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勇吾
5G來臨所帶來的變化不僅僅是網絡速度的提升,更會帶來思維方式和商業模式的變革,從而更加深遠地影響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應當順應潮流,跟上時代步伐,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改革開放的40年間,移動通信經歷了飛躍式發展,且不斷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以及政治、經濟等方面帶來了深刻影響。我們溝通的載體已從文字短信、圖片傳送,變成了語音通話、視頻連接、各類直播,與此同時,我們對刷微博、看視頻、錄直播的傳輸速率和加載速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網絡強國”的宏偉目標,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產業發展”。因此在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我國移動通信領域三大運營商以及產業鏈多家企業紛紛發布了最新的5G部署計劃,明確在2020年實現5G正式商用。
5G正走入我們的生活
未來的網絡將會面臨:1000倍的數據容量添加,10倍到100倍的無線設備銜接,10倍到100倍的用戶速率需求,10倍長的電池續航時間需求等。為了應對未來爆炸性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長、海量的設備連接、不斷涌現的各類新業務和應用場景,第五代移動通信(5G)系統應運而生。
與4G相比,5G在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端到端時延等性能指標上都有了質的飛躍。與傳統通信以人為核心不同的是,5G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人與物、物與物的互連,等5G發展到足夠成熟的階段,能夠真正幫助整個社會構建“萬物互聯”。從智能手表到無人機再到家里的冰箱甚至是水表,5G 時代,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會被無線連接起來。
就在2018年11月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國移動率先在國內撥通了首個5G視頻通話。除了打通5G視頻通話外,中國移動還展示了其他基于5G網絡的設備,比如AR安防眼鏡,眼鏡前置攝像頭所拍攝的畫面可以實時把佩戴者看到的畫面傳給后臺,經過人臉比對后回傳給佩戴者。5G網絡的“大寬帶”和“低時延”,也確保同一區域多位佩戴者可同時使用AR安防眼鏡,讓智慧安防變得無懈可擊。
如果要說5G給人最直觀的特點,那就是速度將更快。5G時代,網速有多快?作為試驗點,蘇州21個居民小區,成為最早嘗鮮5G的“幸運兒”,江蘇電信網絡發展部高級工程師魏云良介紹,2017年11月,5G商用在這些小區開通,住戶的上網速度達到2.19Gbps,4G網絡幾分鐘下載的視頻,5G環境下1至2秒即可完成。“試驗中發現,筆記本電腦硬盤的運行速度已經跟不上5G網絡速度。”魏云良提到,步入5G高速時代,有些終端設備可能也要面臨更新換代。
“用通俗的話解釋,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基本上是一眨眼的工夫。”?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王東明說,從2G到3G,數據傳輸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峰值速率可達2Mbps至數十Mbps,支持視頻電話等移動多媒體業務。4G的傳輸能力比3G又提升一個數量級,峰值速率可達100Mbps至1Gbps。相對于4G技術,5G將以一種全新的網絡架構,提供峰值10Gbps以上的傳輸速率,用戶體驗速率可穩定在1Gbps至2Gbps。
5G市場前景廣闊
賽迪顧問2018年5月15日在北京發布的《2018年中國5G產業與應用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我國5G在標準研發上正逐漸成為全球領跑者。《白皮書》預測,我國5G產業總體市場規模至2026年將達到1.15萬億元,比4G產業總體市場規模增長接近50%。
《白皮書》顯示,2017年我國4G廣覆蓋階段基本結束,4G基站達到328萬個,預測5G基站總數量是4G基站1.1倍?1.5倍。“雖然目前我國5G產業鏈相對完備,并且已經在部分環節具備一定發展優勢,但是仍存在一些發展難點和突破點。”賽迪顧問通信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朕表示,目前5G還存在標準尚未完全確定、部分細分產業鏈環節薄弱、國內電信運營商動力不足、國內5G頻譜資源不夠豐富和優質等問題。
一般來說,5G產業鏈分為基站系統、網絡架構、終端設備和應用場景4個部分,每部分對應各自不同的產業鏈環節,構成了5G產業鏈全景圖。我國主設備商基于先天的市場優勢配合技術標準上的超前布局,已形成了一定的領先優勢。隨著5G商用的加快,國內各大廠商在終端領域加快研發步伐,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李朕表示,未來我國5G產業總體市場規模將超萬億元,從5G的技術特點和產業發展變化等方面考慮,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端和應用場景端。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通信業一直有種說法——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5G這條信息高速公路網一旦“竣工”,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如果你認為VR/AR、無人駕駛、車聯網這些技術都還停留在憧憬階段,那么5G就會讓這些憧憬逐漸變為現實。
VR產業將隨著5G的到來而普及壯大。VR技術在4G時代開始逐步出現并進入消費者眼球,但尚未普及和大眾化,大多數都是用于用戶新奇體驗,這是因為4G網絡仍然不足以承載規模化的VR應用。5G網絡的數據吞吐量相比4G增加了10倍,通信容量增加了100倍,而延遲是此前的1/10,因此VR在傳輸方面的障礙將被打通,困擾VR技術在移動端應用的問題將迎刃而解,以此為基礎所推出的5G+VR直播、VR游戲等互動內容便能夠讓用戶擁有更佳的視覺體驗。據預測,VR產業規模到2025年將達到450億美元。VR將給各行各業帶來全新的機遇,巨大的發展空間也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其中,VR行業的未來發展充滿潛力。
不僅如此,5G將催生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締造更加便捷、智能和高效的生產和生活場景。
“智能制造以及物聯網就是兩個典型方面。”魏云良表示,5G技術能實現網絡延時不超過2毫秒,智能制造因此將更上一個臺階。此外,萬物互聯也將更進一步,技術上可實現1平方公里內100萬個終端聯接。預計到2021年將有280億部移動設備實現互聯,其中IoT設備將達到160億部。物聯網領域未來10年的服務對象將擴展至各行業用戶,M2M終端數量將大幅激增,應用無所不在,可以說5G是為萬物互聯設計的。
除了能提高工業生產的智能化和效率之外,跟我們息息相關的交通、教育、醫療、安防、旅游等各個方面也將因萬物互聯而變得更加智慧,車聯網、自動駕駛、遠程手術、智能家居都會因5G而變得越來越普及,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
世界銀行研究表明,寬帶人口普及率每提高10%,平均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約1.38%,發展中國家帶動更高。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5G推進組組長王志勤說,發展5G寬帶網路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信息隨心至,萬物互聯的新時代生活場景,將因5G的到來而真正具象化。物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體驗將向超高清、3D、身臨其境顯示等方向發展。”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裁李正茂也表示,5G為社會帶來新價值的核心體現,已經成為傳統3C——“計算機”“通信”“消費電子”,向新3C——“連接”“控制”“融合”轉變的主要推手。他說,連接帶來的永遠在線,將為各行各業以及全社會的智能化發展提供基礎,連接的價值將凸顯;通過控制去實現工業自動化、遠程手術、遠程施工、遠程駕駛等,為通信帶來新價值;讓融合催生許多新的業務,產生新的物種,從而創造巨大的價值。
仍面臨多項挑戰
雖然5G市場前景廣闊,目前我國5G產業鏈相對完備,并且已經在部分環節具備一定發展優勢,但是我國5G仍存在一些發展難點和突破點。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2017年,我們出了一個5G概念樣機,希望2019年下半年我國推出第一款5G手機。”屆時,5G手機終端才能夠相對成熟,但技術挑戰仍然存在于設備端,同時,某些環節的縱向細分產業鏈實力仍有待提高。例如處理器、射頻功放、濾波器等對產業發展有非常重要支撐作用的核心器件,整體實力還比較薄弱。
從時間層面上說,5G標準的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1年左右的時間,任務艱巨。中國移動技術部總經理王曉云表示,4G從標準提出到完成經歷了4年到5年的時間,而5G僅用1年時間,因此這需要各方一起攜手克服困難。在頻譜資源方面,我國雖然已經為5G預留了一定的頻譜資源,但仍然不夠豐富、優質。如果我國提出的頻譜方案不能被國際上廣泛認同,就意味著我國必須被動地去接受別人的頻譜方案,需要重新去做另外頻段的產品開發,從而不得不面臨國內協調的諸多困難,導致我國5G產業發展滯后。
另外,投資收益方面部署和運維5G網絡需要巨大的投資,但到目前為止,新的商業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如何能夠讓5G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整個通信產業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5G肩負的一大使命就是賦能各行各業,但在這一探索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難點。垂直行業和2C市場不一樣,洞察需求有難度、解決方案需要完全定制、用戶認同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尤其還要求垂直行業客戶本身進行投入、聯合創新。
5G前景廣闊,挑戰也很艱巨,5G產業需要且行且努力。但從長遠來看,5G來臨所帶來的變化不僅僅是網絡速度的提升,更會帶來思維方式和商業模式的變革,從而更加深遠地影響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應當順應潮流,跟上時代步伐,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新時代 201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