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立 陶若婷 張雁云 范六民 戴俊彪
(1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100875 2 北京十一學校 北京 110000 3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100871 4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100084)
理論考試B 共3 h。
51~60 題:細胞生物學;61~68 題:植物解剖學和生理學;69~80 題:動物解剖學和生理學;81~83 題:動物行為學;84~93 題:遺傳與演化;94~98題:生態學;99~100 題:生物系統學。
每個問題答案全部正確得1 分。一個問題中4 個答案都正確,得1 分;只有3 個答案正確,得0.6 分;只有2 個答案正確,得0.2 分;只有1 個答案正確,得0 分。
51.科學家準備了3 種必需成分,開展蛋白激酶抑制物的高通量篩選。首先,他們將單個蛋白激酶的基因與T7 噬菌體的主要衣殼(頭)基因融合。當融合基因在細菌中表達時,融合蛋白將組裝到噬菌體衣殼上,將激酶展示在噬菌體外表面。然后,將一種可以結合到激酶的ATP 結合口袋的ATP 類似物被附著到磁珠上。最后,準備了需要測試的化合物庫。
為了測試化合物對激酶的結合能力,帶有某一種特定激酶的噬菌體在一個96 孔板中與多個孔中的磁珠混合。然后將需測試的化合物,以一系列不同的濃度添加到每個孔中。將混合物溫育,在25℃條件下,溫和振蕩1 h。通過強磁鐵將磁珠吸在孔底部后,將所有游離(未結合)成分洗去。最后,剩余的附著在磁珠上的噬菌體可利用添加過量的相同ATP 類似物從磁珠上洗脫下來,計算它們在細菌培養皿上形成的噬菌斑數目(下圖)。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當結合過程達到平衡時,所有可能的抑制物分子都結合到激酶上
B.在本實驗中具有高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必定結合到激酶的ATP 結合位點處
C.在進化上保守的ATP 結合位點處存在的微小差異可實現特定激酶的靶定
D.結合能力很強的測試化合物將在檢測中獲得數目更少的噬菌斑
52.在裂殖酵母中鑒定了一個基因,與原生動物(Protozoan)端粒酶亞基同源。然后,在酵母的二倍體菌株中靶向敲除了該基因的一個拷貝。誘導孢子形成,以獲取單倍體。所有的4 個孢子都可以萌發,并且可以在營養瓊脂平板上生長。每3 天將克隆重新劃線到有新鮮培養基的平板上。經過連續4 次這樣的劃線轉移,原先4 個孢子中有2 個的后代出現生長不良。將細胞從第3 天、第6 天和第9 天的平板上取出,分別提取DNA,并在距端粒重復序列約35 個核苷酸處切割染色體。通過凝膠電泳分離DNA 片段,并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端粒特異性探針進行雜交(黑色條帶)(下圖)。假設酵母的增代時間為6 h。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裂殖酵母端粒的平均長度為300 個核苷酸
B.孢子2 和4 中似乎缺乏端粒酶
C.裂殖酵母的端粒經過每次復制會丟失不到20 個核苷酸
D.失去端粒的裂殖酵母仍具有正常大小的細胞
53.在一段時間缺氧后重新供氧(復氧)會引起心肌損害。用于評估心肌功能的一個最重要的指標是測定線粒體膜電位。活性線粒體由于帶有負電荷,從而可以被一種細胞透膜染料(帶正電荷的,下圖中為灰色)染色。
下圖說明缺氧/復氧(HR)處理后的單肌細胞——在藥物A 預處理或不處理下的模型(1)。肌細胞圖像在時間點(A,B,C)拍攝。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如圖(2)所示,心肌是一種橫紋肌細胞
B.缺氧誘導心肌線粒體基質pH 值降低
C.藥物A 預處理對細胞有利,因為它可以防止在線粒體膜電位在HR 處理過程中的破壞
D.藥物A 預處理組所拍攝的圖像為圖像(2);經HR 處理,但未進行藥物A 預處理組拍攝的圖像為圖像(3)
54.抗凍糖蛋白(AFGPs)具有抑制冰形成的能力,因此對許多定期遇到零度以下溫度海洋硬骨魚類的生存至關重要。一個典型的AFGP 由多個三肽重復單元(丙氨酸-蘇氨酸-丙氨酸)經蘇氨酸殘基的二位羥基與二糖通過糖苷鍵連接。為了鑒定影響該糖蛋白防凍活性的化學基團,科學家合成了很多AFGP 類似物,對糖基結構進行改變,對多肽的3 個基團R1,R2 和R3 用不同的化學基團替代,分別檢測它們的抗凍活性,如下圖所示。

該研究的結果列于下表。

R1 R2 R3 抗凍活性HO N-乙酰基N-乙?;鵑-乙?;鵒-乙酰基N-乙?;鵆H3 CH3 H CH3 CH3 CH3半乳糖苷半乳糖苷半乳糖苷H H半乳糖苷-半乳糖苷無有無有無有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二糖與蘇氨酸殘基的結合是抗凍活性所必需的
B.以絲氨酸置換蘇氨酸的突變體會降低抗凍活性
C.C-2 位的N-乙酰基為抗凍活性所必需
D.相近物種AFGP 基因中重復單元數目的不同可能是因為DNA 聚合酶的不準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