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 要:本次對小農戶式生產給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帶來的挑戰以及現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模式對小農戶的不適應性進行分析,然后提出面向農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策略。
關鍵詞:農戶;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挑戰;不適應性;策略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消費者的健康安全,也關系到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出現,農產品質量安全日益凸顯,面臨巨大的挑戰。鳳翔縣的農業資源比較豐富,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因此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需求很高。2018年3月,鳳翔縣啟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使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監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小農戶式生產給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帶來的挑戰
質量安全意識不強是很多農戶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經濟較落后或偏遠地區以及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不夠重視,在農業生產時更關心成本和產量以及農產品價格,對于質量水平的關注不多,出現蟲害、病害或草害就打藥。
鳳翔縣部分農戶是獨立經營,在生產所需物質購買和農產品銷售等方面,都是獨立面對市場。小農戶式生產的規模小、種類少、科技水平不高,難以推行標準化技術和統一產品質量標準。同一地區可能種植同一種作物的不同品種或種植不同種的作物,專業水平較低,質量難以控制。
鳳翔縣部分農戶還是習慣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對于農產品質量的相關知識和標準掌握不足,無法掌握市場發展和需求趨勢變化情況,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優勢了解不到位。
二、現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模式對小農戶的不適應性
1.執行操作比較困難。主要是很多小農戶對農產品質量檢測方面不太了解,不知道去哪檢測,也不知道怎么樣檢測;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推行存在一定困難,小農戶不能積極配合。小農戶對農產品質量檢測的認識不到位,認為與自己無關,是大規模生產者的事情,因此不能積極配合相關檢測工作。還有就是小農戶的分布比較分散,難以進行集中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不僅是自己難以集中起來前往檢測機構檢測;監測機構也難以提供集中的下鄉檢測活動。
2.激勵機制缺乏。針對小農戶層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激勵措施比較缺乏,或落實不到小農戶層面。市場的經濟激勵機制也難以在農戶層面發揮作用。因為技術、規模等方面的制約,優質農產品的生產成本較高,而按照規定只有優質農產品才有更高的銷售價格,一旦生產過程遭遇意外或某個環節不注意,就可能影響農產品質量,以優質生產無法獲得優質價格,使得農戶出現較大損失。因此農戶很少執行質量安全標準。
3.推廣培訓方式比較落后。考慮小農戶的生產需求,我國建立廣泛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但推廣方式比較落后,內容比較簡單,多是借助農技員現場指導的方式進行,很多農戶都存在懷疑心理,對于相關技術的效果不太認同或難以認同。現行的推廣方式與現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標準、認證體系等不太適應,對農戶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很大難度,需要進行創新。目前推廣的農業技術不太先進,比較落后,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對于小農戶來說適用的技術較少,多數技術運用推廣都比較困難,因此推廣成效較差。
三、面向農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策略
1.加強鄉鎮監管體系建設。結合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政體制實際情況,由于縣級監管力量薄弱,面對小農戶數量多、分散經營等特點,重點要發揮鎮級監管及村級監管員的作用。主要采取村級監管人員的定期巡查上報制度,鎮、縣監管部門能及時掌握全縣小農戶的生產、經營等詳細情況,以便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管理;加強鎮監管站建設。配備專職監管檢測人員和必要的監管檢測設備,強化日常監管、檢測和培訓;健全動態監管機制,建成以縣檢測站為依托,鎮檢測室為補充、企業自檢的多層級互補的監測格局,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致力于提升各個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充分發揮基層檢測作用。加強對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的投資,準備充足的設備和人員,同時還要定期公布對某些農產品的檢測結果。健全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機制,特別重視小農戶層面的質量安全管理,考慮小農戶生產的特點和可操作性,完善立法,明確法律責任和標準,保證法律法規的落實。
2.加強風險管理。主要是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風險監測管理,對農產品進行風險分級,開展風險預警。完善農產品可追溯法規,科學界定問題農產品對于公共安全的威脅程度,明確相應的主管部門和責任主體;加強執法力度,尤其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督促其嚴格執法;規范農產品追溯體系,明確各自的主體責任;加快品牌建設,打造具有地區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品牌,促進優質農產品生產的推廣。
3.加強執法監管。加強對農藥化肥、飼料獸藥等單位的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加強執法監督力度,充分發揮農業綜合執法作用,加強對農業種養基地的執法檢查頻次,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事件從嚴、從重予以處罰。強化畜禽產品檢疫、屠宰等的監管,實行不合格產品召回、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一系列制度。健全動態監管機制,將監管工作從農產品生產持續到銷售全過程;整合各地區執法力量,調整監管職能;建立統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檔案,對農產品進行品質承諾和不達標產品的召回處理。探索建立質檢機構誠信檔案和重點監管名單制度,實行動態管理。
4.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還需要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從源頭就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建設。鳳翔縣要推進優質農產品生產標準的推廣和技術指導,大力宣傳先進生產技術的使用規范,督促農戶嚴格落實質量安全生產的相關規定,加強對小農戶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的培訓。縣、鎮統一組織集中培訓,也可各鎮組織進行分層次培訓,或印發宣傳冊、生產操作規程等。在規模種養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等單位率先推行全程標準化生產,為農戶提供示范,鼓勵開展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引領本地區農產品的發展。
四、結語
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是農業部門開展的重點工作,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隨著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對于農產品的質量需求也越來越高。總之,新時期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注意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面向小農戶做好質量安全管理。
參考文獻:
[1]王麗娜.面向農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對策探究[J].現代園藝,2017,(6):222.
[2]朱曉禧,肖運來.面向農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2,(6):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