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王闖

【摘要】 目的 分析下肢靜脈曲張采用腔內激光閉合術聯合靜脈剝脫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99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 共有120條患肢, 按照抽簽法分為A組、B組和C組, 每組33例(患肢40條)。A組患者行腔內激光閉合術聯合靜脈剝脫術治療, B組患者行腔內激光閉合術治療, C組患者行靜脈剝脫術治療。觀察比較三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切口數、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即刻及24 h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隨訪6個月后的復發情況。結果 A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切口數均明顯少于B組、C組, 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B組、C組, 手術時間明顯短于C組, 術后即刻及24 h VAS評分均明顯低于B組、C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和B組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A組的復發率為2.50%, 略低于B組的5.00%、C組的5.00%, 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的切口感染、隱神經損傷麻木、局部血腫瘀斑、皮膚灼傷、深靜脈血栓形成(DVT)、血栓性淺靜脈炎的發生率分別為0、2.50%、2.50%、2.50%、0、2.50%, 均明顯低于B組的12.50%、17.50%、17.50%、17.50%、12.50%、17.50%, C組的15.00%、20.00%、20.00%、20.00%、15.00%、20.00%,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下肢靜脈曲張采用腔內激光閉合術聯合靜脈剝脫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較為理想, 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下肢靜脈曲張;腔內激光閉合術;靜脈剝脫術;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30
下肢靜脈曲張在臨床中較為常見, 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較為多見, 臨床上主要利用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及剝脫術治療本病患者[1], 但是, 效果不夠理想。因此, 本文選取99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旨在分析采用腔內激光閉合術聯合靜脈剝脫術的治療效果,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7月在本院經臨床診斷并接受治療的99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共120條患肢, 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曉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根據抽簽法分為A組、B組和C組, 每組33例(患肢40條)。A組患者中, 男20例, 女13例;年齡36~66歲, 中位年齡46.8歲;B組患者中, 男21例, 女12例;年齡35~65歲, 中位年齡46.5歲;C組患者中, 男19例, 女14例;年齡34~64歲, 中位年齡46.2歲。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A組 A組患者行腔內激光閉合術聯合靜脈剝脫術治療, 具體內容如下。①在患者腹股溝區作一斜切口, 實施常規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處理, 利用一次性金屬剝脫器對患者大隱靜脈主干進行全程剝脫處理, 給予患者曲張側支實施常規切口剝脫處理。②利用腹股溝區小切口為患者大隱靜脈主干實施高位結扎處理, 將患者患肢抬高20°并將患者下肢血流盡量排空, 利用LFK-SLT30半導體激光治療儀對患者曲張靜脈實施光纖導入處理, 使用808 nm激光促使患者病變組織產生熱效應, 通過光纖傳送促使患者血管纖維化及閉合。對于不同直徑的靜脈應采用不同治療原則, 給予個體化治療, 功率14~18 W, 若淺表曲張靜脈較為細小, 應給予患者實施2 mm切口點式剝脫處理。
1. 2. 2 B組 B組患者行腔內激光閉合術治療, 具體操作同A組②步驟。
1. 2. 3 C組 C組患者行靜脈剝脫術治療, 具體操作同A組①步驟。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三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切口數、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即刻及24 h VAS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隨訪6個月后的復發情況。術后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隱神經損傷麻木、局部血腫瘀斑、皮膚灼傷、DVT、血栓性淺靜脈炎[2]。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三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切口數、手術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比較 A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切口數均明顯少于B組、C組, 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B組、C組, 手術時間明顯短于C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和B組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三組患者術后即刻及24 h VAS評分、復發情況比較
A組患者的術后即刻及24 h VAS評分均明顯低于B組、C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的復發率為2.50%, 略低于B組的5.00%、C組的5.00%, 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三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A組患者的切口感染、隱神經損傷麻木、局部血腫瘀斑、皮膚灼傷、DVT、血栓性淺靜脈炎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B組、C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以往臨床上通常采取靜脈剝脫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 但是靜脈剝脫術的創傷較大, 術后恢復速度較慢, 復發率高達62%, 所以臨床使用較為局限。而采取腔內激光閉合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患者時的激光會導致血液局部氣化, 形成蒸汽泡后可對其局部靜脈腔內皮細胞造成熱損傷[3], 可誘發患者血管管壁纖維化, 類似于血栓形成, 從而導致患者出現管腔閉塞, 但與靜脈剝脫術治療的效果相比, 其成功率為100%, 可促使患者切口數量明顯減少[4], 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 且操作較為簡單, 安全性較高, 術后可快速恢復,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術區美觀度, 促使患者靜脈纖維化閉合[5]。但是, 存在較為細小的迂曲靜脈不能應用激光治療, 容易產生皮膚灼傷等不良反應, 因此, 臨床上提出了腔內激光閉合術聯合靜脈剝脫術治療的方案, 以有效彌補上述缺陷[6]。
綜上所述, 下肢靜脈曲張患者采用腔內激光閉合術聯合靜脈剝脫術治療的臨床療效確切, 可促使患者盡快康復, 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值得臨床推薦。后續探討中, 臨床工作者應深入分析下肢靜脈曲張的有效治療方案, 同時進行大樣本、長時間實驗, 以加深臨床的探討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春龍, 姚立正, 李文會, 等. 腔內激光閉合術與傳統外科手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對比研究.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7, 26(4):305-308.
[2] 康樂. 靜脈腔內激光和傳統手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近期療效比較.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6, 29(12):1772-1773.
[3] 張志華, 王肅生, 梁剛冀, 等. 腔內激光閉合聯合泡沫硬化劑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療效及其對患者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6的影響. 海南醫學, 2016, 27(21):3502-3505.
[4] 吳中華. 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聯合腔內激光閉合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療效分析.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13):1875-1876.
[5] 黎榮克, 趙旭, 王刃. 腔內激光與硬化劑聯合大隱靜脈剝脫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比較研究.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8):81-83.
[6] 李國新. 腔內激光和傳統手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比較策略. 雙足與保健, 2017, 26(7):117-118.
[收稿日期: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