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軍
摘 要:生豬養殖是一項長盛不衰的產業,近些年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有效的推動了生豬養殖的發展,提升了養殖的質量和效率,調動了廣大群眾養豬的積極性和熱情。而保育豬的養殖對企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是促進生豬養殖發展的關鍵所在。本文,將簡要分析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要點,以促進生長養殖業的發展壯大。
關鍵詞:規模化養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要點
豬肉是我國肉制品中市場需求量最大的一種食品,豬肉的人均占有量在逐步提高。相較于其他肉制品來說,其具有價格便宜,營豐富的特點。而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生豬養殖逐漸朝著規模化的方向發展,文章將以規模化豬場的保育豬為例,探討養殖技術要點。
一、規模化豬場保育豬的免疫管理
免疫管理是保證生豬健康生長和發育的關鍵所在,近些年來,非洲豬瘟、PVC-2、豬流感等疾病頻發,這些疾病有著較強的地域性特征,而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就在種豬帶毒,及細菌感染出現繼發性病毒引起的。在疫情早期出現的時候,部分養殖場由于對疾病發生原因及類型等并不是十分的清楚,錯過了最佳的預防時間,導致疫情大規模的蔓延,給養殖戶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損失。因此,在保育豬養殖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免疫工作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在開展免疫工作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提高養殖人員的疾病防御意識,注意觀察生豬的生長情況,如其在飲食、生活習慣等出現異常時,不能掉以輕心,要引起重視,檢查是只有1-2頭豬出現這種情況,還是有多頭豬出現這種癥狀,并及時的聯系當地獸醫,檢查生豬是否感染疾病,如果確定感染則要及時的將其隔離,進而做好疫病的早期預防工作。二是要合理引進種豬,為了更多的優化和豐富養殖場生豬的質量,部分養殖場選擇從外地引入種豬進行繁殖,但是,在實際的養殖中,這些種植也可能是疫病的傳染源。因此,在引入種豬之前還需做好調查工作,分析準備引入種豬的地域近期內是否出現了重大疫病,每一頭進入養殖場的種豬都必須要經過嚴格的檢疫,檢疫合格方能夠進入養殖場。三是合理使用各項免疫藥物。當前在動物免疫工作中,主要藥品可以分為抗菌藥、消炎藥和免疫調節藥物等,預防和治療比較合理的方案則是抗生素和消炎藥的組合。在豬場最為科學、安全、高效的藥物使用方案是消炎藥、敏感抗生素、維生素及免疫增強藥等組合方案。該方案在治療時的突出性優點就在于其能夠標本兼治、縮短治療療程、不容易反復等。當然,在治療工作開展期間,也需要結合生豬的實際病情,做好定期消毒、常規防疫、預防和驅蟲等工作,建立更加科學完善的接種疫苗預防好各項疾病,真正的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生豬的免疫力。
二、規模化豬場保育豬的飼料管理
飼料是為養殖場生豬提供營養的基礎所在,因此,在規模化豬保育豬養殖技術中,做好飼養管理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其有助于生豬的健康成長。具體飼養中,工作人員需要根據保育豬的日齡需求投喂不同的飼料,及時的記錄好各種飼料投喂的時間,保證食槽中始終有飼料不間斷的供應。在仔豬發育不全到發育逐漸完全的時候,飼料必須要及時的進行調整。同時還需保管好各種飼料,防止飼料發霉變質,保證飼料的新鮮性,如果給生豬喂食了發霉或者是變質的飼料,可能會引發腸胃性疾病,不利于生豬的 健康生長。在添加飼料時要注意在保育豬將食槽中所有的飼料全部吃完之后,才能繼續加料,否則可能會造成飼料浪費;要定期的清洗食槽,保證其清潔,這樣能夠有效的預防各種疾病。
此外,要合理的控制保育豬的飲水。保育豬的飲水狀況直接影響著其對飼料的營養吸收。在保育豬剛剛進入都豬群的時候,供應溫開水最為合適,保證飲水的充足,飲水不足也可能會對豬保育豬的進食量產生影響,不利于其生長發育。為了更好的保證每一頭保育豬都能夠及時飲水,可以為每10保育豬提供兩個飲水器。同時,還可以在飲用水中定期添加一些電解質或者是抗生素等藥物,這樣不僅有助于保育豬的健康成長,還能抵御病害,提高保育豬自身的抵抗能力,降低各種疾病的發生率。
三、規模化豬場保育豬的豬群管理
在保育豬進入到豬群時,需要先做好進豬前的準備工作,其第一步是保育舍的消毒工作,將保育豬移入到豬舍時,應當保證的豬舍的清潔干凈,工作人員可以先試用高壓水槍沖洗豬舍,尤其是一些清潔死角需要重點清理,防止有豬糞及其他飼料殘留。其次,則需要做好保育舍各項設施的檢查,如豬舍中國所有的飲水器是否能夠正常通水,豬舍通風情況如何,門窗等是否能夠正常關閉,常用電器是否損壞等,做好以上工作是保證保育豬健康成長的關鍵。再次,還需做好保育舍的溫度設備,在季節交替時尤其應當注意做好防寒和降暑工作,避免生豬出現嚴重的應激反應。最后,則是保育豬的分群和管教,分群時要盡可能結合生豬的體重、日齡及出生場所等進行合理的劃分,對于部分個頭小、體重弱的保育豬要單獨飼養,這樣能夠避免生豬之間出現搶食情況,減少彼此咬斗傷害的現象出現,進而更好的促進生豬的繁殖和發育。此外,保育豬在進群后還需做好觀察工作,工作人員要及時的查看保育豬是否出現了不合群的現象,分析食槽飼料和飲用水是否新鮮,查看保育豬的進食和飲水情況,如果存在有異常現象,則必須要及時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防止保育豬因為不適應分群,而出現營養不良,生長緩慢等狀況,這些不僅不利于養殖場生豬的健康成長,同時還會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總之,規模化是生豬養殖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在養殖期間做好免疫、飼養等管理工作,是保證生豬養殖質量和效果的關鍵所在。當然,要想做好這些工作也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好的事情,其需要養殖者不斷地提升自身的養殖技術,需要養殖場加強各方面的建設,這樣才有可能做好生豬養殖工作,提升養殖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分析[J]. 王清玲. 中國畜禽種業. 2017(04):107.
[2]規模場保育豬的飼養要點[J]. 魯富強.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18(04):87.
[3]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J]. 吳慶東. 農民致富之友. 2017(18):218.
[4]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J]. 王雷振,劉賀,邢小琳. 農民致富之友. 2017(10):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