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該館地方特色文獻數字化建設的實踐,探討地方特色文獻數字化建設的意義,分析了建設過程中各種策略選擇,推動地方特色文獻數字化建設的發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關鍵詞:地方文獻? 特色文獻? 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20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b)-0225-02
Abstract: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the significance of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is discussed, various strategic choice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re analyzed.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is promoted and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Key Words: Local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Digital
每個地方悠久的歷史都形成了豐富的歷史文獻資源,地方特色文獻的重要特點就是其地域性,它們反映了一個地域的歷史、文化、經濟的發展歷程和特點,對該地域的研究有著豐富的價值,有助于宣傳和弘揚地方文化,因此,大數據背景下,將地方特色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有著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1? 地方特色文獻數字化的意義
1.1 促進特色文獻保護
地方特色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建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地方文獻的損壞或者遺失[1],有效避免有些資料因年代久遠進行翻閱造成的破碎和殘缺,杜絕反復利用對資源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數字化建設使得文獻資源的儲存、傳輸和檢索快速有效,并且讓文獻資源的保護與使用不再矛盾,有利于資源的共享與利用,促進地域性的宣傳與交流。
1.2 滿足用戶特殊需求
地方特色文獻數字化的處理,使得資源的信息有效整合,通過二次開發和利用,各類資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整理,不同主題和各類載體的資源也得到歸納,用戶運用網絡、計算機等信息技術,使得資源的獲取更有目標性,更能滿足用戶特殊的信息需求。
1.3 有效實現資源共享
將地方特色文獻數字化為書目數據、全文數據等各類數據庫,通過各級各類數字化平臺推廣地方文獻的使用,幫助用戶獲取所需資源,使得更多的人能同時獲取信息,有效提升了資源的使用率和傳播速度。
2? 地方特色文獻數字化建設形式
地方特色文獻數字化建設的形式取決于資金、人才、資源特色、服務對象的需求等各種因素,目前采用的形式主要有書目數據庫、全文數據庫、多媒體數據庫、專題數據庫、圖片視頻數據庫等多種形式。
3? 地方特色文獻數字化建設的策略思考
3.1 內容收集策略
建設一個數字化數據庫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而內容的收集與整理是做好文獻數字化建設的關鍵一步,要綜合考慮整體文獻資源的狀況、文獻的價值、文獻的載體形式、財力、人力、績效等因素。策略的選擇上首先要對擁有的文獻資源有整體的把握和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對用戶需求進行調研,最終確定數字化建設的內容與方向,數據庫的建設既要追求大而全,也要具備精而尖,大而全更偏重于地方特色文獻資源的保護與共享,精而尖更偏重于滿足用戶特定需求和專題服務。如井岡山大學圖書館就緊密結合所在地的廬陵文化特色,為宣揚古廬陵的宗教、儒學、書院、農耕、民俗等贛文化及其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浩然正氣的民族精神,建設完成了《廬陵文化研究特色文獻資源數據庫》(全文),數據庫共收集有關廬陵文化特色資源題錄信息1.6萬余條,論文全文數據5800余篇;導入各類廬陵文化特色文獻資源的共5900余種,彰顯了地方特色,突出了區域優勢,傳承了歷史文化。
3.2 形式確定策略
地方特色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的形式選擇要看擁有的資源特色和人才的構建,在人才能力不足、財力不夠的情況下,更好的選擇是建設書目數據庫,將擁有的地方特色文獻建成書目形式的數據庫,方便用戶查找到紙質文獻;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建立全文數據庫,方便資源的共享和多人重復利用;在人才許可的條件下,可以將地方特色文獻進行提煉,建立專題數據庫;對于多載體的文獻資源,可以建立多媒體的數據庫。也可以采取逐步深入的形式,先建立書目數據庫,再建設全文數據庫,最后建立各載體都具備的綜合數據平臺。井岡山大學圖書館搭建的《井岡山研究特色資源知識發現平臺》就是一個綜合性載體的數字化平臺,里面收錄了全文、論文、視頻、手記、錄音等多載體的地方特色資料。
3.3 推廣應用策略
將各類特色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不僅僅是為了保護,更是為了廣泛推廣和宣傳,為更多人所用,促進地方文化、經濟發展。數字化的地方文獻信息能夠重復提供給更多的讀者同時利用,實現地方文獻的保存和利用雙贏的局面[2],因此數據庫建成后的推廣策略也顯得尤為重要,數據庫的建設單位要積極開展各種宣傳推廣活動,宣揚數據庫的特色,主動對接地方信息化部門和有關科研機構,利用資源優勢提供各類地方發展的專題信息服務,促進當地文化、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地方特色數據庫的作用。
3.4 共享發展策略
各部門單位擁有的地方特色文獻資源既有不同也有重復的,其保存的方向和目的不一樣,保管的方法和揭示的手段各異,為了避免各自為政、相互牽制,地方特色文獻資源的建設應該是一個全局性的系統工程,要有整體規劃和設計。從項目的方向確定、實施、分工、落實、資源的整合予以通盤考慮,需要各方的配合與協調,既彰顯特色又相輔相成,實現共享發展的目標。
4? 地方特色文獻發展瓶頸
在大數據環境下,地方特色文獻的數字化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某些地區甚至發展勢頭很強勁,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受資金短缺、人才限制,很多特色資源建設只能停留在書目數據的提供;其次,推廣對象針對性強,用戶面窄,使得數據庫的利用率不高;再次,因為地方特色文獻收藏部門多頭化,導致數字化建設的共建與共享的關系復雜;最后,還存在因為數據庫使用產生的效益不直接,導致績效評估困難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因素都成為地方特色文獻數字化建設的發展瓶頸,也是未來地方特色文獻數字化建設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方向。
5? 結語
總之,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發展,促進了地方特色文獻的數字化建設,既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又能有效保護特色文獻,是社會發展的重大進步,信息服務部門只有把數字化建設策略和手段考慮得更周全,才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特定需求,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胡海鷹.大數據背景下地方文獻數字化探討[J].圖書情報論壇,2014(6):31-33.
[2] 盛瀟.海南省高校圖書館的地方文獻數字化建設[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12):125-126.
①作者簡介:呂詠梅(1970—),女,漢族,江西吉安人,碩士,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情報分析、圖書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