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婷

【摘 要】 在我國國有企業運營過程中,企業風險管理設計的責任與目標構建是重要的工作內容。本文就主要針對國有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責任與目標構建進行了簡要的分析,首先介紹了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國有企業風險管理設計責任和目標的明確進行了分析,以期望實現我國國有企業實現更為穩定地發展。
【關鍵詞】 國有企業 風險管理審計 責任與目標構建
1國有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責任與目標構建中的問題
1.1沒有合理配置相關職能部門、崗位和相關責任。在一些國有企業中,主要由內審部門負責處理風險管理系列工作,內審部門所擔負的責任遠遠超出其他部門。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目前還有71.61%的企業處在初步執行的全面風險管理的階段,風險管理審計工作機制尚不完善,沒有合理的配置企業的部門和崗位職責,相關工作人員也沒有充分認識到全面風險管理工作責任方、責任水平以及相關工作內容。而內審部門由于承擔了額外的企業風險管理系列工作,也嚴重地加大了其工作的壓力和責任,且工作有效性難以保證。
1.2職責不清,審計評價無標準可循。相關調查得出,我國有57.13%的企業認為企業風險管理相關工作的主要責任部門就是內部審計部門,這對國有企業的內審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而言,所帶來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在我國國資委頒布的《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中,明確的指出了,企業應重視對全民風險管理組織體系的建立,主要內容包括風險管理職能部門、法律事務部門、內部審計部門、其他有關職能部門、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業務單位的組織領導機構及其職責。而在國有企業實際的運營過程中,并沒有明確企業各部門在全面風險管理審計工作中應該承擔的職責以及責任水平,并且沒有為內部審計人員的鑒證、評價等工作提供詳細的標準。
2解決對策與建議
2.1明確責任。參考財政部內控委員會《內部控制基本規范》 、國資委《 2010 年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報告(模板) 》57審計研究 2010 年 3 期和 IIA 《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角色》意見書等相關規范,相關人員總結了11個國企風險管理審計工作的重要職責,設計了包括單位和部門在內的7個責任方,責任分配詳細情況可參考下表。
2.2恰當理解和明確審計目標和內容。(1)審計目標。協助企業決策部門對重大風險進行識別,是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開展企業風險管理審計工作的主要目標。就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言,企業在核心競爭力和核心管理能力方面的薄弱是最大的風險因素。國有企業的發展并沒有達到瓶頸,企業可以通過重組和整合資產而輕易的擴大企業發展規模,但就企業的實際工作能力來看,無論是地方還是中央的國有企業都缺乏較強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核心管理能力。資源整合能力也是國企所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且廣泛地存在于國有企業中,不只是國內企業,就國際上的企業而言,企業決策機構和經營機構的根本目標都應該是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資源效能的最大化發揮。公司治理風險也是國企風險管理審計的重點,在代理理論和受托理論的指導下,要求國有企業的審計委員會和監管部門必須及時評定公司治理有效性、健全性差的情況。這三種風險是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風險內容,此外,還有部分國企存在的特有風險就不再詳細表述。
(2)國企全面風險管理的審計內容。以下幾個方面是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設計工作的主要內容:1)對企業核心能力風險的審計工作,比如,戰略管理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能力、危機處理能力、企業文化能力、高層管理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財務管理能力等企業核心管理能力的審計,以及生產制造能力、技術研發能力等核心技術能力風險設計,再有市場營銷能力、環境整合能力等核心市場能力風險審計工作等。2)對企業治理風險的審計工作,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是主要的兩個部分:企業的外部治理環境風險是客觀指標的主要體現,如國資監管部門權力與義務指數、國資流失責任追究程度指數、市場約束機制完善程度指數等;主觀指標主要體現公司內部治理環境風險,如董事會治理指數、監事會治理指數、經理層治理指數、信息披露治理指數、利益相關者治理狀況、社會責任承擔情況指數等。3)對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的審計工作,比如,內部控制執行風險和內部控制設計風險等審計工作。
結 語
從上述分析可知,在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隨著市場競爭表現的越來越激烈,國有企業在發展中也需要更強的市場競爭力。而國有企業長期的發展以來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缺乏較強的企業核心競爭力,而針對這一問題,則可以通過對國有企業風險管理審計工作予以解決。因此,國有企業也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開展對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審計的責任與目標構建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