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涵云
【摘要】作文修改方式很多,但能真正達到由“改”而變的方式非自改不可。大到文章布局選材手法運用,小到遣詞造句標點符號的使用,都需要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關鍵詞】自改作文;自改;互改;交流分享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葉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學校領導迷信精批細改,家長也迷信,實在有損于學生的是:學生的主動性阻礙了,這是最大的損害。”他還說:“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屬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自改能力。”葉老的話明確地告訴我們:作文評改的主體應是學生,著眼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并使之逐步養成自改習慣,我們探索追求的目標應是“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葉老語)。
結合葉老這些思想的啟發,我就在作文批改方式上做了一些探索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有了一些心得。具體的做法:淡化整體,強化細節;分類修改,逐層深入。
一、淡化整體,強化細節
多年作文訓練讓我意識到,面對作文水平參差不齊、基礎不等、閱讀面寬窄不同的學生,作文采取怎樣的訓練方式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為了解決這一疑難問題,我在高一就將作文訓練分成了幾個訓練的方向,先從細節上訓練學生,淡化了整體要求。到高三時,由強化細節到強化綜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細節自改能弱化學生對寫作文的抗拒,又可提高訓練效果,可謂一箭雙雕。
(一)修改作文標題
學生作文標題擬題存在的問題是:題目太大太空泛,比如《理想》《生命的思考》;題目不新穎,落入俗套,比如《媽媽的愛》。修改時一定要讓學生有比較,有心得。所以擬題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標題,點亮你的眼”。美題欣賞。
第二步,“擬題,該有的標準”。明確擬題的目標。具體說來,擬題應該注意“三要”:一要貼切鮮明,新穎生動。題目應緊扣文章內容,使讀者一看就能了解文章寫什么,但又不能陳芝麻爛谷子,應讓讀者覺得耳目一新,激起閱讀興趣。二是簡潔凝練。恩格斯曾說:“題目愈簡單,愈不費解,就愈好。”這主要是因為短小的標題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給人以廣闊的聯想空間。如《應當辯證地看待奉獻與索取的關系》就不如《奉獻與索取》簡潔凝練,具有吸引力。三要含蓄雋永,耐人尋味。即要求標題含義豐富,富于啟發性,能夠引起讀者共鳴,帶來一連串聯想。
第三步,“擬題,該有的方法”。結合學生擬題中存在的優點與不足,介紹一些常用的擬題方法,比如作文擬題方法中的以大化小、文體定向、妙用歌詞、巧用修辭、反向擬題、詩句擬題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并修改自己題目中的不足,提升學生擬題能力。
由于擬題一直貫穿作文教學始終,所以不用刻意安排專門的板塊練習。
(二)修改作文開頭和結尾
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曾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由此不難看出,開頭的重要性。都說“鳳頭”“豹尾”很重要,所以,幫助學生改出“鳳頭”“豹尾”成為自改作文重要的一項任務。首先,要求學生明確作文開頭的要求:簡潔明了,入題迅速,語言有文采,新穎別致。其次,欣賞優美開篇、結尾,總結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我希望引導學生能總結出幾個作文比較好的開篇和結尾的方式,并根據文體及材料要求進行仿寫。這種開篇訓練以小作文的形式強化訓練。
例如:使用修辭方式展現文采的練習。《把愛心帶給他人》:愛心是冬日里的一縷陽光,驅散了凜冽的寒霜;愛心是久旱后的一場甘霖,滋潤了龜裂的心田。把愛心帶給他人,收獲的是雙倍的幸福。
例如采用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的練習。《穿越時空的飛翔》:夜深了,燈火像遠飛的螢火蟲,越來越昏暗。風徐徐地鉆進窗戶,窗簾隨風起伏。濃郁的茶香被風吹得彌散在整間屋子,沁人心脾。窗前桌上,幾本名著在皎潔的月光下光彩熠熠。
如果把開頭比作“爆竹”,那么結尾就有如“撞鐘”。古人說過:“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所以,好的結尾的訓練也如開頭訓練般,反復強化,形成意識。
(三)修改作文結構
“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猶夫行陣之首次,階梯之有依也。”梁啟超倡導的作文法一貫主張把布局謀篇放在訓練的首位,而把字句末節放在次要地位。可見如果不把要闡述的道理證明的觀點先構思好安排好,那就只能是文章未成而先毀。不同文體,文章的結構要求都不一樣。但是,好的作文總是給我們提供了比較相同的方向。因此,我先給學生提供不同文體的不同結構模式,比如議論文,它會有總分式、遞進式、對照式、并列式和片段式等多種結構方式。記敘文,有時空貫穿法,時空交織法,畫面組合法,對比應照法,跌宕起伏法,畫面結合法等。第二步,我會先給學生一些范本,讓他們根據范本的模式修改自己的作文。同時,在講評作文時傾向作文結構。
(四)修改作文語言
學生的作文語言表達能力主要來自他們積累的文學功底。所以,對這方面略顯薄弱的學生而言,先從語言表達的美感入手訓練會是一種有效強化手段。在語言表達方面,我主要借助的是仿句練習和詩詞改寫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仿句練習,考查了我們在修辭使用、結構層次、句意關系、語境語意等多方面的運用能力,是語言練習中與作文訓練緊密聯系的一種小練習。堅持練習,效果很理想。另外,詩歌的散文化改寫也是見效顯著的一種練習方式。它可以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它可以綜合使用多種描寫手法、修辭手法,它可以有不同的描寫角度,它可以提升學生的情境點評能力、理清文章的脈絡等等。
學生在仿句練習和詩歌散文化改寫的過程中強化的是語言的表達意識,在自改作文中這種意識的培養極為重要。
(五)學會使用素材,修改作文材料的表達方式
不同文體的作文,對素材的表達要求也不一樣。結合文體特征,學生對使用素材的表達要做進一步的修改。比如,記敘文的語言要求具體生動、形象鮮明,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對記敘、描寫和抒情的表達要求比較高。而議論文的語言特點是準確、嚴密、鮮明、概括簡潔,以理服人,這就對議論、抒情、敘述的表達做了要求。文體不同,語言表達的方式就不同。學生在典范作文的引導下區分個中差別,修改不足,提升對材料的語言駕馭能力。
作文細節方面的修改還有很多,比如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審題與立意等,都要在平時分解到訓練當中。只有細節到位,綜合練習才不會出大的差錯。
二、分類修改,逐層深入
前面所提的都是細節訓練,是要與綜合訓練相輔相成完成的。綜合訓練時要做的就是,分類修改,逐層深入。分類是就文體所言,前面已說明,這里就不贅述。下面我重點說說“逐層深入”的修改方式。
作文修改分三個層次:首先要自改,其次要互改,然后就是交流分享。第一部分重點談的就是自改改什么,怎么改的問題。而在自改作文關于細節的練習結束之后,就需要上“大作文”了。大作文按要求完成之后,第一改由自己按照第一步的要求完成。第二改則要發動同學的力量,互批互改,交叉完成。互改既可以找到他人作文中的不足,學習他人作文中的優點,同時,也可以給自己以啟示,產生認識方法上的共鳴。互改就是要在碰撞中產生火花。
最后,我們需要的就是精選作文進行講評與交流。這是作文教學的最精彩的環節,學生推薦或自薦優秀作文,聽美文,查疏漏,找經驗,補不足。活動成為集中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平臺。
剛開始的一篇作文會反復修改多次,一學期似乎也練不了多少大作文,但是,越往后訓練會越得心應手,兩年訓練下來,寫作對學生來說已不再是負擔而且會樂在其中。學生作文從模式中起步,到兩年后的脫模,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和套路;很多學生在各類比賽中獲獎,成績喜人。我在欣喜中看到學生的成長,看到學生自改作文取得的效果,同時也堅定了我走自改作文這條路的決心。
參考文獻
[1]何丹.陶行知的育思想[J].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