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佩 馮先賀
摘 要:近年來,我國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而城市規劃過程中若未合理進行規劃將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我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提出了“生態修復、城市修補”這一要求,這對改善城市環境、提升人們居住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城市雙修”理念的含義及意義,研究了“城市雙修”理念下的生態地區城市設計策略。
關鍵詞:城市雙修;理念;生態地區;城市設計;策略
以前城市建設過程中過于重視城市規模、城市發展速度,導致城市生態環境被破壞,嚴重影響了城市居民生存質量。尤其是生態地區城市,城市規劃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將直接影響當地經濟、環境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提出了“城市雙修”這一觀念。
一、城市雙修概述
1.城市雙修含義。“城市雙修”指的就是修復城市、修復生態環境,處理城市環境問題,提升城市環境質量、提高居民生存環境。修復生態環境指的就是依據生態觀念修復城市建設過程中被破壞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環境質量,推動環境、城市共同發展;城市修復指的就是在規劃、建設城市時,需依據城市生態區域進行建設,以免城市建設影響本地區生態環境,指導城市科學發展。針對部分已建成城市區域,需采取有針對性措施提升城市品質,提升城市居民居住環境質量。
2.意義。“城市雙修”更為重視建設特色城市、提高城市活力。以往城市在建設過程中,過于重視城市擴張與迅速發展,對城市生態環境重視程度較低,因此我國大部分城市存在嚴重環境問題。城市雙修可有效解決城市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其主要是對原有城市建設進行完善、修復,提升城市建設質量,推動城市穩定發展,此外,“城市雙修”觀念的提出可完善原有城市建設理論體系,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為完善。同時,城市雙修可有效解決城市環境污染、交通擁堵方面存的問題,在未來幾年我國大部分城市環境將有效提升,且可有效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3.設計原則。“城市雙修”設計過程中需遵守以下原則:第一,以人為本。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需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滿足人民群眾生活、生產需要,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第二,在“城市雙修”理念下,需依據城市發展實際情況、生態環境特點,科學控制城市建設規模,推動城市穩定發展。同時,需嚴格控制城市發展規模,加強城市系統治理,提升城市活力;第三,在“城市雙修”理念下,需堅持綠色發展觀念,推動城市與自然環境共同發展。在生態修復與城市修復過程中,需堅持可持續發展這一原則。城市雙修過程中,需合理設計城市,保證城市設置合理,推動城市向著綠色、低碳方面發展,從而推動城市穩定、持續發展。
4.著力點
(1)提升居民生活質量。規劃、建設城市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提高城市活力,推動城市穩定發展。然而部分城市管理人員并未重視這一目的,過于重視城市規模擴張及發展速度,因此城市部分功能并不能充分發揮,城市居民生活質量不夠高。現階段,在“城市雙修”理念下,規劃、建設城市時需遵循“以人為本”這一原則,修復城市及生態環境,推動城市、環境共同發展,建設宜居城市。
(2)傳承文化。不同城市擁有不同特點,但是城市在規劃、建設過程中,部分城市并未保留這些歷史建筑,使城市風格發生改變,也導致城市喪失了原本的特色。為規避這一問題,在“城市雙修”理念下規劃、建設城市時,需重視城市歷史文化,保留、傳承其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在設計、規劃城市時,需依據城市特色文化,加強城市歷史文化宣傳,從而建設成為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
二、 “城市雙修”理念下的生態地區城市設計策略
1.改變設計觀念。第一,正確理解“城市雙修”。“城市雙修”這一觀念屬于新型觀念,其屬于我國首創城市發展觀念,其將改變原本的城市建設方式及治理方式,由于并無其他國家的成功案例可學習,因此在城市設計過程中需深入研究“城市雙修”理念,并正確認識“城市雙修”的實質要求;第二,在城市設計過程中需改變設計觀念。在正確認識“城市雙修”相關知識的同時,還需依據不同城市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充分發揮本城市的優點,建設為特色城市;第三,在城市設計過程中需充分落實“城市雙修”這一觀念。簡單來說,城市設計過程中需充分落實“再生態”及“更新織補”觀念。在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充分融合生態修復觀念,更新、修復原有城市基礎設施。
2.充分發揮生態地區優點。相較于普通地區,生態地區的一個主要優點就是擁有豐富生態資源。在設計生態城市時,需充分落實“城市雙修”觀念,其主要內容為充分發揮生態在城市當中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其生態優勢。“城市雙修”的主要目標是建設特色城市,有效提高城市活力,提高居民居住環境質量。生態地區具有豐富的生態景觀及生態環境,其是普通地區不具備的優勢,因此生態地區可依據其優勢建設生態城市。由于不同地區生態環境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依據本地區生態環境特點建設的生態城市將成為特色城市。城市設計過程中,需重視生態這一因素,依據本地區生態環境特點,規劃、建設特色城市。生態城市在處理城市及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時,需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
3.依據生態環境建設宜居城市。以前我國生態地區在建設城市時,并未重視其生態問題,其在規劃、建設過程中更為重視城市發展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致使生態地區城市建設規模擴大的同時,城市及城市周圍生態環境被破壞,居民生活質量降低。同時,由于生態環境被破壞,出現山體滑坡、海水倒灌等自然災害問題的次數在不斷增加,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城市雙修”觀念下,需在修復城市的同時,修復本地區生態環境,這對生態地區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生態地區在規劃城市時,需依據本地區生態環境,建設人類宜居城市。城市需依據本地區生態環境特點,建設有本地特色的城市。針對已建成城市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也需加以修復。
三、結語
總之,“城市雙修”屬于新型城市發展觀念,其不僅是我國城市未來發展趨勢,也是城市轉型方向。在“城市雙修”理念下,不僅需保證城市功能可被修復,同時需保證生態環境可被修復,如此才可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推動城市穩定、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立柱,楊韞萍,劉喆,etal.城市邊緣區“城市雙修”規劃策略——以天津市李七莊街為例[J].規劃師,2017(3):25-30.
[2]繆屹泓,常曉菲.“城市雙修”理念下昆山城市邊緣區域濱水閑置用地景觀設計初探——以昆山吳淞江濱江綠地生態修復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7(11):138-141.
[3]馬奔,吳欣玥.“城市雙修”理念下的歷史河道復興探索——以成都“宜居水岸”工程西郊河、飲馬河示范段為例[J].規劃師,2017(11):16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