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印度位于南亞中心位置,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對于“一帶一路”的認知態度與參與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中印關系的走向。本文從政府、智庫和民眾三個方面考察印度對“一帶一路”的認知,梳理印度目前針對“一帶一路”采取的行動,預判未來印度進一步參與這項倡議的可能性及方式。
【關鍵詞】 “一帶一路” 印度 可能性 方式
一、印度對“一帶一路”的認知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至今,沿線國家對此予以積極響應,但作為該倡議沿線大國的印度對此卻是有所保留的。通過對印度政府、智庫學者、以及民眾的認知進行分析,可為我們提供部分參考。
1.印度政府對“一帶一路”的認知
印度政府雖一直未對“一帶一路”公開表態,但從不同場合印度政府的表態中,可初步知曉印度政府對此的認知。印度政府一直以來對“一帶一路”存有疑慮,對于是否加入“一帶一路”較為審慎。
2014年中國政府舉行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活動,印度副總統默德· 哈米德·安薩里應邀出席。中方向印方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但據印媒報道,安薩里的回應是:“我們需要更多相關細節,才能夠全面研究是否加入‘一帶一路。依據中印友好和合作框架,中方的這一倡議必須透明,以免引發誤會。”由此可以看出印度政府的立場是等待中國就“一帶一路”做出更詳近的具體細節的表述,希望中方增強“一帶一路”戰略的透明度,從政治、經濟、安全等方面對是否參與“一帶一路”進行多方權衡。印度政府擔心中國以這種不明朗的戰略作掩護,謀求在南亞的立足點,挑戰其在南亞地區的主導地位。
2.印度智庫學者對“一帶一路”的認知
印度智庫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完全獨立的機構,依賴于政府資助,具有明顯偏向性,對政府外交政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目前,印度智庫學者對“一帶一路”存在以下兩種認知。
一方面,從戰略層面“零和博弈”思維角度出發,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地區層面的地緣戰略,旨在爭奪地區領導權,服務于其“珍珠鏈戰略”。例如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吉坦加里·納塔拉吉認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在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巴基斯坦興建港口,企圖以經濟手段擴大它在孟加拉灣、阿拉伯海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出于經濟層面考量,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重塑開放型經濟發展格局的戰略,目的在于擴展地區經濟互聯互通。維韋卡南達國際基金會的安布卡沃爾·錫巴爾指出,古代絲綢之路表明中國的經濟優勢,現在中國希望重獲其經濟優勢。
3.印度民眾對“一帶一路”的認知
印度民眾對“一帶一路”的認知主要體現在對中國國家形象的認知及對中印關系的定位上。與印度官方和智庫曖昧不清的認知不同,印度民眾對中國的認知則較為明確,即將中國視作印度發展的威脅。民眾的認知對于印度參與“一帶一路”的構建及中印關系的發展前景具有潛在長期影響。
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做了一項關于印度民眾對中國態度的民意調查,中國對印度威脅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約56%的印度民眾將中國視為對印度的主要威脅,只有6%的民眾將中國不視為威脅。對中印關系定位的調查中顯示近四成的民眾認為中國是印度的敵人,認為中印是伙伴關系的只占兩成。由此可以看出印度民眾深受“中國威脅論”的影響,對中國的認知較為消極,而美國在印度民眾中具有較為積極的形象,這種反差很有可能影響到印度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可能性及其參與程度。
通過對印度官方、智庫學者及民眾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認知的分析,可將印度對“一帶一路”的態度做整體判斷:戰略上高度懷疑“一帶一路”,但經濟意義上對“一帶一路”是表示出合作的意愿。印度對于“一帶一路”的態度是十分矛盾的。
二、印度對“一帶一路”的對沖與有限參與
為準確地評估印度參與“一帶一路”計劃的可能性,我們不僅需要了解印度是如何看待“一帶一路”,更要對印度在相關認知指導下所采取的行動進行詳細了解。
1.印度采取行動對沖“一帶一路”
(1)提出“季風計劃”以反制“一帶一路”
印度國內實際上一直從威脅和競爭的角度對“一帶一路”做著文章。印度政府于2014年推出了“季風計劃”。作為一個文化項目,該計劃旨在利用環印度洋地區國家間的歷史文化紐帶、宗教淵源,打造與環印度洋國家的共同文化價值觀,提升印度在該地區的文化軟實力?!凹撅L計劃”還發展為一項被賦予政治、經濟功能的準戰略規劃,體現著印度政府對建立以印度為主導的南亞地區合作新平臺的戰略追求。在“季風計劃”提出之后的一年中,莫迪對塞舌爾、毛里求斯、斯里蘭卡進行了國事訪問,以推銷“季風計劃”,希望與這三個印度洋島國擴大政治經濟聯系。這被認為落實“季風計劃”反制“一帶一路”的具體行動。
除“季風計劃”外,印度還推出“香料之路”、“棉布之路”等計劃。這些計劃都是以相關歷史文化為紐帶,是為提升印度在印度洋地區的軟實力,并將之結合印度的海洋戰略,以抵消“一帶一路”在該地區的影響。
(2)尋求與域外大國戰略聯盟以平衡“一帶一路”
印度出于地緣政治上的不安全感,擔心中國以“一帶一路”為依托將勢力深入印度“傳統勢力范圍”。這就使得“均衡中國的戰略思想成為印度戰略界的主導思想?!庇《染鈶鹇灾饕桥c美日進行戰略聯盟。
印美戰略聯盟主要體現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框架下,雙方積極構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莫迪上臺以來,利用印度的地緣優勢,鞏固與美國的戰略關系。一方面,印美進行戰略合作能夠在中國不斷加強在印度洋地區的活動的大背景下獲取美國的資金技術支持乃至軍事國防支持,推動印度經濟軍事發展;另一方面,印度希望通過加強與美國的戰略合作來平衡中國的影響力,可適當延緩甚至阻止中國勢力侵入印度洋,同時也可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提高談判籌碼。
印日戰略聯盟主要體現在加強與日本的海上合作,抵制中國將勢力拓展至印度洋地區以制衡中國。此外,印日戰略聯盟還體現在雙方拋開“一帶一路”,聯手組建亞非“自由走廊”,聯手在非洲、伊朗、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國家修建基礎設施,以此提升印日與這些國家的經貿合作,擴張印日在非洲和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3)謀求改善與周邊及部分絲路沿線國家的關系以牽制“一帶一路”
莫迪執政以來,將其外交重點放在改善周邊特別是印度洋地區的周邊環境,修復長期被忽略的地區合作,以應對中國在印度洋地區日益加深的影響力。印度外交秘書蘇杰生曾說道“激活印度洋的伙伴關系和擴大能力是我們追求安全的關鍵。”莫迪在2015年對塞舌爾、毛里求斯、斯里蘭卡進行國事訪問,對于加深與印度洋伙伴國家關系起到了關鍵作用。此外,印度正積極與歐亞經濟聯盟計劃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這不僅對印度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而且對制衡中國在中亞地區建設“一帶一路”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也十分重要。
2.印度有限參與“一帶一路”
(1)積極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為有效地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提供資金支持,促進亞洲區域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國在2013年—2015年之間倡議并籌集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印度對此予以積極回應。2014年印度作為亞投行首批意向創始國簽署了《籌建亞投行備忘錄》。2015年印度正式加入亞投行,并持有亞投行第二大投票權份額。
雖印度媒體指出“中國在亞投行中享有26%的表決權而印度有7.5%,遠落后于中國?!保白鳛樾聶C構的第二大參與者,印度必須謹慎,中國過去常被指責經濟脅迫。”但是印度仍對參與亞投行予以積極回應。這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加入亞投行解決了印度煤炭發電的資金來源問題,利于印度能源項目選擇的多元化。二是印度通過加入亞投行并予以注資,提升印度在地區乃至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
(2)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
莫迪執政初期,對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表現出較為謹慎的態度。在2014年7月習近平與莫迪在巴西會晤,莫迪并未就經濟走廊建設與中國進行交流。同年9月,習近平訪印期間,莫迪積極回應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印聯合聲明提到“雙方注意到在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合作方面取得的進展。2014年底中印成立相關工作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正式步入正軌。目前,圍繞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印度與中國進行相關務實合作。如正在推進的兩國鐵路合作初具規模。印度地方政府對于加強對華經濟合作和推進走廊建設亦抱有很大興趣。
總之,印度并非全部拒絕“一帶一路”,但目前就中印發表的中印聯合聲明來看,內容上雖未提及“一帶一路”但大部分內容均是圍繞其包含的“五通”內涵開展的。
三、印度未來參與“一帶一路”的可能性和方式
中國在推動“一帶一路”中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肮步ā币蠹骖櫢鞣嚼?,尋求利益契合點。戰略對接成為“一帶一路”地區國家間進行合作的重要方式。印度提出的“季風計劃”、“印度制造”計劃與“一帶一路”所倡導的目標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雙方具有戰略契合點。因此,印度未來必會選擇參與到“一帶一路”中,且用自己的“季風計劃”、“印度制造”計劃對接“一帶一路”的方式參與其中的可能性最大。本文認為對接方式可從以下著手:
第一,短期來看,“一帶一路”可與印度具體經濟項目進行對接。此前對于“季風計劃”等印度對外戰略關注較高,其實加強與印度國內具體經濟項目的對接不失為一計良策。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印度經濟發展的瓶頸。短期印度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現狀?!耙粠б宦贰彼珜У幕ヂ摶ネㄇ『每山鉀Q印度的這一瓶頸。印度積極加入亞投行,即表明印度希望獲得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所需的資金支持的需求。與此同時中國也具備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和技術方面的能力和優勢。
第二,中期來看,“一帶一路”可與“印度制造”進行對接。為推行“印度制造”計劃,印度政府相繼出臺政策。“印度制造”的重點是基礎設施建設和振興制造業兩部分上。前者主要依投資拉動,后者則從內需、出口著手。因此,該計劃的核心目標就是創造就業、拉動內需?!耙粠б宦贰钡耐七M已為不少沿線國家提供了就業機會。因此在基礎設施合作項目和創造就業目標上,“一帶一路”與“印度制造”確有較大對接空間。
第三,長期來看,“一帶一路”可與“季風計劃”進行對接?!凹撅L計劃”提出后印度將其具體化,加入一些戰略元素,其開始成為具有戰略規劃特征的復合項目。從概念上看,“一帶一路”與“季風計劃”均飽含相應的歷史文化色彩。“一帶一路”以古絲綢之路為自己的文化符號?!凹撅L計劃”旨在恢復歷史上印度洋沿岸國家的文化聯系,這讓雙方戰略對接具備歷史文化契合點,有助于實現民心相通,存在對接的可能性。
與中國一樣,印度對現有國際經濟秩序具有同樣訴求,因而印度提出了一系列發展規劃。這些發展規劃可讓中印進行戰略對接,且中印在此方面存在合作空間。中印戰略對接是一種非零和新型戰略合作方式,對打造“亞洲世紀”有重大意義,也是兩國走向合作,擺脫信任缺失的重要步驟。
【參考文獻】
[1] Lazarsfeld L. Lewin, Kurt, Principles of Topological Psychology. Studies in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1938.
[2] Avinash Godhola.India and China: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evolving Asian Security Scenario.Asian Strategic Review 2015-India as a Security Provider.
[3] 龐中英.印度推進“季節計劃”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欲做印度洋的主導[N].華夏時報,2015-2-27.
[4] 牛同,曲小康.印度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計劃的認知、舉措及中國對策分析[J].南亞研究季刊,2016(04).
[5] 楊思靈.印度如何看待“一帶一路”下的中印關系[J].人民論壇,2015(05).
作者簡介:張婷,女,漢,貴州省,2017級國際關系專業碩士研究生,大國關系與國際安全方向,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四川省成都市,6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