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葉劍偉
摘 要:古樹名木社會價值、觀賞價值、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極高。本文主要闡述了古樹名木資源的利用現狀和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完善技術手段、落實監管機制以及強化后備培育三個方面著重探討了古樹名木的保護途徑,旨在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理論性的參考意見,促進名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古樹名木;資源現狀;保護;利用
所謂古樹名木,即是古樹和名木。古樹為生存時間超過一百年的樹木,名木為罕見稀有且研究價值強的樹木,由此可見古樹名木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能發揮其歷史價值,為科研人員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若用于觀賞能讓人們感受到百年前樹木生存的歷史現狀,形成視覺沖擊還能帶來對自然環境的無限感慨和沉思。
一、我國古樹名木資源現狀
我國目前現存的古樹名木約三百萬株,多以古樹為主,名木只占總體比例的0.2%,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西、吉林、湖南、湖北、山東以及四川等地,據調查古樹名木多生長于農村山林。
由于農村管護手段缺少科學性,城鎮現存古樹名木資源要優于農村;指派專人管理的古樹名木資源要優于無人管理資源;風景區古樹名木要優于普通地區;價值較高的古樹名木保護手段要優于價值略低資源。
二、我國古樹名木保護現存問題
1.技術手段缺失
古樹名木與普通樹種不同,其樹齡大、主干高、枝條錯雜,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所以應采用特殊針對的方法確保古樹名木的有效監管。但是現階段管護技術缺失,專業人才匱乏,除常規管護外缺少對樹木的加固、防護、修剪、復壯等手段,保護難以落實到位。
2.監管機制匱乏
很多單位的古樹名木監管水平仍需提高,缺少針對性的監管機制,且人員職責落實不到位。由于監管機制不足,很多古樹名木生長環境堪憂,主要體現在枝干錯亂、病蟲害肆虐、生長空間有限、土壤肥力不足等。
3.后備培育不足
現階段,古樹名木的保護還局限于現存樹木,對于后備資源的培育不夠,難以形成可持續發展局面,致使古樹名木的數量嚴重不足,質量也有待提升。
三、古樹名木資源保護利用的途徑
1.完善技術手段
古樹名木保護應落實到日常監管、復壯栽植以及安全控制過程中。日常監管的措施主要是改善土壤水平,加強保水保肥能力,及時排除余水,為樹木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和良好的環境。復壯栽植是及時修補破損樹洞,加強復壯培育,在樹洞修補過程中應先去除腐爛部分,經硫黃粉消毒后涂抹水柏油用來防腐,然后予以填補。若樹洞過大,應利用水泥加固填補,再選擇搭配顏色的無害漆料進行涂刷,確保樹木的觀賞價值。若樹木過于衰弱,需要通過科學修剪、橋接或者注射藥物的方法落實復壯工作。安全控制一方面在于樹木的病蟲害防護方面,管理人員要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時間和種類有針對性的采取防控措施,盡量做到防患于未然,通過綜合防治和定期觀察來避免古樹名木受到病蟲害的侵害。另一方面,還要防止外界環境對樹木產生的負面影響,應在高地古樹附近設置避雷針,在低谷古樹周邊設置防澇筑臺,預留排水溝等,確保防護措施的實效性。
2.落實監管機制
為確保古樹監管的質量和效率,負責單位應指派專人通過責任分化制度將監管落實到位,通過信息采集、責任追究以及資金配置等手段強化管理。首先,領導層面應提高對古樹名木資源管理的重視,加強分級監管將具體任務落實到個人,保護部門應與相關負責人簽訂協議,確保每棵古樹都有專人負責。為督促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要對優秀管理者提供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對其他人起到激勵作用。其次,網絡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各行各業的進步,古樹名木監管也應利用現代化手段,健全當地管理樹木的相關信息,內容分為:古樹名木種類、現狀、環境、養護方法、管理手段、具體位置、負責人員等,通過動態監管確保古樹名木得到安全防護。最后,應針對惡意破壞古樹名木的不法分子采取打擊措施,發揮法律的強制性和震懾性作用。政府應設立保護資金,發動社會力量落實古樹名木的管理和防控,對一切破壞樹木或利用名木非法盈利者予以嚴肅處置,絕不姑息。
3.強化后備培育
古樹名木是大自然的垂青,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所以要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完善后備培育方案,將樹齡達到五十年的樹木作為重點保護對象,還要將欣賞價值和科研價值極高的名木作為后備力量,有針對性的落實培育計劃。在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也要選用珍貴名木進行重點培育,優選壽命長、生命力旺盛、價值高的樹種,增加古樹名木的后備數量。此外,后備培育應先從當地樹種的選擇開始,了解地區的鄉土樹種信息,制定科學有效的培育方案,為古樹名木后備資源的培育提供有效保障。
四、結語
總而言之,古樹名木資源的保護需要從技術、制度以及后備資源的角度出發,從管理和培育層面落實保護手段,發揮古樹名木的重要價值,激發人們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和信念,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為古樹名木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詹運洲,周凌.生態文明背景下城市古樹名木保護規劃方法及實施機制的思考——以上海的實踐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16(01):106-115.
[2]康樂. 北方部分地區古樹名木復壯養護技術現狀及保護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作者簡介:葉劍偉(1966-11-)男,籍貫:浙江省云和縣,工作單位:麗水市蓮都區大港頭林業工作中心站,職稱:林業助理工程師。
陳婷(1988-11-)女,籍貫:浙江景寧,工作單位:麗水市蓮都區峰源林業工作中心站,職稱:初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