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搞好醫共體建設是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搞好醫共體建設是新時期醫療行業全體人員的重要任務。本文對文化建設在醫共體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行了初步探討,對于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醫共體建設有著一定的啟迪作用。
關鍵詞:醫共體文化建設;地位與作用
醫共體就是把一個轄區內的醫院與醫療服務機構組合、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醫療體系,共同去完成如下任務:一是完善醫療和醫院服務體系;二是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利用率、引導病人合理、科學就醫,提升患者臨床有效率和治愈率;三要發揮醫共體內醫院、醫生雙重醫資力量,更好地滿足患者基本醫療服務需求,開展各類學術交流、技術培訓等;四是將患者的健康管理、疾病診療、醫學發展研究、醫學人才培養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新型的健康數據庫建設體系,為疾病防治事業做出貢獻。搞好醫共體工作,對于落實醫改政策,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綜合能力建設,實現三級分級醫療制度,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打好扶貧攻堅克難戰,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和歷史意義。本文就醫共體文化建設方法及在醫共體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行初步探討。
阜陽市第五人民醫院亦為潁泉區人民醫院,國家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院有南北兩區,南區位于繁華的阜陽市中心,占地近10畝,建筑面積19380平方米,開放床位700張。北區西臨老泉河風景帶,北接潁泉萬達廣場,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占地110畝,建筑面積14萬平方,開設床位1500張,按照三甲標準建設設置,其中云計算及地熱技術應用到醫院屬于全省首家。醫院在職職工900人,具有高級職稱80人,中級職稱近300人。醫院擁有先后引進西門子1.5T核磁共振、GE 16排CT;3.0磁共振、64排CT、直線加速器機等大型醫療設備300多臺,已經初步形成區域醫療中心,并力爭在近幾年內建成三級甲等醫院。
安徽省阜陽市人口近1100萬,潁泉區人口73萬,參保率99.73%,醫院為潁泉區醫共體龍頭單位,下轄七個鄉鎮辦事處衛生院及社區中心,轄區人口51萬。醫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選拔德能兼備專業人員到基層衛生院擔任院長,定期下派專業團隊到所轄村鎮進行義診,分批或者不定期派專業人員到成員單位工作,定期對基層醫療機構進行業務培訓及考核,建立新的績效考核制度,保障基層醫療機構可持續性發展,屬于緊密型醫共體形式。為加強各成員單位和村室的幫扶力度,充分做好“1+1+1師帶徒”幫扶工作,真正讓基層醫生能得到實在的幫助,并讓老百姓能在這種幫扶中得到好處,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老百姓盡快脫貧,切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在具體實施上述措施過程中,我們采取了以下辦法:
1、做好醫改及醫共體政策的宣傳。醫改及醫共體政策是醫共體文化的核心,也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反映。醫院制作醫共體規章制度、組織領導、辦事程序張貼上墻,醫共體Log、院訓、專家介紹在醒目位置安裝宣傳欄進行介紹,多種形式的海報張貼于醫共體各單位病房、走廊、醫護辦公室等進行政策全覆蓋宣傳。印制“健康扶貧政策手冊”發放到每個職工手中,同時將醫改醫共體政策內容發布到醫院網站及院工作群,要求全體職工做到應知應會。定期開展簽約家庭醫生履約服務工作,進行義診時發放宣傳手冊并進行詳細解讀,讓簽約貧困患者了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具體內容。在開展義診的同時擴大服務范圍,為村鎮幼兒園的小朋友進行免費體檢,指導鄉村衛生院轄區內居民的慢性病的鑒定復核工作,以實際行動確保國家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2、與“雙創”工作相結合。創建安徽省衛生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我市近幾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對于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市民生活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把各個成員單位雙創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按照“創建”要求積極開展建設大美阜陽活動,向老百姓和患者普及健康常識、摒棄不良生活陋習,培養文明生活習慣。
3、送文化下基層和醫共體文化融為一體。組織醫院職工精心編排了小品、三句半、情景劇等文藝節目,參加潁泉區委、宣傳部組織的扶貧政策義務下鄉宣傳的巡回演出活動,用文藝表演這種群眾及醫共體職工喜聞樂見的形式,向村民們宣傳黨的健康扶貧政策。
4、幫助衛生院文化建設常態化。醫院在開展各種醫護業務學習講座、知識競賽、詩朗誦、攝影比賽、拔河比賽、健康徒步等各種文體活動時,邀約各成員單位積極參與,共享文化氛圍。院領導及相關科室專家定期去成員單位指導工作,在人員、技術、設備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實現醫院和醫共體各成員單位、村衛生室網絡互通互聯,實現遠程會診、數據共享、實時遠程技術幫扶,提高縣、鄉、村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實現資源共享。
5、建立一支文化輕騎兵隊伍。醫院每個科室及每個成員單位設有1至2名宣傳員,建有微信“宣傳工作群”,及時宣傳黨的健康扶貧政策,交流工作心得。每當進行醫療幫扶或大型義診時,及時提供宣傳素材進行宣傳報道。
6、搞好醫共體文化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醫共體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在領導高度重視和積極倡導下,醫共體辦公室制定了龍頭醫院及成員單位文化建設工作制度,每月有院長或分管副院長親自去所轄衛生院作工作調研、指導,每個季度組織醫共體領導對于各單位醫共體文化建設績效總結評比,獎優罰劣。
醫共體是新形勢下醫改出現的新生事物,醫共體文化建設是醫共體建設的重要部分,做好醫共體建設意義重大。通過以上措施,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醫保覆蓋率提高了3.04%,2018年脫貧368戶,其中因病致貧脫貧76戶,域外轉診率下降5.76%,醫保基金結余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各個單位環境大為改觀,診療流程更為合理,文明服務內容充實,雙創成果豐富,醫共體各項工作位居全市先進。
作者簡介:范素琴,女,52歲,政工師,宣傳科科長,從事醫院政工工作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