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探討了重慶市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復合系統協同發展問題,運用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將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看作是互為輸入輸出的投入產出系統,建立了協同發展效度模型,采用2006-2015年統計數據,對其協調度進行評價。
【關鍵詞】 交通運輸 經濟 協調度 數據包絡分析
1.引言
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當交通運輸能夠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時,交通運輸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若交通運輸滯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就會起拖滯作用。當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而產生大量而高質量的運輸需求時,就迫使和拉動交通運輸的變革和發展[1]。探討經濟與交通協同發展關系的研究方法有回歸分析、灰色關聯度分析、因果關系分析、數據包絡分析等。所以本文應用DEA方法對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評價問題進行研究,將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看作是互為輸人輸出的投人產出系統,計算了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相互的協調發展程度,而且在計算過程中,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少。
2.評價模型
2.1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和數據收集。根據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思路和原則,基于指標選取科學性、綜合性、可操作性原則,設計出交通運輸與經濟協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交通運輸系統的評價指標應當是一套能夠評價交通運輸系統發展狀況和特征的指標群體。因此,根據指標體系的構成原則及交通運輸系統的內涵,本文確定交通運輸系統的評價指標如下:交通運輸業產值、交通運輸業從業人員數、交通運輸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2]。
交通運輸可以通過對其它產業的支持而間接取得經濟效益,這是間接性的體現。交通運輸的投資經常發生在管理部門,但其效益卻往往產生在生產鄰域。根據指標的構成原則確定的三個指標為: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投資率。
2.2模型建立。設有兩個決策單元,每個決策單元DMUj (j=1,2,…,n) 都有m種輸入和s種輸出,分別用輸入xj和輸出yj表示[3]。
DEA模型如下:
式(1)中的λ和ω為輸入輸出指標的權重向量,如果選取適當的λ和ω可使λTy0≤1。
設為第j0個決策單元的,交通運輸系統對經濟系統的有效性指數。
設為第j0個決策單元的,經濟系統對交通運輸系統的有效性指數。
3.結果計算與分析
將表1和表2的統計數據帶入模型進行運算,得到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交通運輸的發展卻滯后于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交通運輸系統對經濟系統的狀態協調度開始逐年下降。交通問題開始受到關注,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加大了對交通運輸的投人,經濟系統對交通運輸系統的狀態協調度有所回升,而且近年來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經濟的高速發展,交通問題很難徹底解決,交通運輸系統對經濟系統的狀態協調度并沒有隨著經濟系統對交通運輸系統狀態協調度的提高而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交通運輸的發展,對交通運輸方面的投資也加大了力度。可以看出,2015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的發展已經明顯提升,二者的協調度也在慢慢提高。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交通運輸與經濟的協調度為1,并不表示交通運輸與經濟是完全協調的,只是說明在這些決策單元中,這個決策單元相對是最好的,是衡量的標準。
【參考文獻】
[1] 汪傳旭.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協調程度的定量評價[J].上海海運學院學報,1999,20(3):96-102.
[2] 劉建強,何景華.交通運輸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2,2(1):82-86.
[3] 查偉雄,熊桂林,劉會林等.“交通運輸-區域經濟”復合系統的效率評價[J].系統工程,2007,25(5): 60-65.
作者簡介:張霜露(1995—),女,漢族,重慶涪陵人,研究生,單位:重慶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