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中國企業日益壯大并逐漸走向國際舞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投資大國。然而當前反全球化浪潮及其導致的投資保護主義使得中國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面臨多方面的挑戰。本文通過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研究,分析反全球化浪潮在對外投資領域的主要表現形式,并剖析其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關鍵詞】 反全球化 跨國公司 對外直接投資
一、反全球化浪潮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
最近30多年來,各國經濟更加緊密地結合為一個相互依存的全球經濟系統,中國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國之一。入世以來,伴隨著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國企業日益壯大并逐漸走向國際舞臺。由于中國綜合國力提升并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近十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非常迅速,中國一躍成為世界投資大國。對外直接投資是我國企業“走出去”參與世界經濟、融入經濟全球化的主要途徑,也是我國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形式。《中國對外投資報告》指出,進入新世紀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對外投資規模不斷攀升,投資區位分布更為廣泛,投資行業領域更加豐富,投資主體日趨多元,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截至2016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分布在全球190個國家(地區),境內投資者設立對外投資企業3.72萬家,覆蓋全球超過80%的國家(地區),境外企業資產總額達5萬億美元。目前,中國對外投資已涵蓋國民經濟18個行業大類。據中國商務部與外匯局統計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凈額為1961.5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2002-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連續15年保持快速增長。
然而,近幾年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國際投資保護主義呈抬頭之勢。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中國僅僅是對外投資大國,而不是投資強國;雖然中國跨國公司迅速崛起并逐步在國際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中國的跨國并購近幾年漸漸在全球視野嶄露頭角,但中國跨國公司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地遭受投資保護主義的阻礙。在2016年9月的G20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在發言中強調了投資保護主義的問題,實際上體現了中國政府對于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中遭受不公正待遇和投資保護主義現象的關注。
二、反全球化浪潮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受經濟民族主義和地區保護主義的影響,部分國際投資保護主義傾向有所增強,反全球化者認為發展中國家低廉勞動力對發達國家構成競爭,發達國家產業則因缺乏競爭優勢而面臨調整。中國這一規模巨大的經濟體在參與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很可能因其在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力而招致反全球化者們的指責和敵視,使自己成為國際反全球化運動指責的對象,而這又可能被某些國家所利用。
(一)遭受對外投資政治歧視風險加大
投資保護主義雖然是經濟行為,體現的卻是政府的戰略意圖和歧視性態度,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作為快速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超級大國,近年來在國際政治和經濟上的地位不斷上升,對原有經濟格局和政治秩序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而西方發達國家作為原有政治經濟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在金融危機之后經濟持續低迷。我國原本就與發達國家之間在意識形態、政治理念和安全戰略等方面存在較大差別,再加上近年來我國強勁增長的發展態勢和此消彼長的未來趨勢,在投資保護主義領域,中國企業正常的跨國投資和并購可能被夸大到政治高度,某些國家會以國家安全和利益為由阻礙中國對外直接投資。
(二)面臨反全球化的東道國政府層面的干預
隨著世界范圍內市場競爭的加劇,經濟民族主義和地區保護主義日趨盛行,政府層面的投資保護行為不斷以新的形式、新的訴求出現,并逐漸成為反全球化的主導力量。當公平互惠的國際貿易和海外投資受到政治因素干擾時,政府的干預勢必造成市場扭曲。中國公司進行跨國投資時,通常會面臨國內外監管機構的監管要求問題。中國公司在進行海外投資時,通常會經歷一個非常繁瑣的政府審批過程,同時要考慮到當地不同于中國的法律體系。很多國家政府也可能會出于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拒絕批準或采用其它政治手段阻撓中國企業對當地敏感性企業的收購,使得目標公司或中國企業不得不在談判的過程中退出,從而導致交易的失敗。
(二)東道國隱性制度障礙增多
地緣政治、政黨更替、反華輿論、非政府組織等因素都造成中國企業在投資國投資項目的風險增大。企業對外投資面臨市場準入限制、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企業并購監管、勞工保護、工程標準、環境保護和隱性征收等方面的隱性制度障礙日趨多樣化。隨著發展中經濟體收入提高,加之工會、社團等非政府組織影響力逐漸增大,對投資涉及的工資福利、勞工權利、安全衛生標準、產品質量乃至環境保護等越來越重視,對這些不斷增加的社會責任,我國企業若不重視或處理不當,就可能會引發新的政治風險。發展中國家雖然整體上對我國投資越來越重視,但受其發展階段的限制,投資環境大多不如我國,在政策法規透明度、行政效率、基礎設施等多方面都存在不少隱性投資障礙。一些國家對正常的國際資本流動采取限制性措施,對國際直接投資采取針對性極強的歧視性限制。
【參考資料】
[1] 高煒宇.反全球化浪潮和跨國公司戰略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J].科學發展,2017(12):91-94.
[2] 黃河.全球化轉型視野下的跨國公司與全球治理[J].國際觀察,2017(06):122-136.
[3] 盧進勇,李鋒.國際投資保護主義的歷史演進、特點及應對策略研究[J].亞太經濟,2012(04):110-114.
[4] 傅洋.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風險問題研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3):217-218.
[5] 張蛟龍.參與全球治理:中國跨國企業的角色[J].國際關系研究,2017(02):127-139+158.
作者簡介:秦水蓮,女,漢族,籍貫:山東省日照市,本科在讀,山東大學,國際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