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學超(上海市金山中學 上海 201599)
葉綠體色素的構成、比例和含量水平,直接反映了光合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平、環境響應方式等。葉綠體色素的質、量,在分析與葉綠體色素變化相關的生理機制[1],探討光系統中能量轉移等規律,以及研究環境因素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2-3]等工作中都很重要。在“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實驗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問題,致使無法如期完成教學內容、達成教學目標,實驗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筆者利用研磨過濾器(北京川布蘭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對本實驗進行了一定的改進。
1.1 操作步驟多,完成實驗時間長 在常規“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由于實驗步驟多,學生實驗操作時間一般需要20~25 min;即使提前充分預習,最快至少需要15 min 以上才能完成。因此根據教材常規情況下教學,時間比較緊張,留給學生進行實驗現象觀察、分析和拓展延伸的時間并不多。
1.2 操作要求高,實驗效果不穩定 常規實驗對整個實驗操作要求比較高,任何操作步驟有問題,都容易導致實驗效果不穩定。例如,研磨操作要求迅速充分研磨,但很多情況下學生不擅長使用研缽,導致研磨速度慢,研磨不充分,色素提取含量低;過濾操作時,學生不易把握脫脂棉的用量,或碳酸鈣、石英砂的加入量過大,導致過濾速度慢、濾液含量少和濾液雜質多等問題;畫濾液細線時,用毛細吸管會使得濾液出現印染現象,導致色素分離不明顯;層析操作要求根據試管底部層析液的量,調整濾紙長度并掛到試管軟木塞的鉤子上,學生很難估計準確,導致濾液細線浸入層析液或接觸不到層析液的情況,需要較多時間進行調整。
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對于“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改進,主要集中在以提升實驗效果為主要目的的步驟改良。例如,左小龍等[4]提出可使用薄層層析等方法替換原有步驟,并進一步分離、收集4 種色素,測定吸收光譜,強化學生的理解;楊建勝等[5]提出可增加乙酸乙酯溶解胡蘿卜素和色素萃取步驟,提高實驗成功率;陳琳[6]提出石油醚+丙酮(20∶2)層析效果較好;周臻華[7]提出選取龍葵或烏蘞莓提取的色素效果較好;朱靜[8]提出“推血涂片方法”畫濾液細線會“直、細、均、齊”等。根據這些改進,實驗效果確有提高,但是實驗的操作時間并沒有縮短,甚至用時更長,對實際教學的幫助并不大。
3.1 實驗材料的選擇 教材建議使用新鮮的菠菜或青菜作為實驗材料。菠菜或青菜的主葉脈明顯,準備材料時需要學生去除大量葉脈,花費時間較多。韭菜為平行葉脈,無明顯主葉脈,本實驗將實驗材料替換為韭菜,避免了去除葉脈的步驟,節約了時間,且韭菜提取到的葉綠體色素最終層析結果與菠菜、青菜沒有明顯差異。
3.2 實驗材料的處理 教材中需要對實驗材料進行去主葉脈、剪碎、稱量,但該實驗是定性實驗,準確稱量意義不大。因此將此步驟改為“用剪刀切取稍經風干脫水處理的韭菜葉,剪碎,加入研磨過濾器中至約1/3 容量(圖1)”。教師預估實驗中的韭菜葉用量,學生根據估算方式進行操作與最理想狀態并無明顯差異,縮短操作用時至約1 min。

圖1 實驗材料的處理
3.3 研磨過濾步驟合并 教材中研磨過濾分為2步,操作較多,耗時較長,容易出現操作問題。因此,在本實驗中改為“在研磨過濾器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鈣,一次性加入3 mL 無水乙醇,進行迅速、充分的研磨后,用移液器吸取濾液,并收集到一個小指管中(圖2)”。研磨過濾器集成了研磨和過濾2 種功能,可在極短時間內(約2 min)就完成研磨與過濾步驟,研磨更為便捷、快速、充分,且在研磨同時完成過濾,省時高效、效果較好[9]。改進后實驗藥品的用量進一步減少。為了避免研磨時乙醇揮發導致的損失,原本需要分次加入總量5 mL 的無水乙醇進行提取,現在只需要3 mL 即可保證提取樣品的效果,同時石英砂與碳酸鈣的用量也明顯減少。

圖2 研磨過濾
3.4 濾液的處理 教材中過濾后的濾液未做任何處理,故常出現渾濁狀態。因此,在此增加步驟“將小指管放于迷你離心機中,5 000 rpm,離心15 s,靜置備用(圖3)”。離心后的濾液更澄清,觀察效果更好,減少了雜質存在對劃濾液細線步驟的影響,本步驟操作需要約1 min。

圖3 濾液的離心
3.5 濾紙條的制備 將教材中的濾紙條尺寸由18 cm×2 cm 改為8 cm×1 cm,濾紙條的一端剪角標記操作不變。本步驟的改變主要為適應展層瓶的容積,操作需要約1 min。
3.6 畫濾液細線 教材中所用的毛細吸管畫濾液細線的方式極容易出現印染現象。因此,將毛細吸管替換為加樣板(圖4)能很好的控制加樣量,最大程度避免出現印染現象,并且能保證在較短時間內將濾液細線畫的又細又直,也保證了最終的實驗效果相對更好更清晰,實驗成功率更高。本步驟操作需要約3 min。

圖4 畫濾液細線
3.7 色素的層析 教材中用塞子上加小鉤的大試管進行層析,需要根據試管底部層析液的量調整濾紙長度。因此,本實驗改為“將2 mL 層析液置于展層瓶中,將加好樣的濾紙條點端向下放入展層瓶中,蓋好瓶蓋進行分離(圖5)”。改進后的操作避免了學生根據試管層析液調整濾紙的長度,進一步縮短操作時間至約2 min。

圖5 色素的層析
實驗改進后,在保證整體成功率的前提下,操作時間大幅度縮短,由原本的20~25 min 縮短至約10 min,并且實驗的材料用量減少約一半,避免了實驗材料的浪費。確保實驗后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實驗結果的觀察、分析和拓展,有效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