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靖



摘要:為了探究材料的感覺特性在家具造型設計中的運用,尋找家具設計中材料選擇的方法與規律。本文從材料的肌理特性、光澤度特性、透明度特性、國有特性及組合特性等感覺特性方面分析了家具造型設計要素與材料感覺特性的關系。得到了基于材料感覺特性的家具設計中材料選擇的實用方法,該方法對家具設計中的材料選擇具有一定指導和參考意義。
關鍵詞:家具造型設計;材料選擇;材料感覺特性
中國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6-0060-02
家具造型設計不僅要研究家具的外觀造型、色彩搭配等設計要素,而且要注重材料質地的分析與運用。選擇適合的材料是家具設計中關鍵性的一步,本文將從材料的感覺特性出發,通過分析材料選擇與家具造型設計之間的關系,探究選擇材料的一般規律與方法。
1 家具設計中材料選擇的基本依據
家具的造型設計包括造型、材質、色彩等,家具設計就是要從這些基本元素出發,結合設計師對于美的理解,在造型設計中將以上元素整合并形成產品。密斯·凡·德·羅認為“所有的材料都有其本身的性格。設計師在處理這些材料之前,必須知道其性格”[1]。不同材料所具有的獨特情感特性不僅決定了產品的外觀質感、裝飾效果,也影響了人們的心理感受。造型與材料選擇是密切相關的,設計的趣味與獨創性就在于運用造型能力、材質選擇能力與色彩搭配能力,賦予日常產品以新的意義,從而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
2 材料的感覺特性
材料的感覺特性可以理解為一種信息,由材料傳遞給人們的感知系統。它是人們通過感覺器官對材料做出的綜合印象,包括肌理、色彩、光澤、透明度、反光率等[2]。材料的感覺特性刺激人們產生不同的生理感覺,觸發人們的聯想,使人們產生心理上的情感。 材料的肌理通過產品表面特征給人以視、觸覺感受及聯想和象征意義[3]。它包括物理屬性與生物屬性。物理屬性主要體現為材料表面的幾何特征和理化類別特征,生理屬性即是材料表面作用于人的視覺和觸覺系統的刺激性信息[4]。人們通常借助材料肌理的物理屬性與生理屬性來對材料產生情感與評價。視覺肌理感受是人們在看到某種材料肌理時所產生的情感,有正面情感與負面情感。視覺肌理感受在某種程度上與觸覺肌理感受有一定的聯系,人們在看到某種材料時,會不自覺地聯想到它的觸感。觸覺肌理感受是人們在觸摸到某種材料肌理時所產生的情感,有愉悅感與厭惡感。
視覺是人認知材料的主要方式。不同的材料表面可以通過影響光的折射角度、強弱、顏色等產生不同視覺效果,傳遞生理、心理信息,使人們形成情感與審美體驗[5]。光澤度比較高的材料容易反射周圍的光線與景象,能夠在有限范圍內改善居室的采光情況,讓人感覺清新明快,而光澤度較低的材料對周圍景象的反射較少,屬于“漫反射”,讓人感覺更加厚重天然。
材料的固有特性包括材料的冷暖、軟硬、輕重、吸附,它們分別由材料自身的導熱性、硬度、密度、磁性所決定,一般不能通過加工手段改變[5]。材料的導熱性與硬度都影響了使用者的觸覺感受,密度決定了材料的單位質量,磁性賦予產品獨特的結合與分離效果。在設計中合理利用材料的固有特性,往往能夠給使用者帶來情感上的獨特體驗。
材料種類日益增加,運用在產品中的材料組合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元,不同種類的材料互相組合能夠帶給使用者不同的情感體驗。除了大膽運用不同風格的材料進行搭配以追求“碰撞”帶來的奇妙體驗之外,設計師也嘗試著使用風格相近的材料進行搭配,打破單一材料的單調性,增加產品外觀的豐富性。同種風格的不同材料之間進行搭配,在選材上強化了風格,更能將產品想要突出的氣質充分表達。
3 材料感覺特性在家具設計中的運用
材料世界固然復雜,但是它們在許多重要的特性(如物理性能、化學性能、力學性能等)方面都存在共性。首先要對材料的這些共有特性具有一定的了解,熟悉不同材料的一般用途與基本加工處理方法,才能選擇出最合適的材料來賦予產品情感特性。下文將從幾類常見的家具角度出發,對材料感覺特性在家具設計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3.1 材料感覺特性在坐臥類家具中的運用
坐臥類家具是家具中最古老、最基本的類型,代表人類告別了動物式的席地跪坐。隨著文明的進步,人類對于該種類家具的要求也由早期單純的功能需求轉變為后期的美觀需求與舒適需求。這也要求設計師在進行坐臥類的家具設計中更加關注用戶心理層面的需求,因此材料感覺特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經常運用在坐臥類家具中的材料為例,一般情況下,人們對于木材、布料等較為天然的材料會有天生的親近感。如看到家具表面帶有木紋、布紋,人們就會聯想到材料來源于大自然,產生溫暖的感覺,有自然的親切感;而看到表面是反光的金屬,人們就會聯想到工業化的鋼鐵加工過程與冰涼的觸感,進而產生疏離感。
如圖1,同樣是經典設計的胎椅與鉆石椅選材完全不同,胎椅造型形似子宮,以玻璃鋼作為椅身材料,在與用戶接觸的表面采用柔軟的羊絨布,在視覺肌理感受與觸覺肌理感受上容易讓人產生親近感。同時羊絨布表面光澤度極低,屬于“漫反射”,相較于光澤度高的材料給人的感覺更加厚重天然,符合用戶對于坐臥類家具的心理預期。而鉆石椅采用金屬絲編織椅背與棉質坐墊,金屬本身導熱性差且質地堅硬,設計師巧妙地利用金屬的彎曲造型,組成一個外形簡單而構造復雜的摩登矛盾體,冰冷的線條讓產品兼具時尚感和疏離感。同時金屬光澤度高,容易反射周圍的環境,能夠在有限范圍內改進居室采光情況。與人接觸的坐墊部分采用棉質,它的柔軟特性很好地中和了金屬部分的冰冷疏離感,讓產品看上去不再難以接近。獨特的造型加上相應的選材,比起中規中矩的椅子,更加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3.2 材料感覺特性在憑倚類家具中的運用
通常情況下,憑倚類家具主要供人們依憑和伏案工作,包括桌臺類與幾類。與坐臥類的家具不同,人們對于憑倚類家具舒適度的要求并不高,表現在材料的選擇上,意味著憑倚類家具設計中可選擇的材料種類更加豐富。選用不同的材料進行組合,不僅是出于功能上的要求,更因為不同種類的材料互相組合能夠帶給使用者不同的情感體驗。
如圖2的“Dobrostol”創意桌子,搭配風格夸張,將混凝土與木頭搭配使用。混凝土常運用在建筑中,給人的視覺肌理感受與觸覺肌理感受為冷硬粗獷;而木頭屬于自然材料,給人的視覺肌理感受與觸覺肌理感受更加親切自然。設計師巧妙的用木頭中和了混凝土過于粗獷的氣質,使產品在粗獷冷硬中不乏自然溫潤。同時這兩種材料的光澤度較低,導熱性較差,合理搭配后放置在居室環境中氣質獨特又和諧。
3.3 材料感覺特性在收納類家具中的運用
收納類家具是用來陳放衣服、棉被、書籍、食品、用具或展示裝飾品等的家具,此類家具的重要功能是調整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其次要滿足用戶使用方便的需求。現代家居環境中的收納類家具不僅要具有收納功能,更要具有審美特性。用戶在選擇家具時,通常會考慮家具的風格與家居環境的整體風格是否搭配。
材料的感覺特性對家具風格影響較大,圖3的孟菲斯風格收納架造型獨特,采用水磨石、層壓板和塑料等人造材質,色彩搭配豐富,光澤度高,感覺清新明快,但視覺肌理感受與觸覺肌理感受比較廉價。孟菲斯風格的家具特殊的造型與選材決定了它的獨特性,但是這類風格的家具往往很難與普通的家居環境和諧搭配。圖4斯堪的納維亞家具結構嚴謹、謙遜樸實、考慮周到且優雅別致,它可以自然地融入居室環境當中。采用橡木作為主要材料,配色單調、光澤度低,給人的視覺肌理感受與觸覺肌理感受更加親切自然。
3.4 材料感覺特性在裝飾類家具中的運用
裝飾類家具通常功能性較弱,用戶在選購時往往更加注重它的審美性。用戶的需求決定了裝飾類家具選材要更加創新,設計師不妨引入一些新的材料進行設計。將另一個領域的材料運用到家具領域的過程中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方法表現在設計中稱之為改良設計。當人們對一個陌生的東西進行觀察時,大腦將會自動地在以往的生活經驗中尋找“經驗模型”,并借助這個模型來更快地理解新事物,新事物也就不可避免地被賦予了一絲“熟悉”的色彩。設計師們可以借助人們的這一心理特征,選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搭配用于另一個產品的設計上,暗示人們新的產品與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這類材料搭配的產品具有相似的氣質,讓人們對一種陌生的產品產生熟悉的感覺,進而產生心理上的親近感。
如圖5的寶麗石燭臺,用寶麗石搭配黑色鑄鐵部件,材質的選用搭配與混凝土建筑物極為相似,使產品傳遞出混凝土建筑物般的沉重感和控制力,工業氣息濃厚,而混凝土與鑄鐵這兩種材料本身較低的光澤度使其更加厚重天然。
4 結語
在家具設計中,材料的感覺特性是用戶與產品之間進行情感交流的最直接媒介。基于本文對于材料感覺特性的描述,設計師在選用材料時,應當著眼于材料的多種感覺特性,利用材料的感覺特性在生理及心理層面上與用戶溝通,設計出能夠為大多數人所喜愛的家具產品。
參考文獻
[1]鄒治豪.密斯凡德羅極簡主義設計理論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
[2]呂明,沈海泳,丁曉雯.解析工業設計應用材料的質感[J].設計,2016 (03):6001.
[3]李玲一.肌理構成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D],西南大學,2016.
[4]彭舒敏,基于視知覺理論下的肌理語言在室內設計中的表現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7,
[5]周敏,楊勇.材料的感覺特性及其在椅子設計中的應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9 (11): 100-101.
[6]劉青峰.產品設計中材料特性與情感價值開發[J].科技風,2009 (12):65 66.