金屬髖臼杯THA治療后,大概30%術后影像學檢查可見透亮帶,而基本在術后半年消失,且未見骨溶解情況發生。汪亮等[9]對613例患者進行了2~10年的隨訪,僅4例透亮帶持續時間超過2年,但無擴大跡象。本研究中術后5例患者髖部Ⅱ區可見透亮帶,且均在末次隨訪消失,之后未見新的透亮帶形成,亦無骨溶解征象。
DVT是十分常見的手術并發癥,可因血栓脫落而引發肺栓塞,THA患者是發生DVT的高危人群。目前認為,DVT的基本病因與血流緩慢、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損害有密切關系[10-11],通常是由2個以上的原因共同作用的后果。髖關節疾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基本疾病多,術后臥床時間長,患肢需長時間處于被動體位[12],所以極其容易出現血流緩慢、靜脈回流問題、高凝狀態的情況,加之手術可能損傷到血管內膜,故術后出現DVT的可能性較大。因此,早期預防術后DVT顯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對THA術后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鈉預防DVT,低分子肝素鈉適應證為治療急性深部靜脈血栓,預防血液透析時預防血凝塊形成,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預防與手術有關的血栓形成。低分子量肝素鈉具有抗Xa活性,藥效學研究表明其可抑制體內、體外血栓和動靜脈血栓的形成,但不影響血小板聚集和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的結合。在發揮抗栓作用時,出血的可能性較小,有研究發現低分子量肝素鈉小白鼠皮下注射和尾靜脈注射的LD50值分別為3 764、1 655 mg/kg。長期動物實驗未證實低分子量肝素鈉有致癌作用,對雌雄鼠的生育能力無影響,也沒有發現低分子量肝素鈉對胎兒有明顯損害[7]。多次重復給藥時,血小板減少、過敏的發生率很低,因此,上述藥物合用可起到很好的預防血栓的作用。本研究但對研究組加用低分子肝素鈉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的血流變學指標及凝血功能指標較對照組明顯改善,且DVT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低分子肝素鈉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效果。兩組均未見肺栓塞、感染、神經損害等其他明顯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THA中應用骨小梁金屬髖臼杯近期療效較好,術后低分子肝素鈉可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與凝血功能,降低DVT發生率,安全性高,減少患者痛苦,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趙瀟藝,康焱,鄔培慧,等.數字化術前計劃在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患者髖臼重建中的作用[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3,27(12):1419-1423.
[2]董漢青,徐耀增,耿得春,等.骨小梁金屬髖臼杯在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及近期療效[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6,31(6):571-573.
[3]戴士峰,于美文,張艷蕊.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假體松動的原因分析(附31例報道)[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10):1026-1027.
[4] Noiseux N O,Long W J,Mabry T M,et al.Uncemented porous tantalum acetabular components:early follow-up and failures in 613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J].J Arthroplasty,2014,29(3):617-620.
[5]蔣勁松.非骨水泥全髖關節置換術療效評估和大腿痛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2):54-57.
[6]李秋舉,林國兵,王國才,等.預斷式帶孔克氏針張力帶與AO張力帶治療髕骨骨折療效對比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4,11(1):53-55.
[7] Nakashima Y,Mashima N,Imai H,et al.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 using porous tantalum modular acetabular components:5-year follow-up of clinical trial[J].Mod Rheumatol,2013,23(1):112-118.
[8]趙俊華,黃珍谷.全髖關節置換術中使用螺釘固定髖臼假體對假體穩定性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5,44(8):1114-1116.
[9]汪亮,劉耀升,劉蜀彬,等.多孔鉭棒植入治療早中期股骨頭壞死的生存率分析和預后因素評估[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5,8(5):396-402.
[10]林炎水,林楊景,肖建平,等.打壓植骨聯合骨小梁金屬髖臼杯在骨質疏松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3,8(5):599-601.
[11]程延,常瑞,楊治,等.肘關節后脫位合并尺骨冠狀突骨折的手術治療療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4,11(1):37-38.
[12]李堅,曾云記,謝金兔,等.利伐沙班預防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30(9):76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