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美倫 范曉萌
摘要:自2007年以來中國第一檔網絡脫口秀《大鵬嘚吧嘚》播出,十幾年來隨著網絡視頻平臺的不斷發展,中國網絡脫口秀節目日益成熟,涌現出了一大批高質量高收視率的網絡脫口秀節目。網絡脫口秀節目以青年為主要收視群體,節目的語言,整體風格都體現出強烈的青年亞文化特色。網絡脫口秀的成熟和進步形成了它獨特的魅力和規律,我們從內涵和方式中探尋到它的獨特之處。并且從表達方式,文化內核中,以及脫口秀節目的嘉賓選擇上來分析網絡脫口秀的“破壁”運動。
關鍵詞:網絡脫口秀;“破壁”運動;青年亞文化
一.青年亞文化在網絡脫口秀中呈現
現今網絡脫口秀節目的發展之處在于,網絡脫口秀節目不僅僅只表現青年亞文化,而是將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相結合,用調侃的方式來對社會問題進行評述,引發思考,尋求解決方法。這一發展使我們發現青年亞文化并不是一味的與主流文化抗爭,而是在反思,青年亞文化以青年為主體,通過借用,幽默等手法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由媒介以多種個性化的奇特樣式呈現。青年亞文化是一種普遍又特殊的文化現象,涉及邊緣文化,弱勢群體對主流文化的反抗。歸根結底是為了促進社會文化更好的發展。同時,“破壁”意為在不同濃度的液體中,會產生濃度差,一側濃度高一側濃度低,為了使壁兩側濃度趨于一致,水會自然從濃度高的一側到濃度低的一側運動。我們借用這一生物現象,分析網絡脫口秀節目實現自身的破壁,看它自身與主流文化進行融合,如何從“抵抗”進入“破壁”,從而融合。
二.網絡脫口秀節目本身分析“破壁”運動——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交融
(一)表達方式上:戲謔精神+生活熱點事件
《脫口秀大會》是2017年播出的一檔中國生活類脫口秀節目,節目主要選擇時事生活中的一些熱點話題進行評析,例如“北上廣愛來不來”“你真的有朋友嗎?”“人生沒有回車鍵”等等。脫口秀表演者們根據自己的真實的生活情況,將自己的辛酸或者無奈一吐為快。在帶著這種戲謔精神的同時,也引起觀眾的共鳴,生活確實像他們所說的那樣,有苦有甜。《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等近些年來出現的網絡脫口秀節目都能體現出一種戲謔精神,這種精神的盛行體現出人們對生活依舊樂觀的態度,觀眾喜歡在節目中聽到更加多樣的豐富的更直白的表達思想的語言。與相對嚴肅、主流的新聞節目、影視文學作品等相比,網絡脫口秀以其一反常態,特有姿態出現在網絡。與平常直接嚴肅的報道社會熱點事件相比更能將主持人的情緒帶給觀眾,給觀眾方向性的引導從而形成良好的積極的心態,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社會進步推動社會更好的發展與主流文化傳播和發展的目的相符合。
(二)內核內涵上:吐槽文化+積極的價值觀念
吐槽文化是源自日本的一種青年亞文化現象,近幾年通過社交媒體廣泛的流行在中國的青年群體中,吐槽已經成為現代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吐槽有淺淺地帶有諷刺的意思,具有調侃和玩笑的意味,因此在表達方式上深得網絡脫口秀節目的青睞。《惡毒梁歡秀》是中國網絡吐槽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網絡脫口秀節目之一,節目從片頭的“本節目不適合任何人觀看”的字幕就開始采用“自黑”的方式體現了吐槽文化的特點。《惡毒梁歡秀》節目整體都體現了“惡毒”這一特點,每期主持人梁歡都會對近期的熱門新聞加以延伸進行吐槽。雖然以“惡毒”為主要標簽,但節目的總體意圖是要通過吐槽文化的形式來傳達積極的價值觀念。
例如,在第二季最后一期討論的社會上流行的代表著隨波逐流的,安于現狀的“犬儒主義”,就被主持人梁歡用激烈的語言進行了強烈的批判,通過馬東和許知遠《十三邀》中對話實例來批判現代“犬儒主義”和“犬儒文化”這一文化的劣性,節目中梁歡的一句“如果我們不去關注這個社會的健康狀態,放棄對每一個議題背后意義的關注和探究,這個社會當然會在我們沒察覺的時候反過來傷害我們”提醒人們要具有批判精神要認真思考社會中的問題。相對于其他脫口秀節目《惡毒梁歡秀》具有更強烈的反思社會現狀的意識,不僅僅是娛樂觀眾更重要的是傳遞積極的價值觀和價值理念,具有深刻的思辨性和反思性,對于觀眾來說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和思考,在體現社會價值層面和社會進步與反思層面上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內涵。
梁歡的吐槽言詞犀利,字字見血,有理有據,使觀眾容易信服,易于將節目的價值觀念傳達給受眾。《惡毒梁歡秀》節目具有既有娛樂性又有深刻性。娛樂性主要體現在主持人吐槽的語言效果,深刻性主要體現在每期梁歡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和嘉賓自身經歷的敘述。娛樂性引發觀眾的興趣,深刻性引發觀眾的思辨。總而言之,《惡毒梁歡秀》很好得做到了脫口秀節目吐槽文化+積極的價值觀念這樣的內涵文化的體現。
(三)嘉賓參與上:明星+素人,去魅化
2017年網絡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一經播出就得到了大量關注,《吐槽大會》定位是明星喜劇式脫口秀,邀請的嘉賓涉及到各個領域。每期邀請一位主咖和其他七位嘉賓,大家互相吐槽爆料,以此來引發節目的喜劇感。《吐槽大會》緊抓節目嘉賓的個人槽點,幽默生動,采用輕格調的形式,吐槽的話語恰當而有趣不會引發嘉賓的反感還能給嘉賓和觀眾帶來樂趣。
《吐槽大會》體現出一種平等的理念,嘉賓平等:不同圈子,不同輩分的嘉賓相互吐槽,相互爆料。明星和觀眾的平等:節目縮短了觀眾和明星的距離,讓觀眾看到明星和明星之間相互吐槽,滿足了觀眾想看到明星真實自然的一面的需求,觀眾意識到明星跟自己也有著共同點。吐槽本身就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批判的意味,對嘉賓身上的槽點進行吐槽,進行調侃,嘉賓也會進行自黑,讓觀眾感受到獨特的趣味性和娛樂感。吐槽,自黑都作為一種喜劇機制,本身就很具有語言藝術效果。明星親自用調侃的方式說出自己的黑點來形成一種喜劇效果,會讓觀眾非常樂意接受,有利于明星吸粉,觀眾也樂于觀看。《吐槽大會》創造了中國脫口秀節目的新形式,實現了明星去魅化,縮短了觀眾和明星的距離,營造出親民脫口秀的形象,得到了大眾的認可與喜愛。
三.對網絡脫口秀中青年亞文化的思辨
(一)青年亞文化對主流文化起到修補作用
正如青年亞文化對主流文化有修補的作用,網絡脫口秀也有著對主流節目的裂痕修補有積極作用。當下的年輕人的狀態,尤其是80,90后青年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獲得主流價值文化體系的體面關懷,更多來自主流社會的聲音是質疑和指責,近年來“90后不負責任,不靠譜”等現象頻頻表現在影視平臺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主力責任漸漸推到青年一代的身上,然而他們在身份認同和社會地位認同上有著極大的反差感,由此導致的焦慮,緊張,沮喪不滿甚至是絕望,也更加明顯。而文化“破壁”的脫口秀節目,恰恰成為年輕人的感情出口,在觀看脫口秀的同時也找到了自我的身份認同,自己內心的想法依靠這種方式表達出來,因此網絡脫口秀也更加受到歡迎。
(二)網絡脫口秀開啟體現青年亞文化的節目先河
網絡脫口秀因其自身的獨特性,使青年亞文化可以輕松地在它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網絡脫口秀為青年亞文化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的發展空間。隨著青年亞文化激發出更多的新鮮文化符號,“破壁”式的網絡脫口秀成為了青年亞文化的代表節目。“生存”是一檔節目的根本道理。網絡脫口秀節目,作為從電視節目中孕育并創新的一種節目形式。應該運用好脫口秀節目中的“破壁”運動,結合好內核和形式兩者的形成,反觀其他近年來的新晉網絡綜藝節目只有吐槽文化和戲謔批判以及明星,其文化內核難以尋見,所有不能成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最終也會被大眾遺忘。在網絡節目元年的年代,如何創作出一檔讓大眾記住的節目是一件難得的事情。網絡節目若是想成為經典,應當借鑒脫口秀的這種“破壁”模式。將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相結合,將積極的價值觀念與生活結合。只有價值導向優秀并且有競爭力它才能長久生存。
(三)網絡脫口秀可以激發出主流節目的創新力
在網絡脫口秀積極發展的環境下,主流節目真正的發展不是削弱青年亞文化的實力,而是做到讓自己本身更加有魅力。如今社會文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主流文化與青年亞文化齊頭并進,秉持著積極的價值觀念,才能源源不斷地創造出有價值符合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節目。
總結:
現當代節目媒體受眾青年人比較多,青年亞文化的風生水起深層次原因是因為青年人處于社會化的磨合期,心理上的斷乳效應作祟有關系。網絡脫口秀不能只迎合不思考,而應該通過破壁運動,在補充主流文化的同時自己壯大完善自己,來輔助青年的心理過度而不是激化脫離主流情緒。但并非守舊陳俗,保持青年亞文化的積極內核依舊是其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林品.青年亞文化與官方意識形態的“雙向破壁”——“二次元民族主義”的興起[J].探索與爭鳴,2016,1 (2):69-72.
[2]佚名.脫嵌與再嵌:新時代中國青年亞文化的包容性重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為視角[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No.369 (6):40-45+113.
[3]李虹.論娛樂作為青年亞文化的感覺結構[D].
作者簡介:
賈美倫(1998—)女,滿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為網絡脫口秀與青年亞文化;
范曉萌(1998—)女,漢族,遼寧省大連市人,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為網絡脫口秀與青年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