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對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有利于通一思想,推進工作的有序進行,對于貫徹黨的一些主張和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黨聯系群眾,溝通群眾的橋梁。工會是一個團體。這是當前形式下工會干部思想形成與轉變的主要陣地。在新時代下,工會干部必須要發揮其肩膀上的責任,不斷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及時掌握聯系和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的方法。滿足當前工會工作的需要。
關鍵詞:工會干部;工會;培訓;新形勢
國家和黨一直很重視工會干部的培養,一直把其作為工作的重點,培養好工會干部對于理解黨和國家的一些重要政策和戰略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以前,在毛主席的影響下,我國主要以辦培訓班的方式培養干部,事實證明,這種方法確實可行。在新形勢與新任務我的要求下,我們必須創新培養方式,以滿足現實工作的需要。
一、工會干部培訓新任務
黨的十八大和工會十六大是公會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黨的領導人繼續重視工會的發展。習近平多次就工會工作發表意見。做出指示,多次強調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作用。在黨中央展開的群團工作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工會事業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一部分。
(一)對干部的培養
我黨具有對工會干部進行系統培養的優良傳統,九十多年來,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干部。中共通過系統的培養人才來提升整個隊伍的素質。加強黨的建設,形成了一批精英階層,對中國的發展有很大的推進作用。這一過程同時也是中共制度不斷改革完善的過程,這期間,我黨不斷地完善自己,培養一大批符合時代發展和政黨要求的工會干部群體,他們在基層中起著聯系和動員群眾的作用,通過系統的學習,不斷實現精英力量的整和。對于工會干部的培訓。一定要注重兩方面問題,第一是強化意識形態和黨性認識,另外還要不斷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一個錯綜復雜的關系社會。培養真正具有時代擔當的工會干部,不斷深化自己的責任意識。
(二)加強工會群體組織的政治性
黨對工會工作具有絕對領導權,習近平主席在工會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群團組織的四性,無論在工會的任何工作中,政治性永遠是他的靈魂,所有工作的展開一定要圍繞黨的工作,以黨為中心開始,不斷動員人民群眾,走在時代的前沿,擴大自己的群眾基礎。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加入我們的隊伍。把優秀骨干分子投放到基層去。在基層中不斷得到鍛煉,同時可以更好地開展群眾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工會要不斷創新,提高自己的服務能力。把工作重點放到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身上。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
習近平同志在會議上對工會近期取得的成果發表了肯定意見,但是不可否認,還存在很多的問題與缺陷,最主要的問題是脫離群眾開展一切工作。沒有真實的表達群眾心聲。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積極發表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政治性,群眾性,服務性,先進性四項原則。克服存在的一些問題,加強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如果沒有走群眾路線。根基就會動搖。如果不堅持黨性原則,路線就會偏離。
(三)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與工會面臨的任務與挑戰
在黨的18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決策,深化體制改革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但是同樣伴隨利益的再分配。在這一方面,工會要無條件支持國家的決定。服從大局安排,在改革過程中,許多個人和團體會為改革做出巨大的犧牲,在這一過程中。工會一定要發揮好自己的職能,維護廣大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有能力處理好用人單位違反民主管理制度的行為,保證職工權利的合法行使。切實關注改革中職工的利益,以及他們遇到的實際困難。
二、工會干部培訓新形勢
(一)培訓課程的重點仍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伴隨近些年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日益凸顯,工會要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積極角色,調節各階層的矛盾。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同時要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在社會的發展中。勞動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之一。這里的基本體現在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前提。只有一個和諧社會,平衡各階層的利益關系,調節其中的一些矛盾,最廣泛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情,讓他們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當中去。這種和諧不但關乎職工自身的利益,而且關系到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要把調整勞動關系納入到法治軌道上來,才能使工會的工作有序發展。
(二)依法保障職工基本權利是干部培訓的重點
保證職工的權益是對工會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工會干部工作的出發點,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這樣做才能發動人民群眾。讓人們相信工會干部的工作,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許多企業進行制度改革與產業調整。在這個過程中,廣大職工的權益難免會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要保護職工的六大基本權益。同時也要兼顧企業的發展利益,這就要對廣大干部做好培訓。讓他們了解人民是發展的基礎。要讓人民享受發展的紅利,教育工會干部要切實保護人民的利益,真正讓人民享受發展成果。為了讓這部分工作的有序開展。要適當的讓工會干部走入基層。學習一些矛盾調節機制。研究職工群體性事件預防與處置辦法。定期做研討會,探究工會在職工矛盾中如何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利益。
結語
工會干部是黨和國家聯系群眾的橋梁,是職工矛盾的調解員,在維護廣大群眾的利益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新形勢下,工會干部團體一定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投身到工會工作的第一線。為全國工會活動做出新貢獻。
參考文獻:
[1]俞姣.論基于需求導向的四位一體工會干部教育培訓體系構建[J].職大學報,2019(01):120-123.
[2]潘錦華,鄭偉.如何以工匠精神做好工會干部培訓工作——關于工會干部培訓工作創新之思考[J].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18,33(03):24-28.
[3]王華生.新時代工會干部培訓的新要求[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8(04):25-27.
[4]沈水文,胡俊文.市級工會干校如何提高工會培訓的吸引力[J].職大學報,2018(03):101-104+54.
作者簡介:王丹(1986.7.3)女,籍貫:河南葉縣,回族,畢業云南大學,本科學歷,單位:云南省工會共青團婦聯干部學校工會培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