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普紅
【摘 要】 在中國的市場化經濟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工業轉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求日益強烈。為了在全球化的市場中占據先機和競爭優勢,必須要對原來單一粗放的工業模式進行改造,結合人工智能和裝備制造技術,從而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應運誕生。同時工業經濟發展是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基礎,但兩者關系應該是一個互相作用的有機共同體。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是工業經濟發展的核心,而經濟發展同時也能促進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當前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經濟效益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本文闡述了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概念,淺析了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目前的發展形勢及存在的相關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智能 裝備制造產業 經濟發展
1 ?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現狀
在中國的市場化經濟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工業轉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求日益強烈。為了在全球化的市場中占據先機和競爭優勢,必須要對原來單一粗放的工業模式進行改造,結合人工智能和裝備制造技術,從而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應運誕生。智能裝備制造業不僅將若干種高新技術與產業結構改造相結合,還進一步結合了先進的產品制造技術、互聯網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目前,廣泛定義下的智能裝備制造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通常它具有十分靈敏精密的傳感器組件、功能全面的控制系統、自動化操作的工業機器、設備流水生產線等。通過不斷地努力,在“十二五”階段中,中國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與進步。比如:通過吸納幾個技術成熟國家的經驗再加以創新,中國的高鐵制造業完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復興號”列車,最終實現了“彎道超車”超越了中國高鐵技術的歷史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如今我國的智能裝備制造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競相追求的目標,它完全展示出制造業的核心高端裝備,以及裝備制造業的前提與基礎。現在的我國社會背景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已深度結合了互聯網及工業產業,進一步推動智能化產業裝備的發展,對于提高我國裝備制造業升級速度、產品的生產率、制造水平及優化產品性能方面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是“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的道路上的有力推手,代表著中國工業產業升級轉型與新興戰略性產業前進發展的急切需求,實現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2 ?工業經濟發展與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關系
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前提是工業經濟的發展,但兩者要以一個相互聯系作用的有機共同體形式存在。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配置的能力的不斷提高,工業經濟得以發展,從而為智能裝備制造業的改良優化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1 ?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是工業經濟發展的核心
我國的智能裝備制造業與我國工業經濟的核心機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下,智能裝備制造的產品若想取得良好的市場競爭優勢并且能夠得到相應的市場利潤,這與工業經濟的核心機構幾大模塊的優化程度息息相關,如:智能模塊、綠色模塊、自動化模塊、精密現代化模塊等。不同的制造產業中仍然存在著關聯性,智能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也會與其他產業的發展產生聯動,從而共同繼續促進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國家重大領域(經濟、國防、軍事等領域),甚至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例如世界領先級別的中國高鐵、航天航空載人飛船和衛星等,就是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正面影響中國經濟、國防、軍事實力的重要積極的展現。目前,我國工業經濟中智能裝備制造業的占比也是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直至2018年底,我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占我國工業經濟的比重大于37%。站在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已經是工業經濟中不可小覷的中堅力量。
2.2 ?經濟發展與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關系
國家的經濟扶持政策對于我國智能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傳統形式的金融機構代表—銀行,新興形式的金融區域代表-互聯網金融,這些不同形式的金融機構紛紛響應國家的扶持政策,對我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提供全方面的資金支持。現今中國的大多數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都處在快速爬升、發展進步的時期,因此需要注入大量的資金,企業逐步從傳統發展模式-勞動力密集型模式轉向新興發展模式-技術密集型模式,因此對于智能裝備的研發和引進智能領域的人才方面,企業需要給予大量的資金支持。技術是智能裝備產業的主導,只有堅定這個發展模式,中國的智能裝備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中才能具有穩定的地位。
3 ?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發展中的問題
目前,中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的許多的不足及制約因素,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1)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基礎薄弱,還沒有形成正規的產業鏈。
全國已實現自下而上全覆蓋的產業鏈的企業屈指可數,配套不完善成為我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通病,在與世界上裝備制造產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規模和總的產業經濟效益還是具有一定的差距,許多關鍵部件仍然依賴于進口,而進口價格的高居不下,不僅直接造成我國企業的生產數量的減少,還導致生產成本的升高,極易造成自身發展的惡性循環,對我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將會產生不利影響。
(2)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創新能力不強。
由于我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起步較晚,產業零部件組裝和機械設備核心發動機等方面上的技術受到國際中發達國家的制約,究其原因與我國企業多年以來養成的重購買、輕研發的傳統觀念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此一來,中國的智能裝備設計方面能力不足,導致在國際市場上缺乏核心競爭力。
(3)政府干預失妥。
政府在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培育過程中的占據主導地位,在行政管理、政策扶持、配置資源等方面,政府在智能裝備制造剛起步時確實發揮了強力的推進作用。但是,伴隨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不斷發展,對資金的需求量越發巨大,而此時政府的資金支持脫節,相比于發達國家對于高端裝備制造行業的資金投入,我國的產業支出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重明顯偏低,而且,這之中新能源開發、網絡信息技術等產業的支持額度占比偏高,劃分到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資金額度則明顯較少。
(4)專業人才的欠缺。
雖然我國近些年在不斷重視人才的培養,以及在培養人才的經濟資金的投入在不斷的加大,但是在短期內,我國擁有的高新技術產業研發人員和高新技術產業的一線生產工人的數量對于整個行業的目前的發展需求是遠不能滿足的,這點造成傳統裝備制造業向先進裝備制造業轉型的過程充滿難度和考驗。
4 ?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未來的發展的建議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瓶頸期,國際競爭形勢日演愈烈,智能裝備制造產業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發展智能裝備制造產業也將成為我國經濟穩步發展的重中之重,對于中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目前存在的幾大問題及未來的發展,以下將給出幾點建議。
(1)不斷夯實我國智能裝備制造企業的基礎,實現由“中國制造”過渡到“中國創造”。
雖然國家的政策支持對于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是影響極大的,但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才是真正核心的創新主體,因此企業之間要不斷加強外部聯系、內部溝通,共享發展經驗,探索企業協作模式,大力推動由單一產品向“產品+服務”的方向進行轉變,提高產業附加值,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相關領域的科研項目的資金投入及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都是企業必須重視的關鍵點,提高自身勞動效率,產品的科技含量,在取得成績的同時要戒驕戒躁,必須堅持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自身的第一準則,擺脫我國在世界印象中“低質低價”的標簽,同時重點關注項目的研發進展,在此過程中借鑒吸收先進技術,不斷創新。對于企業的內部而言,擁有鼓勵創新的機制,并通過一些物質獎勵來提升員工的創新能力,從而打造出一個良好的企業創新文化氛圍。
(2)經濟發展與技術創新不斷結合,共同推動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進步。
對于我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經濟發展和高新技術的創新的融合是具有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的,歷經多年的發展,在經濟發展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經濟分配比例明顯存在著不合理,目前我國對于以智能裝備制造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經濟支持比重偏低,針對我國國情,要因地制宜,對于中西部地區而言,總體經濟發展水平偏低,過于利用經濟發展智能裝備制造可能對當地的發展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而在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規模較大,要合理分配經濟收入發展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在一定程度上給予那些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政策優惠。
(3)政府部門做好角色定位,不斷完善企業發展環境
政府部門要進一步推動供給側改革,在此過程中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完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相關扶持政策,并進行監督落實,給企業打造一個良好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進各項政策及法規,強化產權意識,努力保障財產權、知識產權擁有者的合法權益,讓發明創新科技成果的得到保障。充分開放的融資大環境對于智能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政府在完善金融服務體系上要下功夫,進而加快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為產業提供多種融資渠道,使得資本能夠有效聚集。此外,加大產業的補貼力度,不斷完善財稅政策,可以采用多重補貼的方式幫助產業度過發展的瓶頸期。
(4)制定合理的創新人才發展戰略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平臺的支撐,加強創新平臺的建設,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創新人才缺乏的問題,在建設創新平臺的時候,要一并建立和完善成果評估體系以及經濟利益的分配機制,有效保障企業創新平臺的技術支持,實現一體化的研發生產過程。,通過與政府部門、相關企業與高校多方協調,加快技術人才梯隊的建立,可對需要的創新人才進行定向培養,建立完善的合作培養的機制,留以充足的后備力量。通過已經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引進國內外科研或行業領軍人才。不斷完善人才的相關獎勵措施,以留住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治華,黃永.國有裝備制造公司技術創新模式選擇研究[J].時代金融,2018(32):284.
[2] 張文會,韓力.我國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應聚焦三大能力[J].工業經濟論壇,2018,05(05):1-6+64.
[3] 李遠景,薛鵬.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現狀及路徑選擇[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27):181-185.
[4] 李遠景,薛鵬.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結構特征和瓶頸突破[J].經濟師,2018(08):16-17+21.
[5] 施智德.我國智能裝備制造發展概況和展望[J].山東工業技術,2018(14):70.
[6] 郭巍. 金融發展、技術創新與中國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D].湘潭大學,2017.
[7] 王堃.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過程中的發展戰略調整[J].中國商貿,2011(05):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