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霞
摘 要:近些年我國經濟實現了跳躍式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的提高,同時,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于漁業產品的要求,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實際的漁業養殖的過程中,卻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淡水養殖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以及對策。
關鍵詞:淡水養殖;問題;對策
我國有上千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淡水養殖歷史非常悠久,近些年國家對于淡水養殖業的發展非常重視。我國的淡水養殖業是世界內陸漁業的一支勁旅,水產品總產量位居世界第3,而內陸漁業特別是淡水養殖產量一直位居世界第1。盡管如此,我國的淡水養殖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倘若這些問題一直不能夠被很好地解決,將會抑制我國淡水養殖的發展。由此可見,探討淡水養殖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淡水養殖中的存在問題
1.養殖技術粗放。目前,許多地方大都還采用傳統的養殖方法和技術,生產效率較低。淡水養殖個體的生產規模比較小,其主要的生產方式也比較傳統,仍舊是分散經營、一家一戶的模式。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養殖戶都是根據自己的意愿去盲目地選擇養殖的品種、苗種的來源以及成魚的上市規格。在飼料方面也沒有遵循相應的標準,甚至有些養殖戶使用的飼料是自己加工的,會對水產品質量以及水質造成影響。再加上近年來,人們大量投餌、施肥以及過度的使用消毒劑、殺蟲劑,導致養殖場所的污染愈加嚴重,從而增加了水產品出現病害的幾率。由于養殖技術的粗放,不僅使水產品的品質大大降低,還可能對當地的淡水資源造成嚴重影響,這些都將制約淡水養殖的持續發展。
2.養殖品種混亂。因為大部分的養殖戶缺少系統的市場調查,致使他們對于市場的供求關系認識不足,從而造成養殖品種混亂的情況比較嚴重。另外,在大部分的淡水養殖區,多以傳統的養殖品種為主體,這些品種養殖的數量多,這樣在價格上就會降低。同時,養殖戶在挑選養殖品種時,經常采取“一窩蜂”的從眾心理,導致養殖品種太過單一,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控性。一些特優的水產種苗更是稀缺,只依靠于采捕天然的苗種,這就造成其養殖發展的滯后,甚至個別好的品種需要從國外進口,增加了額外的成本。
3.養殖生產組織化程度低。目前,許多地方淡水養殖主要的經營方式是以家庭承包為主,科研、種苗、飼料、加工和銷售基本上還處于各自獨立的狀態,產業鏈尚未有機地構建起來。大部分為個體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競爭力弱;同時品牌創建和培育意識不強,水產養殖品牌企業和名牌產品少,在國內外缺少影響力和知名度,其效益與質量均有待進一步提高。零散、小規模、競爭力弱、組織化程度低、沒有品牌等,這種局面不適應產業化發展的需要,難以促進產業化格局的形成。
4.養殖產品藥物殘留超標。當前,我國水產養殖采取的是高密度、多品種、集約化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加劇了養殖對象疾病的發生,養殖單位和養殖戶為了減少損失,加大了用藥量,更有甚者,部分養殖單位、養殖戶為了過分追求防治效果和更低的成本,使用一些低價格高殘留藥物。
5.水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缺乏。目前,國際、國內消費市場對水產品質量安全性都有很高的認識和要求,雖然我國水產養殖業迅猛發展,但是水產品質量安全研究環節仍然薄弱,標準體系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養殖生產環境、產品質量標準、藥殘監控等方面與國際市場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離。我國現存的標準,尚不完善,配套性不強,嚴重滯后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無標生產和無標流通現象十分普遍,而且現行標準多為產品質量標準,缺少有關水產品生產規程、種質、產地環境條件等方面的標準,使得許多水產養殖品一直沿用過時的標準。
二、淡水養殖發展的有效對策
1.優化養殖環境及品種結構和。在水產育種方面,應采用多樣的養殖方式。長期進行單一的品種養殖,就會損害到養殖水域的生物多樣性,破壞養殖生態環境。養殖的高密度是制約水產養殖業前進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養殖作業時,發生病蟲害的幾率會直線升高,為了防治病害,就要大量使用藥物,使得魚體中留下藥物殘留物,也影響到水質質量。在水產養殖中,倡導進行低密度的自然養殖,盡可能地避免使用農藥。
2.規范藥物使用。加強養殖環境監測和水產疫病的防控,加快研制開發針對性強、低毒、無殘留的無公害漁藥,研發漁用疫苗、天然中草藥制劑等“綠色藥”,科學合理使用藥物,以提高養殖生物病害防治效果與水產品品質。
3.促進淡水養殖業的產業化經營。要加大力度培育一批實力強、科技含量高、輻射范圍廣的淡水養殖龍頭企業。從品牌化、工業化等方面提升整個產業水平,推動淡水養殖業向現代化漁業發展。實行“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推行標準化、規范化的無公害認證和出口養殖基地備案等一系列措施,確保源頭產品質量,真正實現無公害養殖。
4.加大選育優良品種的力度。優良品種對養殖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相同的養殖條件下,使用優良品種可增加20%-30%的產量。要實現淡水養殖的產業化,就必須先實現養殖品種的良種化,提高良種的覆蓋率。要把現代生物技術和傳統的遺傳育種理論相結合,大力開展主要養殖品種的遺傳改良與選育工作,建立原、良種場,加強對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通過引種、選育、雜交等育種手段,培育一批優良新品種。同時適度引進新的優良養殖品種,研究其種苗規模化人工繁育技術,保證養殖的種苗供應。逐步建立和完善良種的繁育體系,盡快實現水產養殖良種化。
5.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根本內容,是養殖種類的市場和經濟可行性、養殖技術的長期穩定的支撐性及養殖水環境的長久利用性。因此,大力推廣漁業環保技術、抗病及其生長優勢的優良品系培育技術、優質飼料生產及利用技術,是實現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體技術。
三、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本文的研究就可以得知,雖然近些年我國實現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在關于淡水養殖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希望在與之對應的解決措施的幫助下,這些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進而為我國淡水養殖行業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路春艷.淺談北方淡水養殖中的問題及應對[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 2014(04).
[2]秦放.北方池塘淡水養殖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對策[J].當代畜禽養殖業. 2017(03).
[3]張天林.進一步發展我國淡水養殖技術及基層研究的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