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曉麗



【摘要】 目的:探究護理干預對促進結腸癌術后腸道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分析2018年1-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56例結腸癌患者納為研究對象,查病例號按照單號雙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納入28例。試驗組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腸功能恢復時間、腸鳴音出現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HAMA、HAMD評分。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較高,腸功能恢復時間、腸鳴音出現時間和首次肛門排氣時間較短,HAMA評分及HAMD評分較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對結腸癌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可綜合提升護理滿意度,縮短腸功能恢復時間、腸鳴音出現時間及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降低HAMA評分及HAMD評分,值得臨床深究。
【關鍵詞】 護理干預; 結腸癌; 腸道功能恢復; 臨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4.04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4-00-02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of Colon Cancer Patients/BAO Xiaol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4):-8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omoting 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colon cancer operation.
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6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8 were condu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single and double.Each group included 28 cases.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while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bowel sounds time,first anal exhaust time,HAMA and HAMD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the recovery time of intestinal function,the time of bowel sounds appearing and the time of first anal exhaust were shorter,and the scores of HAMA and HAMD were decreas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ca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intestinal function,the time of bowel sounds and the first anal exhaust time,and reduce the HAMA score and HAMD score,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study.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Colon cancer; 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Taizhou Peoples Hospital,Taizhou 225300,China
結直腸癌是一種臨床上多發的惡性腫瘤之一,該病的發病率主要占據胃腸道腫瘤的第2位。術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如嘔吐、腹痛等,使得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受到較多的抑制,直接影響術后康復,因此,術后短時間內促進患者的腸功能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作用。有關臨床研究顯示,開展積極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可明顯促進患者的腸道功能恢復[1]。本次研究中,針對結腸癌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分析其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56例結腸癌患者資料,將其納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獲得醫院倫理會同意。查病例號按照單號雙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納入28例。試驗組:男∶女為14∶14,年齡40~50歲,平均(44.25±8.36)歲;病程3~15個月,平均(8.65±2.36)個月。對照組:男∶女為15∶13,年齡41~51歲,平均(45.25±8.45)歲;病程3~16個月,平均(8.99±2.38)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試驗組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腹部理療。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展腹部理療,可在術后1 d內采用紅外燈展開腹部照射,2次/d,設定照射時間為25 min/次,借助超聲導入治療儀展開理療[2]。(2)心理干預。術后對患者開展全面評估,可對患者的各項身體相關指標展開詳細檢查,在合適的時候開展有效的交流和溝通,使得患者能夠明確對疾病的認識,積極主動配合臨床治療。(3)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對患者和患者家屬開展合理的健康教育,可結合患者的具體治療情況進行宣教,同時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宣教時間,借助不同媒介主動向展開宣教。(4)飲食干預。術后12 h時可指導患者嘗試飲水,約50 ml,同時可間隔2 h后重復飲水,未見不良反應可直接拔除胃管。飲食原則主要以高熱量、高蛋白、低鹽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可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及時補充維生素、蛋白質,同時維持患者的酸堿和水電解質平衡,緩解胃負擔,嚴禁患者食用牛奶、豆漿等相關的產氣食物[3]。(5)術后活動。因為患者長期臥床,開展適當的運動可患者的術后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在制定運動方案時需要充分考慮患者的自身情況,結合患者的具體恢復情況開展適當的運動,預防發生肌肉萎縮和壓瘡,運動量應該逐漸地增加,開展活動時一定要有患者家屬或護士進行陪同,術后運動可增加患者的胃腸蠕動,促進排氣等[4]。對照組則開展常規護理干預,按照常規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護理,遵醫囑用藥等。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護理滿意度:采用筆者所在醫院自制問卷對所有患者得滿意度開展調查,發放56份問卷,回收率為100%。滿意:總評分>90分,基本滿意:總評分70~90分,不滿意:總評分<70分[5]。總滿意=滿意+基本滿意。(2)腸功能恢復時間、腸鳴音出現時間及首次肛門排氣時間。(3)HAMA、HAMD評分:HAMA、HAMD評分分別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定對所有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展開分析,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越輕[6]。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腸功能恢復時間、腸鳴音出現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HAMA、HAMD評分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護理滿意度等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96.42%)明顯高于對照組(71.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相關時間指標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腸功能恢復時間、腸鳴音出現時間及首次肛門排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HAMA、HAMD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HAMA、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結腸癌作為一種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于患者的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主要是指結腸黏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影響下出現惡性病變。大量臨床研究顯示,該項疾病集中發生年齡段為40~50歲。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病情進展速度較為緩慢,若出現較為明顯的臨床癥狀,大部分患者均為中晚期,死亡率極高[7-10]。
上述研究中,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6.42%,高于對照組的71.42%;試驗組患者的腸功能恢復時間、腸鳴音出現時間及首次肛門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的HAMA、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上述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開展積極有效的護理方法作為手術患者康復進程中的重要組成,可明顯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進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綜合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理念,可為患者提供較為全面且個性化的服務理念,進而提升護理水平。綜合護理中通過對患者開展腹部理療、心理干預、健康教育、飲食干預及術后活動干預等,最大程度上縮短患者的腸鳴音出現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及首次肛門排 氣時間,進而加快患者的腸道功能恢復速度,推動腸管的正常運動,有效改善排氣;促進患者的神經功能的恢復,促進血流循環速度,增強代謝,積極促進新陳代謝,促進腸蠕動,盡可能改善胃腸功能[11-12]。
綜合上述,對結腸癌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可提升護理滿意度,腸功能恢復時間、腸鳴音出現時間及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降低HAMA評分及HAMD評分,值得臨床深究。
參考文獻
[1]汪梅枝.結腸癌術后腸道護理干預促進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3):130-132.
[2]盧麗英.護理干預對老年結腸癌圍手術期及術后康復效果探析[J].醫藥前沿,2016,6(6):307-308.
[3]吳春曉,陳紅,張淼,等.專項疼痛管理對結腸癌患者術后疼痛感及胃腸道功能康復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7,16(5):55-57.
[4]楊秀英,張大威,邵弘,等.對結腸癌患者在圍手術期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2):152-154.
[5]謝莉.老年結腸癌并發腸梗阻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療效分析[J/OL].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9):11812.
[6]單君,趙逸斌.康復訓練結合體位干預護理對腹腔鏡結腸癌患者術后胃腸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12):161-164.
[7]陳方璐.舒適護理干預對結腸癌術后化療患者康復的影響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4):13-14.
[8]劉俊芝,馮娜.護理干預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7,30(6):864-864.
[9]陳玉燕,吳東海.綜合護理干預對大腸癌術后療效和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17,41(6):569-570.
[10]張建麗,杜莎莎.KAP護理模式對腸癌手術患者術后腸胃功能恢復與心理狀態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6):822-825.
[11]覃橡,王永華.護理干預對促進結腸癌術后腸道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J].西南軍醫,2014,16(5):577-578.
[12]李修英,潘雨利,邵立平,等.早期運動護理在結腸癌根治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27):3464-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