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當前和今后經濟工作的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什么是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深入地理解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我國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這個新時代就是經濟發展由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了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過去,我國經濟增長是靠要素推動、靠資源的大量投入,這個增長模式已經不適合新時代的要求。今天,我們要想繼續保持中高速的經濟增長,就必須要從追求規模和速度,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這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其次,過去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們工作的重點是解決落后的生產方面。現在,我們解決了短缺的問題,但新的主要矛盾又產生了,黨的十九大指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必須推進高質量發展。
再次,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小康階段主要解決經濟中的短缺問題,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要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使我國達到高收入國家的水平,就必須要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還有,高質量發展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那么,什么是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呢?從以上分析來看,高質量發展實際上主要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些相關內容,而其核心內涵,就是要很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也體現了黨中央提出的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對宏觀經濟、供給體系、經濟結構、生產效率、收入分配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為什么要推動高質量增長
經過新中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體實力邁上了新臺階。2010年,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而且一直連續保持至今。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我國有220種產品的產量居于世界第一,形成了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國際知名企業,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
然而,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就從總體來看,還是主要靠要素投入、資源投入取得,這是一個不可持續的增長模式。而且發展到今天,我國還出現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經濟領域,一方面出現了產能過剩問題,另一方面又出現了供給體系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的問題。在制造業方面,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但卻“大而不強”,整體上依然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一些核心技術、關鍵基礎零部件還要依賴進口。比如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國內需要的芯片80%以上依賴進口。再如,我國高鐵裝備的快速發展是我們的驕傲,但高鐵裝備所需的軸承、高強度螺栓等核心零部件依然需要進口。即使是日用消費品,我們的供給也存在問題,例如,我國消費者熱衷于購買國外的奶粉,還曾出現了到日本專門購買馬桶蓋的現象等。
這些問題說明,我國經濟增長的模式還不是高質量增長。今后,我國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只有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解決新時代的主要矛盾,才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經濟學中,經濟增長可以用一個函數關系式來表示,即Q=AF(R,L,K)。這個函數關系式的右邊是土地(R)、勞動(L)、資本(K)、技術(A)等生產要素,左邊表示產出量。過去,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靠土地(R)、勞動(L)、資本(K)這些生產要素的投入,即量的擴張,但現在再靠這些資源投入,經濟增長難以持續,必須轉而依靠技術這個生產要素,也就是要靠創新謀求發展。換句話說,就是要在同等資源投入的情況下,通過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除了創新,各種生產要素如何配置才能更加有效率,還涉及體制機制問題。所以,我們還要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今后的改革中,我們要進一步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深化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同時加快法治建設。這些都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此外,從世界范圍來看,經濟全球化已是大勢所趨,各國經濟聯系和交往日益密切,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離不開世界經濟這個整體。所以,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國還要擴大開放,同時我國企業也要“走出去”,特別是要走好“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