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
【摘 要】 己內酰胺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化工產品,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投產到如今近70年的發展,使得己內酰胺行業迅速成長。但是在70年的發展中,我國己內酰胺產業并非一帆風順,先后經歷了三次傾銷,為了保護國內己內酰胺產業自主發展,我國對己內酰胺產業實施了以反傾銷為代表的貿易政策,并且將其列入產業政策中對其進行鼓勵和扶持。那么為何在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的雙重保護下,我國卻依然不斷遭受別國傾銷?己內酰胺被列入兩種產業政策時進入和退出的時間都不一致是否對反傾銷的連續發生有一定的影響?經過筆者分析得出兩點原因:1.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不協調;2.產業政策內部不協調。由于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不協調的因素筆者已經在另一篇文章中詳細闡釋了,因此,本文主要討論產業政策內部的不協調這一因素。
【關鍵詞】 己內酰胺 連續反傾銷 產業政策
1.背景介紹
1.1己內酰胺簡介。己內酰胺(CPL)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學品材料,主要用于生產聚酰胺6(PA 6)纖維和工程塑料材料,廣泛應用于服裝,汽車,電子等領域。另外己內酰胺還可以用于醫藥制作領域,具有十分廣泛的用途。己內酰胺是一種高污染的化工產品,并且判斷己內酰胺的生產技術主要是看己內酰胺的提取純度技術。
1.2產業政策簡介。產業政策是由國家制定,指導國家產業發展方向,引導產業結構升級,協調國家產業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產業政策主要通過制定國家經濟計劃(包括強制性計劃和指導計劃),產業重組計劃,工業支持計劃,金融投資和融資,貨幣手段和項目審批來實現。本文主要選取《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作為產業政策的代表政策。《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將目錄分為鼓勵類和限制類,2005年我國己內酰胺大型設備被列入鼓勵類項目,2011年新建10萬噸以下的己內酰胺設備列入限制類項目。《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將目錄分為鼓勵類、限制類和禁止類,不在目錄中的為允許類。1997年我國將己內酰胺列入《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的限制類,2002年又列入鼓勵類,2015年移出目錄,那么這是否能說明由于產業政策內部的機制不協調導致了連續發生傾銷事件,繼而導致反傾銷不斷發生。
1.3貿易政策簡介。貿易政策指的是國家對外實施的一些方針和政策。本文的貿易政策指的以反傾銷為代表的貿易政策。所謂反傾銷指的是當一國以低于生產成本或以低于市場價格的價格對本國進行某種產品的傾銷,那么本國可以對該國進行反對傾銷調查,確認傾銷情況屬實之后,便可以對該國征收一定的稅,來抑制該國再對本國進行低價傾銷出口。我國在己內酰胺產業的發展期間一共發起過三次反傾銷。第一次反傾銷是在收到國內企業的反傾銷調查申請之后于2001年12月7日立案,對來自日本、比利時、俄羅斯、荷蘭、德國生產的己內酰胺進行反傾銷調查,并終裁決定自2003年6月6日起進行為其五年的反傾銷征稅,稅率在5%-38%。第二次反傾銷是在2010年4月22日立案,對來自歐盟和美國的己內酰胺進行反傾銷調查,并終裁決定自2011年10月22日起至2016年10月22日征收反傾銷稅,稅率為4.3%-25.5%。第三次反傾銷征稅是在第二次征稅還沒有結束時,我國企業又向商務部反映歐盟和美國還是存在傾銷行為,商務部經過調查決定,若停止對其征稅,那么來自歐盟和美國的己內酰胺必然還會影響我國己內酰胺產業的發展,于是決定自2017年10月22日到2022年10月22日繼續征收反傾銷稅,稅率不變。
2.連續反傾銷產生因素
本文通過研究發現,己內酰胺的連續反傾銷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1.產業政策與貿易政策不協調;2.產業政策內部不協調。由于第一個原因筆者已經在另一篇文章中詳細闡述了,不過多解釋,本文主要討論第二個因素,產業政策內部的不協調。
產業政策主要用于支持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這也是大多數國家廣泛采用的公共政策。然而,由于不可預見的意外情況和主體行為的不確定性,產業政策的影響有時會發生偏差。中國的己內酰胺產業已列入中國兩大產業政策指導文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外商投資指導目錄》。
2.1 產業政策進入時機太晚,單個產業政策效果不佳。如圖2.1所示,我國己內酰胺產業同時受到了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的保護,即使如此依然受到傾銷的威脅。如圖2.2所示,己內酰胺1997年被列入《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限制類項目,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己內酰胺行業不被他國的投資或資本控制,在該階段限制己內酰胺的國外投資,彼時,我國己內酰胺行業自給率在30%左右波動,產能為14.79萬噸/年,產量為10.03萬噸/年,5年來產能增長率僅為35%,產量增長率也不過50%,國內現有產量無法滿足國內需求,行業自給率僅在30%左右波動。2002年,國家意識到光靠國內行業自我發展,己內酰胺產業發展速度很慢,因此需要借助國外技術,因此2002年我國將己內酰胺列入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類項目,但是由于己內酰胺產業基礎比較薄弱,光靠一種政策無法對產業造成實質性的影響,在2002年到2004年3年間,產能只增加了3萬噸/年,行業自給率依然沒有提高很多,依然在30%左右徘徊。由此可見一種政策無法完全改變己內酰胺的整體情況,由于我國己內酰胺產業一直處于高價且低產量,低自給率的情況。因此給了別的國家可乘之機,由于我國產業政策介入時機太遲,而且單個產業政策效果薄弱,利用低價對我國己內酰胺產業進行傾銷,由此導致我國己內酰胺生產廠家難以為繼,面臨倒閉,由此產生了第一次反傾銷。2003年6月6日對來自俄羅斯、日本、比利時、荷蘭、德國的企業進行反傾銷征稅。
2.2 過早取締小型生產商。第一次反傾銷征稅期間,我國意識到,光靠單個產業政策無法對我國己內酰胺產業有實質性的保護,因此,2005年我國將己內酰胺大型生產設備列入另一個重要的產業政策目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開始,我國己內酰胺產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產能從2004年的23萬噸/年,增長到2010年的57.5萬噸/年,短短六年間增長了1.5倍。隨著我國對己內酰胺的需求越來越多,因此表觀消費量也不斷上漲,由于我國基礎薄弱,因此雖然大力發展己內酰胺產業,但是依然無法滿足國內的需求,依然依賴對國外的進口。行業自給率首次超過40%,雖有可喜的變化,但產能增長率小于表觀消費量的增長率,還是無法滿足需求。正在我國己內酰胺稍有起色之時,國家將己內酰胺低于10萬噸的設備列入了限制類項目,這意味著很多己內酰胺的小型生產商將被取締,而己內酰胺市場雖一直由國有企業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外合資南京帝斯曼東方化工占據主要市場,但是小型生產廠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過早取締也會減少部分產量。由于貿易轉移等因素,國外企業又一次看到了我國市場的巨大缺口,進行傾銷。2011年10月22日,我國開始對來自美國和歐盟的己內酰胺產品進行征稅,由此產生第二次反傾銷。
2.3 產業政策過早退出。第二次反傾銷征稅期間,由于己內酰胺產業受到了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的雙重保護,因此發展十分迅速,2011年產能為58.5萬噸,2016年就上漲到263萬噸,年增長率為60%,增長速度十分驚人,產量隨著產能的上升也隨之增長,從2011年的53.6萬噸,增長到2016年的185萬噸,年增長率為40%,增長率遠遠不如產能增長率,這說明我國己內酰胺雖然投產較多,但是生產效率卻跟不上,因此生產價格也會偏高。此時我國的行業自給率已經達到90%,國內基本可以自給自足,但是依然發生了傾銷,原因在于我國己內酰胺生產的大多是中低端產品,且國內無法生產出高端己內酰胺產品,由此依然依賴國外。而2015年我國已經不鼓勵外商對我國的投資了,但是此時我國的生產技術依然沒有得到提高,因此還是被他國傾銷高端產品和用更高效率生產出來的價格更低的產品。由此導致了第三次反傾銷,2017年10月22日繼續對來自歐盟和美國的己內酰胺產品進行反傾銷征稅。
3.總結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己內酰胺產業政策內部不協調,由此導致了己內酰胺產業三次被他國傾銷,我國不得不對外發起三次反傾銷。今后對于類似的產業,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進入時機。由于己內酰胺產業是我國重要的化工產業,因此應該早些將其列入產業政策目錄中,及早扶持該產業的發展,當產業足夠強大時,再考慮從產業目錄中移出。重視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雖然中小企業生產效率不如一些大型的公司,但是他們總的產能產量加起來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如果能合理引導這些中小企業,那么他們也將對產業有巨大的貢獻。產業保護政策移出時機的重要性。當產業真正可以自主發展,擁有屬于自己的競爭力時再將其移出目錄,當它還不具有足夠的競爭力貿然移出只會使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