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敏 馬彥霖 陳禮娜

【摘要】 目的:比較分析右側正中神經電刺激對大面積腦梗死意識障礙患者的促醒作用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筆者所在醫院在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大面積梗死意識障礙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1例、對照組41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脫水降顱壓、亞低溫治療、營養神經、納洛酮促醒、高壓氧、各種感官覺刺激等治療,病情需要時給予去骨瓣減壓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方案上加用右側正中神經電刺激干預,比較效果兩組促醒效果。結果:加用正中神經電刺激干預的觀察組大面積腦梗死意識障礙患者的GC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大面積梗死意識障礙患者使用正中神經電刺激治療,可以起到更好的促醒作用。
【關鍵詞】 正中神經電刺激; 大面積腦梗死; 意識障礙; 促醒; 臨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4.06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4-0-02
大面積腦梗死通常是頸動脈主干、大腦中動脈主干或皮質支完全性卒中,導致該動脈供血區的腦組織壞死,軟化。該病是腦卒中較為嚴重的一類,發病突然,病情嚴重,即使搶救成功后生活質量仍然低下。急性期病死率為5%~15%,多死于肺炎、腦疝、心力衰竭等。10%~20%的患者在10 d內發生第2次腦梗死,二次梗死的病死率更高。隨著綜合處理技術的不斷提升,患者的死亡率較前有所降低,但長期昏迷造成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生存質量、長期生存率均明顯下降,并加重了整個家庭和社會的負擔[1]。當前怎樣讓意識障礙患者更快的蘇醒成為康復科醫護人員關注的重難點。正中神經電刺激(MNS)已經在國外應用在長期昏迷患者的治療上,而且發現其可以降低致殘率。本文將重點研究其對于大面積腦梗死意識障礙患者的促醒作用,具體內容及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納入的研究對象為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的大面積腦梗死意識障礙患者,排除病情危重不穩定患者,存在嚴重心肺障礙疾病及特殊疾病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41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齡42~75歲,平均(58.1±2.3)歲;病程1~22周,平均(6.1±3.0)周。
對照組患者41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39~78歲,平均(59.3±2.8)歲;病程1~21周,平均(5.9±2.4)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需要接受常規的促醒康復治療,其中包含脫水降顱壓、亞低溫治療、營養神經、納洛酮促醒、高壓氧、各種感官刺激等治療,病情需要時給予去骨瓣減壓治療。
觀察組患者則另外加用正中神經電刺激治療,使用日本進口的低頻電刺激儀,在患者的右前臂側腕橫紋上2 cm左右的位置貼皮膚電極,另外一處貼在魚際處,刺激參數主要有:頻率控制在50 Hz;脈寬20~30 ms,刺激強度為可以看到患者右側的手指輕微收縮。每天接受2次,每次時間為60 min,持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本次采用GCS評分,即格拉斯哥昏迷指數來評價患者的昏迷情況,其中包含3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肢體運動6分,睜眼反應為5分,語言反應為4分,共計15分。具體評價標準為:13~14分代表輕度昏迷;9~12分代表中度昏迷;3~8分代表重度昏迷,即分數越低昏迷的程度越深。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右側正中神經電刺激治療后的GCS評分明顯高于采用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腦血管疾病屬于臨床上發病率比較高的神經系統疾病,也是當前死亡率和致殘率比較高的三大疾病之一[2]。即便是存活下來的患者也有50%~90%的可能性出現嚴重的殘疾,其中大面積腦梗死意識障礙患者的預后更差,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沉重的壓力和負擔[3]。
大面積腦梗死患者出現意識障礙的原因可能有:(1)腦水腫造成中線偏移形成顳葉溝回疝和/或小腦扁桃體疝,腦水腫組織或腦疝壓迫丘腦和腦干組織等重要結構使腦干網狀上行激活系統(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ARAS)受損;(2)神經遞質的改變。大量研究表明,腦組織損傷后抑制性的神經遞質增加,而興奮性的神經遞質減少[4-6]。
當前國內外不少學者都在研究如何讓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后意識障礙患者早日蘇醒的方法,這也是神經康復醫學領域當中的重要內容。既往在臨床治療昏迷當中采用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幾種:(1)脫水降顱壓;(2)維持患者內環境以及生命體征穩定;(3)亞低溫治療;(4)接受手術開展治療;(5)高壓氧治療;(6)中藥或者是針灸,推拿等;(7)音樂或光刺激。這對于昏迷患者的治療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臨床效果不理想[7-9]。電刺激治療之后,生物體當中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包含細胞因子、形態學等變化。神經電刺激方法包含周圍神經、深部腦刺激等不同的類型。正中神經電刺激則是屬于周圍神經電刺激當中的一種,在國外有多個研究表明正中神經電刺激應用在處于顱腦外傷導致的意識障礙或者持續植物狀態下的患者,有較好的促醒作用[10-11],在國內也有關于正中神經電刺激治療顱腦外傷導致意識障礙患者的相關報道。但是關于其具體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當前的研究認為可能的機制主要有:(1)使腦電活動增加:采用右側正中神經電刺激治療的過程中之所以會有一定的效果,主要是因為右正中神經屬于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當中的外周門戶,正中神經較表淺,表面電刺激正中神經容易達到治療效果;手感覺代表區占比范圍比手面積和軀干面積占比大,刺激手感覺能在最低程度的外周刺激下盡可能激活多的腦神經;另外正中神經電刺激在傳入神經-脊髓-腦干-皮層-腦干-脊髓-傳出神經回路中直接興奮了大腦皮質和腦干網狀上行激活系統,維持了大腦皮質和腦干網狀上行激活系統的興奮性;(2)增加雙側的腦血流量,改善半暗區腦組織血液供應,促進神經修復;(3)對神經遞質分泌產生影響,增加興奮性神經遞質,減少抑制性神經遞質[12-15]。
本次研究目的是比較分析正中神經電刺激干預梗死偏癱患者促醒作用的臨床效果。在具體研究分析的過程中將采用正中電刺激治療干預的患者納入觀察組,采用常規促醒干預方法的患者納入對照組,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干預后,觀察組大面積腦梗死意識障礙患者的GC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因此說明右側正中神經電刺激治療對于大面積梗死意識障礙患者促醒方面有著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針對大面積腦梗死意識障礙患者而言采用右側正中神經電刺激治療,起到了更好的促醒作用,最終使患者的意識障礙得到改善,減少意識障礙長期臥床造成的并發癥,加快損傷神經組織的修復,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參考文獻
[1]石艷紅,邵秀芹,馮珍,等.正中神經電刺激對腦外傷后昏迷促醒治療的參數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23(2):207-210.
[2]封蘇平,黎萍,黃強,等.右正中神經電刺激對重型腦外傷患者促醒作用的臨床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8,30(5):327-328.
[3]聞萬順,趙元元,葉祥明.早期右正中神經刺激對顱腦外傷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臨床觀察[J].浙江創傷外科,2017,22(3):420-423.
[4] Fridman EA,Calvar J,Bonetto M,et al.Fast awakening from 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 with apomorphine[J].Brain Inj,2009,23(2):172-177.
[5] Brefel-Courbon C,Payoux P,Ory F,et al.Clinical and imaging evidence of zolpidem effect in hypoxic encephalopathy[J].Ann Neurol,2007,62(1):102-105.
[6]楊藝,夏小雨,何江弘,徐如祥.意識障礙的神經遞質及藥理機制的研究進展[J/OL].中華腦殼疾病與康復雜志:電子版,2016,6(2):124-126.
[7] Harch P G,Andrews S R,Foqarty E F,et al.A phase I study of low-pressure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blast-induced post-concussion syndrome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Neurotrauma,2012,29(1):168-185.
[8] Morgan M,Lockwood A,Steinke D,et al.Pharmacotherapy regimens among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J].Psychiatr Serv,2012,63(2):182-185.
[9] Park H S,Choi J H.Safety and Efficacy of Hypothermia(34 °C) after Hemicraniectomy for Malignant MCA Infarction[J].Journal of Korean Neurosurgical Society,2018,61(2):267-276.
[10] Cooper J B,JaneJ A.Right 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hasten awakening from coma[J].Brain Injury,1999,13(4):261-267.
[11] Manganotti P,Storti S F,Formaggio E,et al.Effect of median-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BOLD activit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Clinical Neurophysiolog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Neuropysiology,2012,123(1):142-153.
[12]楊初燕,王亮,馮珍,等.正中神經電刺激對腦外傷后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臨床及機制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11):1195-1199.
[13]魏天祺,馮珍.正中神經電刺激對腦外傷后昏迷大鼠γ-氨基丁酸b受體表達變化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1):9-13.
[14]楊虎銀,蔣坤,方大釗,等.正中神經電刺激對腦損傷后昏迷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46(4):462-465.
[15]石艷紅,邵秀芹,馮珍,等[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32(11):1273-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