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麗
【摘 要】 海航集團成立于1993年,起初由海南政府出資1000萬作為啟動資金,而這筆投資在當時甚至不夠買下半個飛機翅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性的航空公司在過去的十年里瘋狂加速,成為中國第四大航空集團,這與海航集團的經營戰略是分不開的。目前,海航集團已經成為集航空、酒店、旅游、地產、零售、金融、物流、船舶制造、生態科技等多元化產業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本文從海航集團的發展歷程入手,給大家展現海航集團的企業擴張之路,并研究海航集團的國際化戰略,以期對中國的民企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海航集團 跨國并購 國際化戰略
1 背景介紹
海航(海南航空)集團是一個新時代經濟背景下得以成長的民營企業,是一個發展速度令世界瞠目結舌的航空企業。在只有20多年的時間里,海航集團從一個注冊資本僅有1000萬元人民幣的海南航空公司成長為2017年世界排名第170位的大型集團公司。如今,海航集團不但是世界500強企業,而且是一家真正的全球化龍頭企業。2017年,海航在中國100家跨國公司中排名第6,海外資產達到3300億元。
2 海航集團的國際化戰略
自2003年海航集團確立了其“一主兩翼”戰略并且立志于成為一家國際化的大型跨國公司以來,海航集團不斷開辟它的新市場,立足于尋找相關上下游產業,積極協調整合。2010年,海航集團的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通過境外并購的方式,實現了海外業務的跨越式發展,形成了以香港為中心,向外輻射五大洲的發展戰略,并涉及航空、金融、物流、科技、地產等多行業的國際化世界格局。截至目前,海航境外總資產達到3300億元,境外企業達到45家,境外員工將近29萬人次,以及行業全球6個大洲。下列為海航集團于2010-2017年間進行的主要收購:
2010年1月,海航集團成功收購澳大利亞ALLCO航空租賃業務;11月,成功收購土耳其my TECHNIC維修公司股權;
2011年1月,海航旅業收購香港康泰股權;7月戰略投資土耳其ACT貨運航空公司;12月收購全球五大集裝箱租賃公司之一GE SEACO;
2012年9月,組建加納AWA航空;10月收購法國藍鷹航空48%股權;
2013年4月,收購歐洲第三大酒店連鎖集團NH酒店集團20%股權;5月,成功收購澳大利亞Arena航校80%股權;10月,收購歐洲第一大拖車租賃公司TIP拖車租賃公司;
2014年11月,自2013年4月海航集團收購NH酒店集團20%股權后增持股權比例上升至29.5%,成為NH酒店集團最大股東;
2015年1月,渤海金控收購Cronos進而成為世界最大的集裝箱租賃業務提供商;6月海航北美完成紅獅酒店15%股份收購;7月收購全球最大航空地面及貨運服務商Swiss Sport 100%股權;11月收購巴西第三大航空公司蔚藍航空23.7%股權,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2016年1月,渤海金控收購飛機租賃公司Avolon Holdings Ltd.100%股權進而躋身成為全球第四大飛機租賃公司;1月與Uber達成戰略合作;7月收購世界第一航空餐飲企業Gategroup;10月收購希爾頓25%股份,成為希爾頓控股集團最大的單一股東;12月收購全球最大的IT產品分銷商和供應鏈服務商英邁國際;
2017年3月,海航實業收購嘉能可石油存儲和物流業務51%的股權;3月,渤海金控旗下Avolon收購CIT Group Inc.旗下的飛機租賃業務進而躋身成為全球第三大飛機租賃公司;4月收購新加坡物流公司CWT;5月增持德意志銀行股份至9.92%,成為德意志銀行最大股東;
如上所示,海航集團從2010年至今正是采用瘋狂并購的方式進行不斷擴張。有學者認為海航并沒有按照最初的戰略目標去執行,認為“一主兩翼”所提出的戰略核心在于航空產業,構建與之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而從并購案例中來看,部分收購體現了非相關多元化的一面,如收購NH酒店和收購大型集裝箱租賃公司GE SEACO,偏離了當初設立的目標。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海航并購的路線還是相當清晰的,其核心以航空旅游、現代物流為主線,以金融、租賃業務為杠桿,以地產、零售等實業為保值和資產抵押、升值的手段,這樣的方式展現了海航模式下產業于金融的完美結合。目前,海航集團也稱正在對并購回的部分不相關企業進行清理,將繼續把關注點放在主營業務板塊上。雖然產融結合的發展戰略如今已經較為清晰,但是在海航的并購中,不乏存在讓人為之震驚的并購案例。如2016年的兩起“蛇吞象”的超級大并購,分別是收購美國科技公司英邁和收購希爾頓集團25%的股份,除此之外還有多起用高溢價資本收購回來的公司。讓人擔心的是,這樣“借貸—擴張—借貸”的方式一方面讓海航發展迅速,但是另一方面持續升高的負債率是否會讓一個快速成長起來的集團崩潰瓦解。
實際上,自2017年年底,便有關于海航資金鏈斷裂的消息出現。不得不說,海航集團這樣一個用大量資金堆砌起來的企業,在高速發展之后必然要面對去杠桿的問題,而海航在通過一系列瘋狂收購擴張之后早已呈現出高杠桿的企業特征,在面臨風險時更是不堪一擊。因此,作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跨國企業,在開展國際化戰略的同時資金的流動性依然是其重要的因素。
3 海航戰略與“一帶一路”戰略
在新時代背景下,雖然海航集團正面對著資金問題,但作為中國的海航,世界的海航,海航集團稱將堅定不移的圍繞國家主旋律,積極踐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塑造民族品牌形象,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一方面,海航依靠“一帶一路”戰略可以擴展業務,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也正是依托企業的積極行動來逐步實現的。
海航集團通過產融結合的方式在短短時間內收購了大量的企業,使集團飛速發展,其原因還在于海航的收購有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其收購不但圍繞了海航集團的總體戰略目標,還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海航積極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為這些國家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務,推動產業與資本的國際擴展合作。目前,海航集團旗下航空公司已經開辟了飛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相關地區的國際航線65條,在并購中,海航也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優化產業資源配置,貫徹“走出去”的戰略方針。在具體實施中,海航集團于2012年投資組建加納AWA航空,2015年收購Swissport公司,2017年收購新加坡物流供應商CWT等都是為了不斷完善在國際航空上下游產業的布局。其中光是收購CWT,海航集團便一舉獲得了覆蓋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網絡,包括新加坡、中國、馬來西亞、亞太地區其他地區、歐洲、非洲及南美洲等。通過此次交易,海航物流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供應鏈管理公司,實現了物流產業鏈、大宗商品貿易的全球戰略布局,大大加強了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商流”的掌控,構建出開放、共享的物流生態圈。該案例被評為“一帶一路十大投資并購案例”,也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
海航集團對外積極踐行“一帶一路”戰略,對內同樣也將加快自身的國際化戰略的事實。縱觀海航集團這些年的發展歷程,通過把航空業務、投資并購與踐行“一帶一路”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海航集團已經成為世界上的優秀企業,也為很多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可借鑒的案例經驗。
4 結論
通過本文的案例分析,我們了解了海航集團的發展歷程,通過對2010年至2017年海航集團所進行的主要跨國并購案例的梳理,體現了海航集團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通過瘋狂并購開拓海外市場的這種國際化戰略,也呈現了海航集團多元化的產業。海航為實現國際化戰略,通過“一主兩翼”、產融結合的方式進行大量并購,不斷擴充旗下五大業務板塊。與此同時,也積極踐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一方面擴大集團本身的業務范圍,另一方面也給國家戰略的落地貢獻了力量。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被稱為資本運作的高手,讓海航集團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里從一個地方的航空公司發展成為一個多元化的全球龍頭集團,這與海航一開始的準確國際化的戰略市分不開的。但是海航集團的這種資本運作方式出現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旦杠桿過高,資金缺乏流動,則企業的風險極高,目前海航也是深陷資金流動問題之中。因此,海航集團未來的發展仍然要控制資本的運營成本,保障實業的健康發展,促進金融資本與實業協同發展,使海航集團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企業。
【參考文獻】
[1] 趙瑋萍.海航集團發展戰略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3.
[2] 刁新玉.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戰略分析—以海航集團為例[J].湖南:投資理財.2017,(2).124-125.
[3] 賈金玉.海航打造四大板塊與“一帶一路”共發展[J].北京:現代國企研究.2016,(11).81-83.
[4] 畢亞軍.中國進入新時代,海航將駛向何方?[N].北京:華商韜略.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