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黑人經歷了內戰后最悲慘的時代。在這一時期,有一位重要的黑人領袖帶領著他的黑人同胞通過不懈努力逐步向光明邁進,他就是布克·T·華盛頓。在內戰后,美國南部白人種族主義愈演愈烈,黑人真正可行使的權利極其有限,經濟上一貧如洗,加之其遭受的沉重剝削等,他們的生活舉步維艱。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華盛頓提出了妥協主義思想,即以放棄政治權利為代價優先發展經濟,在強大的經濟支撐下再回過頭來爭取政治權利。華盛頓的這一理念受到了推崇同時也遭到詬病,本文試圖對布克· 華盛頓的妥協主義思想做一全面而客觀的分析。
【關鍵詞】 布克·T·華盛頓 美國黑人 妥協主義 種族問題
一.布克·華盛頓妥協主義產生的背景
奴隸制的存在被認為是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1862年,總統林肯發表《解放黑奴宣言》,宣布黑人奴隸獲得自由。186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憲法第13條修正案》,并于該年12月正式生效,奴隸制徹底在美國被廢除。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奴隸制宣告結束,被束縛已久的美國黑人最終掙脫桎梏,成為自由人。北方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及其代理人——共和黨,為了確保奴隸制不在南方死灰復燃,為了重創南方奴隸主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力量,同時也為了使共和黨的政治力量在南方扎下根,在南方進行了十年左右的戰后重建。(王恩銘,1998)在這一時期國會通過了憲法第十四和第十五條修正案,黑人從此獲得了公民權和選舉權。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黑人想要行使這兩項憲法賦予他們的權利卻并不容易。從內戰結束到二十世紀初這幾十年里南方白人社會里一直存在仇視黑人的現象,他們在心理上無法接受黑人這種被他們視作“低等人”的種族與他們平起平坐,因此,南方白人用盡一切手段來阻止第十四和第十五條修正案的實施。他們或通過選舉其代表進入政府機構來“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或者通過抵抗手段來阻礙黑人行使他們的權利。
二.布克·華盛頓妥協主義的主要體現
1895年9月18日,布克·華盛頓應邀在亞特蘭大博覽會上以黑人代言人的身份發表演說,該演說集中體現了他的妥協主義思想。
首先,布克·華盛頓指出黑人在獲得人身自由后,應該自下而上的發展,即先積攢經濟實力,逐步使自己成為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再進一步的爭取權利。他在演講中提到“在我們新生活的最初年月里,我們從上層而不是從底層開始,更多的是謀求國會和州議會中的席位,而不是謀求不動產和工業技術,舉行政治議會和進行政治演講比起開辦奶牛場和蔬菜農場對我們更有吸引力。這是完全不足為奇的,因為我們缺乏學識又沒有經驗?!保ǜ裉m特,1987:212)在華盛頓看來,在奴錄制廢除后的二三十年里,黑人一味的追求政治權利,忙于政治斗爭,著眼于高高在上的政治事務,而忽略了經濟發展——自他們獲得人身自由后的最迫切最實際的生存之道。華盛頓認為,黑人必須以擁有工作,技能,知識,財力等為支撐,只有在此基礎之上的選舉權才是真實可行的,才是有意義的;而當時黑人尚不具備這些條件,還沒有為行使政治權利做足準備。
其次,華盛頓認為,黑人教育應該注重實際謀生之道,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是最佳路線。他認為,黑人缺乏文化和技術,極度貧困,處于經濟世界的最底層,因此,通過職業技術教育給他們可以賴以為生,實現自立自強的實用技術十分必要的。(張聚國,2001)在他看來,在農田里勞作和書寫詩歌一樣具有尊嚴,普通的職業也有其存在的不可忽視的價值。華盛頓深知他的黑人同胞們品德修養較低,文化素質較差,生存技能相當薄弱,因此他拋棄了傳統的教育理念,即文化教育,主張從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入手,教給他們最基礎的生活技能和基本的工作技能。
三.評價
美國是一個崇尚財富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夢深入美國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想盛行,加之黑人在內戰后生活的艱難處境,戰后重建并未給黑人帶來實質性的利益,在此背景之下華盛頓提出了妥協主義思想。其核心是勸導黑人在爭取政治權利成功希望不大且極有可能激怒南方白人的情況之下,把重心轉移到發展經濟上面來。在華盛頓提出妥協主義思想之后的幾年,他的這一思想遭到了以杜波依斯為代表的黑人知識分子的強烈反對,他們譴責華盛頓的理念使黑人的公民權利進一步喪失,將黑人置于半奴役的危險之中。然而,就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華盛頓不惜犧牲黑人夢寐以求的政治權利和公民權利為代價發展經濟,實際上是迫不得已的“曲線救國”的策略。華盛頓并非不重視黑人權利,而是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歷史條件下,優先解決黑人的生存問題,通過妥協來給黑人創造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讓他們得以生存。在此基礎之上,黑人切切實實的受到了鼓舞,生存條件得以改善。
另一方面,在種族隔離的情況下,黑人權利受限,這也反過來影響著華盛頓妥協策略之下經濟的發展,黑人的處境并沒有很大的提升。另外,華盛頓提倡的職業教育所培養的工匠階級,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帶來的可以進步,黑人的職業技能已經不能夠適應當時的市場需求,這也致使華盛頓的教育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效。再者,華盛頓忽視了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一味強調職業教育,導致一部分黑人無法發揮其在工匠領域之外的才能,長期來看,并不利于黑人種族的進步。
然而,就整體來看,在當時的特殊背景之下,華盛頓審時度勢,提出妥協主義思想,切切實實產生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他是以黑人最終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為目標而提出的符合時代發展的策略。我們不能因為其中的不完美之處就否定他的政治主張。
【參考文獻】
[1] 喬安娜·格蘭特著:《美國黑人斗爭史》.郭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豎版社, 1987.
[2] 王恩銘,論B.T.華盛頓的妥協主義思想[J],史學月刊,1998,(3).
[3] 王業昭,布克·華盛頓思想解析―文化主導權的視角[J],2012,(6).
作者簡介:何茹雪(1993.08)女,漢族,陜西西安,學歷: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單位: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