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豪
摘 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場硬仗。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全面開展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農村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本文介紹了寶豐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基本情況、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人居環境;問題;建議
一、基本情況
寶豐縣總面積722平方公里,轄9鎮3鄉1個辦事處299個行政村,總人口51.8萬人。近年來,寶豐縣委、縣政府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安排部署,實施“三清三改三增”行動(清垃圾、清坑塘、清畜禽糞污,改水、改廁、改陋習,增綠、增亮、增文化),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通過了全省垃圾治理達標驗收,榮獲了全市農村人居環境觀摩第1名。2018年,全縣投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資金1.86億元,清理存量垃圾7.1萬方,街道整治450公里,硬化道路156公里,修砌下水道149公里,建設廣場(游園)368個,栽植綠化樹10萬余棵,種植小雜果67600棵,美化墻體18.7萬平方米,制作墻繪1.8萬平方米,切除踏步1260處,拆除殘垣斷壁1800處,平整宅基地920處,治理坑塘59個;新增示范村41個,達標村34個,累計創建示范村121個、達標村136個;39個貧困村中,創建示范村30個、達標村9個。
隨著全縣人居環境改善水平的提高,不同風貌的美麗鄉村層出不窮。石板河、岳墳溝、槐樹嶺、張溝等村展示了山區石房石墻的鄉村古韻,興隆、戶莊、泥河、西火山等村描繪了田園風光,外口、柳林、何莊、皂角樹、馬莊等村傳承了紅色文化,程莊、白石坡、高皇廟、堂洼等傳統村落煥發了古建魅力,楊溝、王堂、朱洼等村錦上添花,已成為全縣的名片。美麗鄉村建設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幅展示農村改革開放成果的絢麗畫卷,不僅吸引了外地同行的絡繹不絕地參觀學習,更是受到了省市領導的好評。
二、主要做法
1.清理陳年垃圾,建立保潔機制。2018年3月至6月,開展了農村存量垃圾集中清理整治行動,縣委農辦負責協調,勁旅公司負責存量垃圾清運,縣住建局環衛處負責現場指導,全縣共出動人工1200余人、挖掘機60余臺、鏟車60余臺、垃圾清運車輛約1500臺,清理生活垃圾19627車次14萬噸,農村臟亂差得到了根本扭轉。同時,縣政府與勁旅公司簽訂保潔合同,全縣域實行市場化保潔,建設期總投資5125萬元,運營期10年,年服務費3900萬元。目前,全縣共配備保潔員920名,配置深埋桶225套、垃圾桶3.6萬個、電動保潔車993輛、垃圾收集車66臺,實現了村村有保潔員,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2.實施五項工程,提升村容村貌。一是農村暢通工程。對村內道路平整清障,高斬低平,打通斷頭路,共整治街道450公里,硬化道路156公里,切除踏步1260處,拆除違建878處。二是環境凈化工程。對村內垃圾集中清理,疏通排水,清理溝渠、河道、坑塘內漂浮物,共修砌下水道149公里,治理坑塘59個,建成污水處理設施2處;以泥河、楊溝、王堂、朱洼等11個村為試點村,采取縣級補助、鄉村組織、農戶出工的方式,開展農戶廁所革命,完成農戶改廁867戶,縣財政每戶補助1000元。三是鄉村綠化工程。對公共場所、道路兩側、房前屋后見縫插綠,栽植桃、杏、梨等小雜果67600棵,栽植各種綠化樹10萬余棵,綠化舊宅基地600處,綠化人工濕地10處,全縣102個村實現村莊林果化。四是村莊亮化工程。拆除殘垣斷壁1800處,整治荒蕪舊宅2600處,美化墻體18.7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230盞。五是農村文化工程。弘揚傳統文化、農耕文化、宣傳文化,刷寫鄉風文明墻繪1.8萬平方米,建成農家書屋44處,農耕文化屋8處。
3.突出鄉村風貌,建設美麗鄉村。按照全市“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有關要求,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條件好的抓提升,條件差的抓改善,全縣所有村全部動起來。同時,明確全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注意事項,要求因地制宜,利用舊磚舊瓦等閑置建材,建設廣場、游園、排水溝等基礎設施,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全縣共創建“四美鄉村”30個、“美麗小鎮”10個。
三、存在問題
1.農村環境亟待提高。多數農村缺乏規劃,整體布局散亂,存在搶占、亂占和重復建設現象。沒有綜合考慮排水、排污等實際問題,“臟、亂、差”現象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
2.鄉村道路存在重建輕管。由于維護保養不善,部分鄉村道路嚴重損毀,同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不完備,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3.老式廁所影響生活質量。由于傳統習慣或經濟條件影響,很多農戶還使用舊式坑式廁所,夏天容易傳播疾病,不利于提高生活品質。
4.農村綠化美化標準不高。總體規劃滯后,有的地方綠化不切實際,有的地方綠化管護不到位。
四、對策建議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突出鄉愁和田園風光,讓村莊變得生態宜居,不斷增加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要廣泛動員,精心組織,扎實推進,久久為功,為鄉村振興助力添彩。
1.推進垃圾治理。垃圾治理是人居環境的首要任務,要完善農村環衛保潔機制,勁旅公司要管好保潔員,各鄉鎮要用好公益崗位,消除背街小巷、坑塘溝渠、橋頭河邊等衛生死角,提高垃圾清運設備運行效率。加快中電新能源垃圾發電項目工程進度(總投資11億元,其中一期投資6.3億元,日處理能力1200噸),確保今年6月底前正式運行發電設備,使垃圾變廢為寶。開展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工作,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2.實施污水治理。污水治理是人居環境的重點,要大力實施村莊排水疏通工程,以房前屋后、坑塘溝渠為重點,實施清臟疏浚,消除農村黑臭水體,逐步恢復水生態。有條件的村選擇建設低成本、易維護、高效率的小型人工濕地。一般村先合理建設污水排放溝渠,貫通排水,治理污水橫流,排除道路積水,解決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問題。
3.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繼續推進農村暢通、環境凈化、鄉村綠化、村莊亮化、農村文化等五大工程,高標準創建農村人居環境達標村示范村,示范率達到50%以上,達標率達到90%以上,貧困村全部創建為示范村。與中國鄉建院合作,把石板河村打造成美麗鄉村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