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要: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我們要重視對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閱讀興趣;方法指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閱讀在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作用,閱讀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現已被很多教師所重視,那么怎樣才能有效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激發閱讀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第一學段的學生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那么作為教師,就應該努力去培養學生的這種閱讀興趣。
1、識字中激趣。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不識字或不熟悉字,閱讀也就成了無本之源。教師可以讓學生畫一畫文中需要認的字,以識字促閱讀,可以這樣激勵學生:“你們剛剛認識了這么多的生字寶寶,老師相信你一定能靠它們把這篇文章讀流暢,來,試一試!”可以想象此時的學生們一定會躍躍欲試,閱讀熱情空前高漲。
2、利用“故事會”,激發閱讀欲望。
低年級小孩子大都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老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來誘導學生閱讀。例如,我在給學生講“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這兩則寓言時,特意告訴他們,這兩個故事是從《寓言故事》這本書里看到的。課后,很多意猶未盡的孩子就主動去找這類書來讀。下一次故事會,讀了這本書的孩子就成了主講者,主動講述自己學到的成語和寓言故事。通過這樣為學生創造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欲望。
3、表演生趣——體會人物情感
當學生閱讀一些寓言或神話故事時,老師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的時間,來進行表演訓練,這樣既鍛煉了孩子們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認真閱讀書中人物的動作、表情、樣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強,《格林童話》是我給孩子們講得最多的,童話故事能給低年級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讓他們在動人的故事中獲得美與丑,是與非的學習,記得我講《貓和老鼠》時,學生演三次貓偷吃豬油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孩子們演得惟妙惟肖,最后連好朋友老鼠也沒逃脫它的嘴,在一陣陣笑聲中孩子們快樂極了,也嘗到了書籍帶給他們的歡樂。
二、加強閱讀指導
1、說好普通話。語文課程標準就閱讀教學在第一學段明確指出:“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是低年段學習閱讀的前提和基礎。我們北方人相對于其他地區的人來說,普通話還是比較標準的,但第四聲——去聲一般調值不夠,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及時糾正。還有的孩子說話時,懶得張嘴,懶得用力氣,造成聲母、韻母含混,普通話不標準,說不清楚,例如:n、l不分,把ge說成zhe,er字發不清楚,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要正確范讀,并要求孩子唇、齒、口、舌、腭都要用力。
2、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在閱讀中,指導學生變換方法閱讀,并從閱讀中不僅養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還要培養學生一邊讀一邊動筆圈、點、畫、記的習慣。要求學生從小形成認真讀書的習慣,做到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求解,逐漸養成初讀—細讀—深讀—熟讀的好習慣。而老師的范讀至關重要,在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之下,能夠感染他們,使他們學會尊重作者,體味文章。
3、開展閱讀活動。“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我們不但要在課堂上讀,更要在課外讀,真正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向他們推薦優秀的課外書籍,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相關活動。如“詩歌大賽,故事會等。
三、加強閱讀積累。
在學生的閱讀活動中,培養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這是《語文課程標準》里的規定。所以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應該讓孩子把好的詞語、句子給寫下來,背下來。剛開始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來完成這個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積累,教師應檢查,批閱。這對于他以后的習作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在閱讀這塊有待開發的神圣領地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積累和摸索,讓我們把人類精神上的食糧帶給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都能夠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更能體會到閱讀帶給他們的樂趣,那就從低年級孩子訓練開始吧,有了好的開端,一定會帶來喜人果實的。
參考文獻:
[1]劉方.談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小學時代:教師,2012(2)44
[2]張歡.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5):158
[3]李荔.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西部素質教育,2018(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